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梅花次第綻放,梅花詩裡品春

【本文來源:南通釋出客戶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從此雪消風自軟,梅花合讓柳條新”。《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2月3日22時59分將迎來“立春”節氣。立春時節,大地開始解凍,蟄蟲逐漸甦醒,魚兒浮在未融的碎冰下游動。而此時,通城各處的梅花也在暗香浮動,吐露春的氣息。

通城梅花次第綻放,梅花詩裡品春

嗇翁種植梅花稱“梅垞”今天成通城賞梅勝地

梅花,花瓣細小、潤澤透明,欣欣然點綴枝頭,隨手一拍都是靚麗景色。由於天氣寒冷,梅林春曉處的梅花開得不是特別多,但梅樹枝頭已經綴滿了花苞。涼風從梅林間穿過,空氣中暗香浮動,當此時,念一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最合時宜。

民國初年,先賢張謇在黃泥山西的鑲山種植大量的梅花,稱為“梅垞”,並在《西山閒行》一詩中寫道:“行山回曲處,山外似山中;川勢紆徐合,林蔭窈窕通;迎人驚石好,劚地有憎窮;尚擬營梅塢,逍遙養浪翁。”張謇建此梅垞不僅有寄情山水,超然凡塵之意,同時也是為了紀念與梅蘭芳先生的交遊之情。上世紀80年代初,依據先生留下來的梅垞,黃泥山上修建了觀江景點“梅林春曉”。“梅林春曉”四字取自趙鵬題寫的“梅開梅落林月澹,春去春來曉風酣”。

通城梅花次第綻放,梅花詩裡品春

梅林春曉臨江而立,依山勢而建,吸引了無數中外人士來遊。“目前,山下梅林內種植了骨裡紅、綠萼、硃砂、宮粉、玉蝶、寧心、南京紅、墨梅、垂梅、江梅、豐後、杏梅、臺閣、美人梅、龍游梅等十多種500餘株梅花。今年,景區還將繼續在山腳下大片栽植多種類梅花,擴大種植面積。”南通植物園經營科工作人員袁勝男介紹說,隨著天氣逐漸轉暖,梅花很快就會盛開,預計春節期間將進入最佳觀賞期。

“今年天氣嚴寒,梅花比往年晚開一個月。南通博物苑最早開的是單瓣骨紅,最晚的是美人梅。美人梅雖晚但花朵大,顏色豔,今年差不多四月份才會開。”動植物學專家居衛東告訴記者,2008年,南通博物苑從南京梅花山引進梅花22種,集中栽種於此。有傳統品種硃砂,有雜交繁育的美人梅,還有從國外引進的優良品種筋入春日野。據居衛東介紹,梅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品種及變種很多。“對於梅花,有人賞花,有人賞味,還有人賞韻,花型不同,香味不同,韻味也就不同。”

通城梅花次第綻放,梅花詩裡品春

南通人把立春 叫“打春”或者“交春”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王宇明介紹,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成了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的平均氣溫在10℃至22℃的時段。

按照中國古代天文學上劃分季節的方法,是把一年的四個“立”作為四季的開始。從立春到立夏為春;立夏到立秋為夏;立秋到立冬為秋;立冬到立春為冬。其農業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農業生產與氣候關係的全過程。另外,二十四個節氣,每一個節氣都有幾點幾分的準確時間,這是精確的,也是有科學依據的,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結晶。

通城梅花次第綻放,梅花詩裡品春

南通,古稱通州、崇川,瀕江臨海,民阜物藩,是著名的蘇北江南、魚米之鄉。“這裡地處偏僻,自古民風敦厚、鄉俗古拙,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古老而純樸的民情風俗。”王宇明告訴記者,南通人把立春通常叫“打春”或者“交春”。另外,各地“立春”還有抶(南通話念“豁”,意:笞打、鞭打)春牛的習俗,南通也有。同時,也是南通方言把“立春”叫做“打春”的根據。有清朝道光年間南通人姜長卿的《崇川竹枝詞》詩為證:彩杖迎春東市過,鞭春土塊最宜禾;菽麻滿把爭相撒,牛背誰家中得多。

立春又叫“打春”“咬春”“交春”“報春”。這個節令與其他節令一樣有眾多的民俗,有迎春行春的慶賀祭典與活動,有打春牛、吃春餅、咬蘿蔔等等的習俗。“立春的這天如果天好,晚上七點鐘仰望星空,可以看見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東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也就是古人稱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王宇明說。

人們對於過年的感情和熱情、期盼和重視依然如故,甚至有增無減,照樣是“一歲節序,此為之首”。而這些民俗現象,不僅說明了民族傳統節日在市民心目中無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同時也顯示出“民俗”這個約定俗成、世代相沿的“不成文法”所獨具的規範力、制約力和生命力。

TAG: 梅花立春南通梅林美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