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和緬甸南部,都有一塊狹長地帶,兩國邊界如何形成?

泰國和緬甸都是中南半島上的主要國家,兩國彼此接壤,邊界線長達1800多公里,從北部泰國、緬甸、寮國三國交界的金三角,一直延伸到馬來半島的中北部地區。

泰國和緬甸南部,都有一塊狹長地帶,兩國邊界如何形成?

馬來半島是中南半島南部的一個大半島,地形非常狹長。在馬來半島上一共有三個國家,其中馬來西亞獨佔了馬來半島的南部,泰國獨佔了馬來半島的中部,而馬來半島北部則分屬泰國和緬甸。

馬來半島本身就是一個狹長的半島,北部地區卻被泰國和緬甸分割,這導致泰國和緬甸南部,都出現了一個非常狹長的地帶。緬甸的狹長地帶,從安達曼海北部海岸一直延伸到馬來半島的克拉地峽一帶。克拉地峽是馬來半島上最狹窄的地區,地形相對平坦,海拔也比較低,但奇怪的是,泰國和緬甸的邊界線就在克拉地峽北部中止,緬甸領土並沒有延伸到平坦的克拉地峽。

泰國和緬甸南部,都有一塊狹長地帶,兩國邊界如何形成?

而泰國的狹長地帶更加靠南,從泰國灣的北部海岸向南延伸,和緬甸分割了馬來半島北部,然後穿過克拉地峽繼續向南,獨佔了馬來半島中部,南部和馬來西亞接壤。這種特殊的邊界劃分,讓兩國南部都有一個狹長地帶。從地圖上來看,這兩個狹長地帶就像是大象的長鼻子,讓兩個國家的版圖都非常有辨識度。剛好泰國和緬甸都非常崇拜大象,比如泰國,就形象地把南部狹長地帶稱為象鼻。那麼泰國和緬甸的特殊邊界是如何形成的呢?

從世界範圍來看,國與國邊界的形成無外乎兩大因素,一個是地理,一個是歷史。所謂地理,指的是以天然的山川河流為界。而歷史原因,指的是透過戰爭,購買或者交換等方式決定的邊界。泰國和緬甸邊界的形成,也是因為這兩大因素。

泰國和緬甸南部,都有一塊狹長地帶,兩國邊界如何形成?

首先,地理。中南半島位於我國以南,地形非常複雜,中南半島多山地高原,北部地區山系比較集中,向南延伸呈扇形分佈,在各個山系之間存在谷地和平原。比如越南的長山山脈,就是從寮國北部向東南延伸,一直斜插到了越南南部一帶,長山山脈也基本成為了越南和寮國的邊界。在泰國和緬甸北部,也有眾多山系和河流,從西北到東南,分別是那加丘陵,若開山脈,野人山,伊洛瓦底江,勃固山脈,薩爾溫江,德林達依河,比勞克東山。

泰國和緬甸南部,都有一塊狹長地帶,兩國邊界如何形成?

其中比勞克東山即是泰國和緬甸的界山,比勞山與北部的萊別山、本弄山、他念他翁山,組成了一個縱貫南北的巨大山系,讓泰國人和緬甸人難以逾越。但比勞山系延伸到了馬來半島的克拉地峽北部,並沒有繼續向南延伸,那麼為什麼泰國和緬甸邊界線到平坦的克拉地峽卻中止了呢?

其次,歷史。對於國力相當的國家來說,自然的山川河流很容易成為邊界,但如果國力相差懸殊,那麼國力強的一方也可以突破自然地理的限制。泰國和緬甸歷史上曾爆發長期的戰爭,在國力相當時,兩國都是以比勞山為界,但如果一方的國力超過另一方,也可以突破比勞山的限制。

泰國和緬甸南部,都有一塊狹長地帶,兩國邊界如何形成?

比如緬甸東籲王朝時期,緬甸甚至擴充套件到了長山山脈,控制了大半個中南半島,南部的土地也遠達馬來半島中部。還有泰國的大城王朝時期,也突破了比勞山,薩爾溫江,控制了半個緬甸。但泰國和緬甸的總體實力還是比較接近,在很長的歷史上,兩國都是沿著比勞山周旋,如想擴張到山脈另一側,還要採用繞道的方式,先要沿著比勞山南下,然後透過平坦的克拉地峽,繞到比勞山另一側再向北。

泰國和緬甸南部,都有一塊狹長地帶,兩國邊界如何形成?

這種複雜的擴張方式,就導致補給非常困難,需要很強的國力支撐。所以到了近代時期,泰國國力強於緬甸,就把緬甸國土限制在了克拉地峽北部,比勞山以西。如果沒有外部干涉,等到緬甸國力上升之後,緬甸也有可能控制克拉地峽,把泰國限制在克拉地峽以北。但英國人的到來,結束了泰國和緬甸的長期競爭。

泰國和緬甸南部,都有一塊狹長地帶,兩國邊界如何形成?

19世紀英國吞併緬甸,將其併入了英屬印度。英國國力強大,泰國為了保持獨立地位,付出了各種利益,比如開放口岸,給予英國人各種特權等等,終於換得了英國對泰國土地的承認。最終英國和泰國達成了邊界協議,確定了雙方的邊界,泰國和緬甸的邊界才正式形成。

TAG: 緬甸泰國馬來半島地峽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