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話嫦娥:從唐詩中的美麗怨婦,到宋詞裡的騷客知音!

在古代中秋詩詞中,出現得最多的意象,除了月亮,恐怕就要算嫦娥了。

嫦娥,是我國上古神話中的仙女。據典籍記載,其故事最早出現在已經失傳的《歸藏》中。後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衍化成了多個版本。

各個版本儘管立意和細節有所不同,但故事主幹基本都是:大美女嫦娥吃了她丈夫羿從西王母那裡討來的不死藥,一個人飛到了月宮中。

這就是中國文化史上最著名的神話母題之一——

“嫦娥奔月”

中秋夜,話嫦娥:從唐詩中的美麗怨婦,到宋詞裡的騷客知音!

由於嫦娥與月亮的緊密聯絡,而中秋節本就是月亮節,所以在古代中秋詩詞中,嫦娥出現的頻率非常高。

有時,詩人們甚至直接用嫦娥來指代月亮,如:

南渡詞人重要代表葉夢得的《水龍吟·舵樓橫笛孤吹》中有句:“料

嫦娥

此夜,殷勤遍照,知人在、千山裡。”

南宋詞人石孝友的《鷓鴣天·旅中中秋》中有句:“

姮娥

不怕離人怨,有甚心情獨自圓。”

這些詞句中的“嫦娥”,都是指月亮。(嫦娥,在詩詞中又稱“姮娥”、“素娥”、“霜娥”、“嬋娟”等。)

中秋夜,話嫦娥:從唐詩中的美麗怨婦,到宋詞裡的騷客知音!

不過,不論是在唐詩還是宋詞中,“嫦娥”的意象主要還是源於“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

由於嫦娥是一個人吃下不死藥、飛奔月亮、獨守廣寒宮,所以其形象從一開始就是孤寂的、哀怨的。

在唐詩中,嫦娥基本是作為一個美麗的怨婦而出現,伴隨著她的是離別、孤獨與惆悵、寂寞。

中秋夜,話嫦娥:從唐詩中的美麗怨婦,到宋詞裡的騷客知音!

例如,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中雲:“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這是直接點出了嫦娥年復一年的孤悽與落寞。

還有李商隱那首非常出名的《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在奔月之後夜夜悔恨的無盡心事,躍然紙上。

總之,在唐詩中,嫦娥基本是以寂寞、哀婉的怨婦形象出現的,詩人們通常只是旁觀者和敘述者。

中秋夜,話嫦娥:從唐詩中的美麗怨婦,到宋詞裡的騷客知音!

而到了宋詞中,嫦娥的形象則有了變化和發展,她不再只是單純的怨婦,而是成為了文人騷客們的傾聽者、理解者,甚至是知音——

她與詞人把酒相談,傾聽他們訴說心事:“

把酒問姮娥。

被白髮、欺人奈何?”(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她能理解詞人對人生的感慨:“人老歡情已減,

料素娥信我,

不為閒愁。”(張鎡《八聲甘州·中秋夜作》)

她還以溫柔撫慰著詞人的孤獨:“莫放笙歌容易散。須同玩。

姮娥解笑人無伴。

”(黃裳《漁家傲·中秋月》)

她甚至能為忠臣沉冤昭雪:“想子胥、

今夜見嫦娥,沉冤雪。

”(史達祖《滿江紅·中秋夜潮》)

中秋夜,話嫦娥:從唐詩中的美麗怨婦,到宋詞裡的騷客知音!

在政治上不得意,或旅居在外的詞人們,將自己孤獨的處境,落寞的心境,投射到嫦娥身上,彷彿那個在月宮中孤悽寂寞的仙女也能感同身受。

尤其在中秋這個闔家團圓的節日裡,地上的詞人與天上的嫦娥都不得團圓;於是,詞人們在嫦娥的形象中找到了精神契合,給我們留下了一首首感情豐富的中秋詞。

再來一闕:“回首江海平生,漂流容易散,佳期難尋。縹緲高城風露爽,獨倚危檻重臨。

醉倒清尊,姮娥應笑,猶有向來心。

廣寒宮殿,為予聊借瓊林。”(葉夢得《念奴嬌·中秋宴客,有懷壬午歲吳江長橋》)

-完-

【如果你覺得不錯,歡迎點贊和關注我們,碼字不易,謝謝支援!】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古今神秘文化”!)

中秋夜,話嫦娥:從唐詩中的美麗怨婦,到宋詞裡的騷客知音!

TAG: 嫦娥詞人中秋月亮怨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