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主因眼睛小被輔助駕駛誤判:以為在睡覺

最近一次OTA更新,我的主觀感覺確實是P7的DMS判定閾值更嚴格了,這導致了我本就不富裕的智駕分數,更加雪上加霜……

現在我的智駕分只有45分了。

車主因眼睛小被輔助駕駛誤判:以為在睡覺

這是人工智慧AI的短板嗎?

恰恰相反,這不是AI的短板,而是沒有充分利用AI的短板。

一、DMS是什麼?

當你連續開車3小時睡意襲來時,坐在副駕的美女對你吼了一句:

「注意點,別睡著了啊!你活膩了,我可不想死!」

車主因眼睛小被輔助駕駛誤判:以為在睡覺

此時,她扮演的角色就是DMS(Driver Monitor System)駕駛員監測系統。

功能很簡單,就是在判斷你走神的時候提醒你,讓你專心開車。

以前大家都不太留意DMS功能,但在智慧輔助駕駛功能普及之後,DMS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以前是人自己開車,現在是人和機器「人機共駕」。

騎過公園裡的這種車嗎? 兩人都可以控制方向(有的車是據斷了其中一個,只能一人控制)。

這種「人人共駕」的情況下,一旦遇到道路狹窄、公園小河時,你就需要先觀察對方的狀態,再做出自己的轉向決策

車主因眼睛小被輔助駕駛誤判:以為在睡覺

否則,你以為她會打方向盤,她以為你會打方向盤。

結果你倆都不打,那不就掉進河裡了???

車主因眼睛小被輔助駕駛誤判:以為在睡覺

不好意思放錯圖了,應該是這張:

車主因眼睛小被輔助駕駛誤判:以為在睡覺

「人機共駕」也是一樣,你透過儀表、語音來判斷車的狀態,車也需要透過攝像頭判斷你的狀態 —— 這就是DMS的作用

DMS的基本結構很簡單:

感知 決策 執行

。聽起來甚至與自動駕駛系統相似。

其中最複雜的就是感知,把小眼睛的人判斷為走神也屬於感知環節的問題,咱們就重點聊聊感知吧!

二、多模態的感知需要AI融合

為什麼會把小眼睛識別成走神? 大機率是視覺識別的比重太高了!如果能將

腦電波、肌電、面板電、心電、呼吸

等全面的資料都獲得,然後再融合判斷,就不會錯了吧?

畢竟,人家只是眼睛小,大腦、心臟、呼吸都沒問題啊!

這樣的權威裝置,其實就是醫院裡的睡眠監測儀:

車主因眼睛小被輔助駕駛誤判:以為在睡覺

用腳後跟想想也知道,這套系統雖然專業,但不可能用於量產車上。退而求其次,

有人提出用智慧穿戴裝置與車載系統通訊,獲取人的心電、血壓、體溫資料:

車主因眼睛小被輔助駕駛誤判:以為在睡覺

這個思路確實不錯,但智慧穿戴裝置與車機系統之間的溝通不太通暢,難以落實。

要想實現這一點,等華為、蘋果造出量產車來再說吧

如今,再退一步吧!

給方向盤上安裝一個攝像頭,監測面部、肢體、眼球動作;再裝一個轉矩感測器,監測手部動作 —— 這也是目前的主流方案。

下圖可以看到,小鵬P7方向盤上有一個DMS攝像頭,還有一串紫色的小燈用於紅外補光、照亮人臉(這些小燈人眼是看不到的,手機可以拍出來)。

車主因眼睛小被輔助駕駛誤判:以為在睡覺

此時,你開始思考一個問題:

美女在吼你的時候,既沒有正眼看你(攝像頭未工作),也沒有偷偷摸你的手(方向盤感測器未工作),那她怎麼知道你走神的呢

攝像頭看到了面部與眼球,怎麼判斷駕駛員的狀態呢?

而且,判斷結果不能是行或不行,而是要區分出:

走神(distraction)、疲勞(fatigue)、打瞌睡(drowsiness)

[1]

甚至昏迷(突發事故、突發疾病)……

傳統方法是人為地總結出一套判斷規則,例如一篇綜述作了總結[2]:

根據微小點頭動作發生的頻率

1998年:當過大時判斷為瞌睡。

根據眼睛閉合70%的時間比例

1994年:當閉合多的時候就判斷為瞌睡。但這套方法對小眼睛司機、帶墨鏡的司機無效。

車主因眼睛小被輔助駕駛誤判:以為在睡覺

綜合PERCLOS指標

,1998年:眨眼持續時間、眨眼頻率、明顯的頭部或體動。

監測瞳孔變化

:瞌睡時瞳孔會縮小,醒時瞳孔大小保持相對穩定。如果副駕坐著你愛的人,瞳孔也會忽大忽小,從而干擾演算法。

監測嘴部變化

:頻繁說話、認真開車、偶爾打哈欠,嘴的動作是顯著不同的。

車主因眼睛小被輔助駕駛誤判:以為在睡覺

這些演算法還有很多,我猜你也不想再聽了,其實也沒必要聽了。因為……

這是因為深度學習演算法出來之後,它說:在坐的都是垃圾

車主因眼睛小被輔助駕駛誤判:以為在睡覺

所謂深度學習演算法之類的AI演算法,根本不去總結這些規則,而是直接給結論

。它就像Alpha Go的圍棋完虐人類棋手之後,

柯潔委屈地對Alpha Go說:你根本不懂圍棋!

車主因眼睛小被輔助駕駛誤判:以為在睡覺

Alpha Go對柯法說:

你根本不懂AI。懂不懂圍棋重要嗎?反正我能贏。

車主因眼睛小被輔助駕駛誤判:以為在睡覺

總之,深度學習演算法就是下面這麼一通分層、一通運算,就可以判斷駕駛員狀態了,比之前人類總結的所有規則都要好使。

車主因眼睛小被輔助駕駛誤判:以為在睡覺

AI眼中的美女,她長這個樣子。

你可以對AI說:

你不懂美女。 一位好好的美女,不應該按照三庭五眼的標準來看嗎?

AI告訴你:

你不懂AI。我管我怎麼看美女呢? 她打瞌睡時我能知道就好了!

車主因眼睛小被輔助駕駛誤判:以為在睡覺

主要判斷依據為攝像頭,實際上是融合了車輛狀態、方向盤感測器、麥克風等各種狀態的。將來,隨著汽車與智慧穿戴裝置的融合,DMS也會越來越精準、越來越安全。

比如,當年測個心電資料,還要在座椅上貼感測器[9]。

如今,華為watch和iwatch都具有ECG功能了。萬事具備,就差他倆造 車了!

車主因眼睛小被輔助駕駛誤判:以為在睡覺

也就是說,真正高階的演算法不會只根據眼睛大小來判斷走神,而會根據眼睛大小變化的幅度與頻率、眨眼頻率、明顯的頭部或體動、嘴的動作來綜合判斷

退一步想,如果只是根據眼睛大小來判斷的話,那我戴個墨鏡怎麼辦呢?

小結

考慮到我最近開車都戴墨鏡,扣分也很多,所以合理推斷此汽車博主並不是因為眼睛小而誤判睡覺,而是因為演算法閾值過於嚴格了,導致大家扣分都很多

這不是人工智慧的短板,而是人工智慧潛力未充足開發帶的短板。關於小鵬智駕分,除了閾值問題之外我還有一個建議:

像我這樣NGP里程特別多的人,就算比較守規矩,被扣分還是很多!所以不能只扣分不加分啊,如果安全使用NGP駕駛100公里就應該加1分,這樣才比較合理對嗎?

TAG: AIDMS判斷演算法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