辛棄疾為隱湖寫詞,沒有一個“隱”字,卻句句都是“隱”的意思

辛棄疾辭官之後,隱居在瓢泉。瓢泉的附近,有一個地方叫隱湖。據《鉛山縣誌》記載,“隱湖山在崇義鄉,去縣東二十里。”而辛棄疾所居住的瓢泉,在鉛山縣東二十五里,所以,從瓢泉到隱湖,大約只有五里左右的路程。

辛棄疾為隱湖寫詞,沒有一個“隱”字,卻句句都是“隱”的意思

對於閒居的辛棄疾來說,在居住地附近遍賞青山綠水,是他的一大樂趣。於是,有一天閒來無事,辛棄疾便去隱湖遊玩。作為一位大詞人,既然遊玩,便不可無詞。於是,辛棄疾便以隱湖的“隱”為題,寫下一首絕妙宋詞,通篇沒有一個“隱”字,卻句句都含有“隱”的意思。

玉樓春·隱湖戲作

客來底事逢迎晚,竹裡鳴禽尋未見。日高猶苦聖賢中,門外誰酣蠻觸戰。

多方為渴尋泉遍,何日成陰松種滿。不辭長向水雲來,只怕頻煩魚鳥倦。

辛棄疾為隱湖寫詞,沒有一個“隱”字,卻句句都是“隱”的意思

“客來底事逢迎晚,竹裡鳴禽尋未見”,是說鳥雀的“隱”,讓詞人遍尋不見;“日高猶苦聖賢中,門外誰酣蠻觸戰”,是說人的“隱”,“聖賢”在這裡代指酒,因三國魏初建時,曹操嚴禁飲酒,人們只好私下偷著飲酒,但諱言酒字,故用“ 賢人”作為“白酒”(或“濁酒”)的隱語,用“聖人”作為“清酒”的隱語,清賢濁聖演變成一個典故,成為酒的代名詞。所以,這句話說是遍尋朋友不見,因為他們都“隱”於酒中。

“多方為渴尋泉遍”,是說泉的“隱”;“何日成陰松種滿”,是說松的“隱”,因為沒有松樹,所以才會發出這一個問題,什麼時候才能種滿松樹。

辛棄疾為隱湖寫詞,沒有一個“隱”字,卻句句都是“隱”的意思

對於一個沒有一棵松樹,也沒有鳥禽的湖來說,作者偏偏要把“無”說成“有”,只是說自己沒見到,確實帶有戲說的味道,滿滿都是調侃和戲謔。

“不辭長向水雲來,只怕頻繁魚鳥倦”,即便是這樣一個並沒有太多意趣和觀賞性的地方,對於辛棄疾來說,若是鳥和魚都不厭倦自己,自己也願意常常來遊玩一番。

從這個結尾語中,我們不難讀出詞人的一絲寂寞和孤獨。這篇“戲作”的詞,也讓我們體會到了這位偉大詞人的無奈和傷感。

TAG: 辛棄疾瓢泉隱湖詞人聖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