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顧長衛如何用“攝影技術”解剖《立春》,與詮釋藝術

導語:小人物在坎坷人生中追逐遠大理想、嚮往美好春天的感人故事。

《立春》是導演顧長衛早期代表作品之一,這部影片反映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藝術青年的人生困惑與失意,記敘幾個小人物在追逐藝術理想時的坎坷經歷,他們都渴望外面的世界,希望新時代的大門能夠朝著有夢想的人開啟。然而,在現實世界的捆綁下,每個人的理想都被淹沒在過往記憶中,現實擊碎了美好的夢想,最終他們在孤獨和失敗中學會了成長,等到了春天。—《新京報》

顧長衛導演最初是攝影師出身,他在拍攝技巧、手法上頗有研究,其電影風格極具時代特徵,在明暗設計、鏡頭調像時,有著特殊的架構。

同時,顧長衛的電影一貫選擇與成長、夢想和未來有關的主題,類似於《孔雀》中清冷孤傲的高衛紅,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偏執的生活在個人世界中,對外界一切表示冷漠。

在《立春》中,顧導再次賦予不同角色以相同的性格成分,在背景設計時選擇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這一批青年有著相似的特徵,如渴望唱到北京歌劇院的王彩玲,她清高、孤傲,靠著理想自我麻痺,在一次次的拒絕中,學會了接受現實。

解析顧長衛如何用“攝影技術”解剖《立春》,與詮釋藝術

導演顧長衛

顧長衛具備繪畫、攝影等眾多才藝,其豐富的文化底蘊帶給他眾多的靈感。電影的細節處理遊刃有餘,善於發現細微之處的物態美與動態美,懂得處理色彩和色調的對比和鋪墊。

此外,他富有想象力,在多方式、多角度去展現畫面時,凸顯人物的情緒、情感波動。在《立春》的人物活動設計中,利用細節加強性格特點,藉助細節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解析顧長衛如何用“攝影技術”解剖《立春》,與詮釋藝術

《立春》宣傳海報

國內觀眾對《立春》的評價比較中肯,認為這部影片畫面很有感覺,人物形象立體,以強烈的反差來展開人物的頹敗和掙扎。而一些審美標準較高的影評人,對這部電影評價一般,認為這部影片缺乏立意,在拍攝時有些賣弄技巧的嫌疑,但成功就在演員的演技和劇情上,總體來看,這部作品是一部較為不錯的年代電影。

作為第五代眾多優秀導演其中的一員,顧長衛的知名度並不高,但如果從他所接手的影片製作中,能夠看出他對優秀電影的巨大貢獻,如《紅高粱》中大紅動燈籠與黃色麥田等色彩對比,顯示出濃郁的感官氛圍,他深沉而又緘默,唯獨在拍電影時能自信的侃侃而談。

如今的顧長衛擁有了多年拍攝經驗,他注重挖掘自身新的可能性,並開始關注新穎的選材視角和嫻熟的拍攝技巧,並將其完美的融合到時代發展之中

一、嫻熟得當的遠近鏡頭切換,賦予影片以適度的空間感

電影中反覆使用長鏡頭,有助於凸現人物活動的背景,設定寬泛的視覺範圍,使得畫面語言更完整、詳盡,同時運用長鏡頭能勾勒人物形象、展現人物個性。而近鏡頭是為了近距離發現角色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包括言語、動作等細節,特寫鏡頭側重角色神態、面貌、表情描寫,暗示角色的情緒波動或變化。

《立春》中較多的使用遠鏡頭,在時代場景的搭建、設計上別出心裁,使得人物的行為變化突兀,人物形象鮮明。

解析顧長衛如何用“攝影技術”解剖《立春》,與詮釋藝術

王彩玲主動去工廠找黃四寶

影片開頭由

近鏡頭特寫

工廠外的喇叭,繼而轉向推著腳踏車的周瑜,他行走在比肩接踵的人群中,唯獨他停下腳步去細緻的聽喇叭裡的歌劇聲,搭配此時的背景樂《慕春》,臺詞、語調和繁忙的人群形成一派和氣、富有生機的畫面反差感。

此外,

晃動鏡頭

也出現在影片中,黃四寶母親大發脾氣、毀壞畫作時,體現人物的憤怒,反襯出母親的怒氣。

當王彩玲答應周瑜,去工廠找他時,

鏡頭由拉長轉為特寫,繼而再次拉長

,將周瑜的意外喜悅與王彩玲的清高孤傲展現出來。

解析顧長衛如何用“攝影技術”解剖《立春》,與詮釋藝術

黃四寶送王彩玲回家,並把衣服給對方穿

黃四寶與王彩玲互生好感,王彩玲決心讓黃四寶為她畫像,此時用

遠鏡頭

,營造出小房間中的曖昧、迷失感。

這段朦朧的情感維持了不久,黃四寶控訴王彩玲毀了他名譽,王彩玲身穿禮服爬上高樓,縱身一躍跳下,此處用

中長鏡頭

,鋪陳女主的心灰意冷和孤傲。

在電影后半部分,主要圍繞著女主的自暴自棄、頹廢,再到徹底想通一切,

人物的活動鏡頭鬆弛有度,但是在突發的鏡頭轉變中,缺乏審美和邏輯思考,難免讓人產生視聽覺上的疏離感。

二、人物形象鮮明立體,故事節奏鬆弛有度

一部電影能夠成為佳作,不僅要靠視聽覺語言征服觀眾,還要賞析劇中人物形象和故事節奏,因為視聽覺語言滿足的是感官需求,故事中角色和故事的內容是電影的核心,透過人物命運,觀眾能更深入角色的世界,享受到導演想要表達的情緒或想法。

《立春》這部影片的寓意內含,畫面所呈現的是五個小人物的生活和活動軌跡,其中每個人的性格不同,但在情感或經歷上有著相通之處。

解析顧長衛如何用“攝影技術”解剖《立春》,與詮釋藝術

王彩玲為孩子們演唱《慕春》

主人公王彩玲

是小縣城學校裡的音樂教師,雖然外貌並不美麗,但她卻有一副好嗓子,她瘋狂地迷戀著歌劇藝術,甚至還想著有一天能到北京歌劇院裡去歌唱。她認為自己的夢想終究會實現,靠著這股決心,她堅定信心和勇氣,但內心深處卻有著對世界的畏懼和懷疑。

黃四寶

也是個在藝術上不得志的青年,他喜歡繪畫,卻始終與美術學院無關。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靠著一腔熱血很難實現理想,他的個性偏執、清高。這一點與王彩玲相似,因而兩人才會萌生愛意,但王彩玲只是演獨角戲,黃四寶對王的欣賞僅僅是才華,而非肉體,兩人之間造成現實衝突。

解析顧長衛如何用“攝影技術”解剖《立春》,與詮釋藝術

王彩玲驕傲地告知小張自己要去北京歌劇院

周瑜

與黃四寶相反,他深知王彩玲的心思,想要透過關心和愛護,來打動對方,他雖然不懂歌劇藝術,卻被對方的這股氣質深深吸引,在相處中王的孤傲與周的愛慕形成互補,但王彩玲經歷了一段情傷後,出於自尊是不可能接受周瑜的追求。

鄰居小張

是個美麗的家庭主婦,她因為外貌能夠輕易獲得周圍人的青睞,但王彩玲卻毫不在意她,甚至無視她的存在,後來小張被丈夫拋棄,無意間的一句話傷害到王彩玲的自尊心,兩人由朋友成為陌生人。

解析顧長衛如何用“攝影技術”解剖《立春》,與詮釋藝術

胡金泉和王彩玲同坐一輛大巴車

對於

舞蹈老師胡金泉

而言,他承受著性別對職位的影響,周圍人對他的指指點點,甚至在背後議論他的性取向,社會偏見壓迫著他的神經,最終他竟然選擇用侵害女學生的方式證明自己,這何嘗不是另外一出悲劇呢?

和王彩玲一樣,他們都是不得志的人,渴望自己發揮價值、實現夢想,卻被現實背叛、拋棄。

三、以夢想破碎、成長和諧為主題,賦予電影以現實意義

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沒有人能夠準確說出來,正如追逐成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受到外界的衝擊、挑戰,有些人磕破了頭、摔破了腿,也無法到達理想的彼岸。

而這部電影想要傳達的主題便是與自我和解、學會成長,青年時期的任何人都有著對未來各式各樣的期待,導演選用上世紀青年迷茫一代的故事,去證明時代面前,個人實現理想所要承受的代價。

解析顧長衛如何用“攝影技術”解剖《立春》,與詮釋藝術

《立春》人物版海報

《立春》以八十年代初藝術青年的故事為例子,講了音樂老師王彩玲、繪畫青年黃四寶,以及舞蹈藝術青年胡金泉的逐夢故事,他們都有興趣愛好,並沉迷於其中,渴望得到世人認可,同時證明自己的獨特價值,但是他們卻忽略了迴歸現實的重要性。

對於新社會的青年一代,我們有著與電影人物同樣的青春煩惱,但與之不同是時代變了,我們的思想也會改變,社會在向前推進和發展,人的創造能力也在提升,群眾能夠實現夢想的渠道也在拓寬。電影中王彩玲在等候春天的到來,而如今我們身處的時代正是春天來臨之際,卻這一故事也警醒青年理想應紮根於現實,才能發揮其真正的價值!

解析顧長衛如何用“攝影技術”解剖《立春》,與詮釋藝術

王彩玲收養小女孩,決心好好生活

結語:追逐夢想需要腳踏實地做人、做事,脫離現實的夢想容易被壓垮,放棄本身就是一種自我成全。

《立春》這部作品的立意是深刻的,其人物性格、形象塑造鮮明,每個人物的辛酸經歷都令人為之同情、感慨。導演的拍攝風格趨向於藝術化,在畫面設計上營造出兩種疏離空間,其中包括藝術家的精神世界和現實生活,這兩個空間在鋪墊時相互交叉,能夠有效地牽引故事節奏,使得觀眾產生一種強烈的情感反差,既為角色的逐夢精神所感動,同時也為他們的選擇所惋惜和不解。

《立春》是一部富含文學氣息的優秀作品,整個故事沒有太過尖銳的衝突,只是藉助藝術青年的瑣碎生活,去放大個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深刻矛盾。

對顧長衛而言,影片含蓄地傳達了他所想要傳達的時代困惑,而他的確是經歷過那個迷茫階段的一代人。此外,這部影片拍攝的目的在於還原過去的真實經歷,也是在提醒當代藝術青年如何正確把握青春,從而實現自我和解和成長,從這一現實意義上看,該電影是個較為不錯的題材。

TAG: 王彩玲黃四寶立春顧長衛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