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山水畫賞析

趙孟頫的山水畫不但將鉤斫和渲淡、丹青和水墨、重墨和重筆、師古和創新,乃至高逸計程車夫氣息與散逸的文人氣息綜合於一體,使“遊觀山水”向“抒情山水”轉化;而且使造境與寫意、詩意化與書法化在繪畫中得到調和與融洽,為“元季四大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那種以詩意化、書法化來抒發隱逸之情的逸格文人畫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趙孟頫山水畫賞析

鵲華秋色圖 元代 趙孟頫

趙孟頫山水畫賞析

雙松平遠圖 元代 趙孟頫

畫面近景繪喬松兩株,間以雜樹岩石;中景萬頃湖波,一葉小舟點綴於其間,更襯出湖面的一望無際;遠處山巒數重,煙波飄渺。類似“一河兩岸式”的佈局,開創了元代新的構圖法,為後起的元四家所廣泛應用。

趙孟頫山水畫賞析

松陰晚棹圖 元代 趙孟頫

本圖繪一白衣高士偃臥於漁舟之內,放眼江岸之景。畫面的前景有兩棵高聳的古松,遠景則是山嵐蒸騰,這一高士與樹石山水的組合,極近似沃雪齋所藏趙孟頫款《松水鷗盟》圖。

趙孟頫山水畫賞析

水村圖 元代 趙孟頫

圖中以水墨寫江南水鄉平遠開闊的景色,從用筆到構圖都受到董源的影響,但董源的畫法已完全融入趙孟頫的個人風格之中,於不經意間表現出來。山用披麻皴畫出,景物以平遠的形式展開。渴筆較多,用筆松秀含蓄,“寫”的意味較濃,體現了書法的審美趣味。畫家借景抒情,表現了一種靜穆的心態和對“平淡天真”的追求。

趙孟頫山水畫賞析

垂虹秋色圖 元代 趙孟頫

此幅圖卷繪米芾《垂虹亭》詩意,遠處山巒起伏,山頂綠樹成蔭;中部河面寬廣,數艘帆船順風而下;岸邊樹木蔥蘢,棧橋、涼亭、茅屋掩映在樹叢中。

趙孟頫山水畫賞析

秀石疏林圖 元代 趙孟頫

此幅畫面磐石穩固,古木蒼勁,梅枝虯曲,木石相輔相成。技法上,畫家以飛白之筆法作石,勁挺之筆寫竹,筆墨蒼勁簡逸,文人秀雅之氣蘊於筆端。畫中巨石全用草法,樹與荊棘用楷法和隸法,蘭竹用篆法。趙孟頫繪竹石,強調“以書法入畫”,此幅是元代文人畫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趙孟頫山水畫賞析

自畫像 元代 趙孟頫

圖繪竹園風景,紫色細竹下端修長,上端竹葉茂盛,迎風飄搖,溪水從園中穿過,水流湍急,與石塊激出漩渦;圖中趙孟頫身著一襲白袍,手持細杆漫步在竹園中,學謝鯤丘壑故事,頗具魏晉風度。

趙孟頫山水畫賞析

江村漁樂圖 元代 趙孟頫

此幅作品畫風深得古法,簡樸秀潤。近處松姿學李、郭;中部小樹之葉淡墨染出後施汁綠,似展子虔《遊春圖》中的大苔點法;山石、坡岸多有勾無皴,亦不作苔點,存李昭道、趙伯駒遺法;部分坡腳、平沙略加皴斫或拖筆,參用董源之法;設色於濃重的石青、石綠中間以輕淡的赭石、朱膘,妍麗而又清雅。

趙孟頫山水畫賞析

蜀道難 元代 趙孟頫

本圖描寫的是李白《蜀道難》的情景。畫面上山路逶迤而上,山峰陡峭險峻,畫家的筆下描寫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們克服艱難困苦拾級而上,雖山路險峻,但綠樹紅花,一路景色優美。

趙孟頫山水畫賞析

萬柳堂圖軸 元代 趙孟頫

元初所建萬柳堂是重臣廉氏之私邸,是位於大都的一處著名花園。這處風雅的勝地曾經舉辦過多次文人宴集,其中最為人傳述和稱道的是,兩位文名顯赫的翰林學士趙孟頫和盧摯曾應邀同時過訪,並與花園主人以及獻唱的歌姬劉氏進行藝文互動,最後趙孟頫還特地賦詩作畫。

趙孟頫山水畫賞析

松下聽琴圖 元代 趙孟頫

圖繪坡上老松二株,枝下對坐三人,一人膝上貯琴,二人側坐相對,右側一童子持扇侍立。

趙孟頫山水畫賞析

松水鷗盟圖 元代 趙孟頫

圖中遠處山峰高聳,山間雲霧繚繞,近處河面寬闊,岸邊有三棵高大粗壯的古松,一位白衣文士坐於樹蔭之下,悠然凝視著兩隻在蘆叢和水面間互相嬉戲的白鷗。人物的面容古雅,衣紋全以中鋒出之,筆法從容而挺健。這幅圖筆法精美,峰巒用董源長披麻皴,簡潔清朗,稍加青綠,山腰白雲則以長線條勾出,圓潤遒健,舒捲自然,正是趙氏筆法的特色。

趙孟頫山水畫賞析

松陰高士圖軸 元代 趙孟頫

圖中松蔭之下,有三位高士正在交遊,左邊二人相對而坐,一人撫琴,一人撥阮,右邊一人正在吟唱。整幅畫面顯得閒適,安逸。

趙孟頫山水畫賞析

謝幼輿丘壑圖 元代 趙孟頫

圖中所繪為東晉謝鯤的故事。謝鯤,字幼輿,好老莊,善奏琴,寄跡山林。圖中江岸峰巒秀起, 蔭蔭松林,幼輿獨坐於丘壑水畔,觀流水潺潺,聽松濤陣陣,意態悠閒,神性超脫。圖卷佈局奇險,繪法古拙,有著晉、唐的風格。筆法秀潤、清曠,雖系學李成、郭熙畫法而來,但一變宋人工整刻劃之體。

趙孟頫山水畫賞析

甕牖圖 元代 趙孟頫

趙孟頫山水畫賞析

疏林秀石圖 元代 趙孟頫

趙孟頫山水畫賞析

古木竹石圖 元代 趙孟頫

趙孟頫畫枯木竹石,在繼承文、蘇的基礎上,將書法的用筆融於繪畫之中,他主張“書畫同源”,即以書入畫,其馳名古今畫壇的名詩句“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於八法通。”對後世畫壇影響巨大,此圖即體現了這一理論,用書法的“飛白”寫出石及枯樹幹,章法簡潔,筆法蒼健灑脫,透出力度。竹以流暢的筆調,以“個”字或“介”字,一筆一筆撇捺,既有力又含蓄,富筆墨情趣,體現了文人畫家的風雅韻致。

TAG: 趙孟頫元代筆法此幅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