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的人間疾苦

屈原《離騷》有云:“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作此類詩詞者,有心人也。語言樸實,無華麗斧鑿,以悲憫心寫平常事,意圖喚起統治階級對民間疾苦的注意。這樣的作者,堪稱偉大,當為後世文人楷模。

江上漁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詩中有畫:一葉捕魚船,在風浪中飄搖起伏,隨時可能被風浪吞沒。可是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美味,並不關心捕魚者的艱辛和危險。作者范仲淹,也是個苦命人。

兩歲喪父,其母貧苦無依,只得抱著他改嫁朱氏。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官後迎母歸養,也算老天有眼。

雖因秉公直言屢遭貶斥,仍然政績卓著成就突出。他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對後世影響深遠。這首《江上漁者》表達了他對貧苦大眾的深深同情。

古詩詞中的人間疾苦

苦辛吟

(唐)於濆

壠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飢。

窗下拋梭女,手織身無衣。

我願燕趙姝,化為嫫母姿。

一笑不值錢,自然家國肥。

詩人生活在社會下層,對當時社會上貧富差距巨大的社會矛盾有深刻體會。耕者無食織者無衣,而統治階級生活奢靡千金買笑,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古詩詞中的人間疾苦

憫農二首

(唐)李紳

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幼年喪父,由母教以經義。青年時目睹農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出了千古傳誦的《憫農》詩二首,內有“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說盡農民終年辛勤勞作卻遭受剝削與剝削階級不知稼穡艱難之事。

蠶婦

(唐)杜荀鶴

粉色全無飢色加,豈知人世有榮華。

年年道我蠶辛苦,底事渾身著苧麻。

這首詩以養蠶婦女的口吻,反應底層人民的命運。沒錢用胭脂水粉反而餓得面黃肌瘦,哪知道人世間還有榮華富貴。都說我年復一年養蠶辛苦,為什麼身上穿的是苧麻做的粗布衣服呢?

古詩詞中的人間疾苦

蠶婦

(宋)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這是宋代的養蠶婦女,跟後世唐代的婦女沒有區別,都是過的苦日子。“剝削者不勞而獲,勞動者無衣無食”,揭露了封建社會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遭到剝削掠奪的不合理現象。

蠶婦

(唐)來鵠

曉夕採桑多苦辛,好花時節不閒身。

若教解愛繁華事,凍殺黃金屋裡人。

百花盛開季節,從早到晚整天採桑養蠶,一刻不得閒多麼辛苦。假若讓村姑也不勞動了去賞花遊玩,富貴之家的太太小姐們可都要凍死了。封建統治階級完全是依靠剝削勞動人民而生活,這是事實。

古詩詞中的人間疾苦

陶者

(宋)梅堯臣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燒瓦工人把門前的土都挖光了,自家的屋上卻沒一片瓦。十指連泥也沒沾一點的人,卻住著鋪滿瓦片的大房子。這也是揭露封建社會統治階級不勞而獲,反映勞動者疾苦的詩篇。

賣炭翁

(唐)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兩句,一個終日勞作節衣縮食的老者形象浮現眼前,明明穿著單衣凍得要死,卻害怕天氣暖和導致炭價降低,寧肯再冷些再冷些。這是多麼矛盾,又是多麼艱難。

古詩詞中的人間疾苦

許州西湖

(宋)蘇軾

西湖小雨晴,灩灩春渠長。

來従古城角,夜半傳新響。

使君欲春遊,浚沼役千掌。

紛紜具畚鍤,鬧若蟻運壤。

夭桃弄春色,生意寒猶怏。

惟有落殘梅,標格若矜爽。

遊人坌已集,挈榼三且兩。

醉客臥道傍,扶起尚偃仰。

池臺信宏麗,貴與民同賞。

但恐城市歡,不知田野愴。

潁川七不登,野氣長蒼莽。

誰知萬里客,湖上獨長想。

嘉佑五年春,作者由湖北江陵赴汴京途中經許州,見太守宋莒公為了遊玩,動用民夫挖通西湖。堤上滿是鐵鍬和畚箕,民夫們像螞蟻一般來來往往搬運泥土。

遊人聚集湖邊,三三兩兩提著酒壺喝醉了就睡倒路邊,扶都扶不起來。湖中亭臺宏偉華麗,可貴之處還在於能讓普通民眾遊玩。整個場面展現出盛世繁華。

然而作者一路醒來,潁川一帶卻是連年災荒,鄉村滿目荒涼。只怕城裡人們沉浸在歡樂之中,不知道田間疾苦。作者有感而發,引發有識之士深深思考。

古詩詞中的人間疾苦

馬嵬

(清)袁枚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唐代天寶十四年,發生安史之亂,唐玄宗自都城長安逃亡四川經過馬嵬坡時,禁軍譁變殺死宰相楊國忠並迫使唐玄宗命楊貴妃自縊。出於對唐玄宗和楊貴妃愛情悲劇的同情,白居易作名篇《長恨歌》。

而《石壕吏》中則講訴了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其中三男兩戰死老婦急應役的慘痛離別,才是真正的無辜受難。白居易《長恨歌》和杜甫《石壕吏》的背景都是安史之亂。

然而後人卻多數同情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無人看見天下百姓的疾苦。袁枚於清乾隆十七年赴陝西任職途中,緬懷歷史,將兩大名篇互為對比,暗示石壕村裡別是由長生殿上人造成,帝妃之痛遠遠不如底層勞動人民值得同情。

TAG: 石壕吏養蠶同情疾苦蠶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