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適合場景和不適合場景

最近幾年湧現了很多SaaS公司,很多資本也進入了這個行業,但是大家不能因為看到幾家美國SaaS公司成功,就認為SaaS在中國也會成功。

這種對比過於簡單,忽略了很多客觀因素。就像韓信背水一戰成功後,我們也去類比模仿一樣。

所以,本文會從SaaS優缺點兩個方面來談談,

是不是中國所有行業都適合使用SaaS?SaaS是「包治百病」的良藥嗎?

01

SaaS出現的

背景原因和優勢

SaaS把軟體售賣改成了租用模式,倒逼軟體企業去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否則軟體公司的續費率很難保障。

這是SaaS模式積極的一面。在美國出現SaaS服務之前,軟體巨頭的產品非常昂貴,昂貴就限制了軟體的推廣應用,導致很多中小企業很難受益於資訊化發展。

SaaS模式降低了中小企業的進入門檻,做大了中底層使用者,然後再向高階衝擊。

Salesforce在美國的成功,就是適應了美國社會的時代需求,給使用者帶來了福利。

SaaS模式適應了網際網路時代的需求,相比傳統軟體的單機或者區域網部署,SaaS部署在雲上,方便企業進行管理,也讓很多網際網路C端的需求可以更方便對接。

例如,餐飲SaaS和外賣平臺進行對接。因為是統一部署,所以升級相對比較方便,只要升級伺服器端即可。

在SaaS出現之前,很多連鎖管理軟體都採用手動傳輸,實現各個門店和總部的資料傳輸,即使有些聲稱自動化傳輸的應用,也普遍存在丟包、資料不同步等問題。SaaS因為資料都放在雲上面,所以客觀上回避了資料傳輸等問題。

SaaS模式讓軟體公司收費也變得簡單,不續費直接斷掉服務即可,也不用去催賬。

02

SaaS天生存在的侷限性

不過,SaaS天然存在嚴重的網路依賴症。網路的穩定性就和天氣一樣,影響的因素非常多,不同時間段、不同地區、不同商場都可能不同。

我在前面文章打了一個比喻,90年代北京路不寬,但並不經常堵車。現在北京路寬了很多,反而常常堵車,那是因為車多了。

就像現在網路雖然快了,可使用的人和應用更多了,網路資源永遠都是一個寶貴資源,是有價資源,這和道路擁堵的道理是一樣的。

現在的SaaS軟體一般都在雲上,雲便宜嗎?穩定可靠嗎?這個可以看看我在一個服裝軟體群收集到的一線網管人員的感受。

很多SaaS軟體是基於瀏覽器的,瀏覽器相容性就是一個大問題,比如IE,經常因為什麼外掛就導致莫名其妙的問題。

阿里雲現在還是虧損的,現在雲頻寬已經不便宜了,以後只會更貴。某知名餐飲SaaS平臺前段時間也被爆出穩定性問題,大家都可以百度一下。

SaaS適合場景和不適合場景

SaaS適合場景和不適合場景

SaaS適合場景和不適合場景

因為嚴重依賴網路,一般SaaS結構的軟體都會實現分頁查詢,限制使用者一次查詢的資料的數量。比如幾十條,因為資料查詢量小,佔用頻寬少,這樣對伺服器的壓力也小。網路依賴症的問題會阻礙SaaS向高階使用者發展。

對於通常的收銀業務流程,SaaS還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進行資料分析就麻煩了。當然SaaS使用者很多都是小的餐飲使用者,對資料分析沒有啥要求,但對上規模的連鎖企業就不適合了。

03

SAAS更適合什麼行業?

SaaS不適合操作性強的行業,例如重餐飲行業,SKU多的行業,反之就適合。

重餐飲行業的特點是每個門店都由多個部門、多個電腦組成,有的還要連線大量不同的印表機等終端裝置。

這類門店本身就是一個獨立性很強的區域性機構,因為操作量大,對穩定性要求也很高,使用SaaS反而會出現穩定性隱患。

反之,輕餐飲如奶茶店這些,因為通常只完成收銀,裝置也很少,所以SaaS還可以使用。

在我看來,

SKU多的行業,比如服裝連鎖行業是不太適合使用SaaS的。

因為中大型服裝連鎖SKU數量超過5萬是很普遍的。由於每季都要上新款,一款因為顏色和尺碼的原因往往包含10個以上的SKU,導致SKU的膨脹非常快的。

SKU多的還有超市門店,超市收銀點多,收銀量大,對系統穩定性要求非常高,所以使用SaaS的機率幾乎等於0。

很多生產製造業的ERP,MES和倉庫管理等系統,對穩定性要求也很高,使用頻繁,對操作性要求也非常高,這些行業也不適合SaaS模式。

上面講的這些行業應用,多是在供應鏈管理方面,業務之間關聯性非常強,一個地方穩定性出現問題,往往會影響到很多方面,一個錯誤就可能導致後續多個錯誤發生。

所以,

SaaS適合的行業往往是資料多、讀取操作比較少的行業,比如CRM。

這類產品多是看客戶的資料資訊,客戶資料之間關聯性也很弱。即使需要錄入新的客戶資料,強度也不會很大,哪怕網路發生問題,後面錄入也可以。

SaaS適合不適合某個行業,關鍵還是要看資料量和關聯性。資料量越多關聯性越大,則越不適合。

大家可能有疑問,人家淘寶和微信那麼多資料,為啥也使用雲模式,即資料集中在伺服器端的模式,和SaaS本質差不多。

記得前些年很多人把雙十一和12306買票做對比,覺得12306和雙11相比簡直弱爆了,一般外行人或者行業非資深的人都會這麼看。

之所以這麼看,是因為這種對比只考慮了資料量,而沒有考慮到資料的關聯性,單純資料量的比較是不科學的。

為了解釋關聯性,我舉個行政部門辦事的例子。如果大家辦的事情都是一件事而且是一樣的,提升處理能力的方式很簡單,投入10倍的辦事人員,就能提升10倍的速度,因為這些事務之間是獨立的,無關聯的。

可當大家需要辦理多個事情,而且事情之間是有先後順序的,事情辦理的時間也存在不確定性,我們還能夠簡單的加多處理人員來提升效率嗎?

因為關聯度高,導致問題變得複雜,任何一個地方都可能出現瓶頸,簡單加人可能帶來混亂,導致相反的效果。

淘寶微信這些場景,大量資料都是非關聯的,而且是生成後就很少變化的資料,非常適合使用CDN(一種非常成熟的網際網路快取技術)。

因為資料之間是獨立的,所以可以直接透過新增機器量來擴大處理能力,專業名稱叫做線性擴充套件。

再有,當大家去羨慕人家強大的資料處理能力的時候,其實也要看看這些巨頭投入的機器數量是多少,頻寬資源是多少,人力成本是多少。

再加上盈利模式不同,也讓巨頭可以透過壟斷,承擔這些高昂成本,同時實現非常高的利潤。

所以,很多SaaS企業喜歡拿淘寶和微信來做類別,覺得以後自己規模擴大了,資料處理能力不是問題。這種思路往往忽略了很多SaaS行業的資料都是強關聯資料,

“他人的金剛鑽未必能搞定你的瓷器活兒”。

04

影響資料量的多種原因

影響資料量的因素是多個方面的,門店數量、SKU數量,顯然這兩個數量越多,總體資料量越多。

另外一個因素大家往往會忽略,就是使用者使用的模式習慣。例如,服裝門店的應用,如果收銀員只完成收銀工作和查個別款的庫存,提交和返回的資料量很少,所以出現問題的機率會降低。

所以說,單純比較一個系統支撐了多少個門店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是高價值商品收銀,頻次低而且SKU少,確實容易支撐很多門店的併發。畢竟單店資料量不多,對伺服器和頻寬壓力不大。

因此,為了提升併發的門店數量,很多系統會限制單店的資料訪問量,比如透過分頁技術減少一次返回的資料量,這個在SaaS產品中是非常普遍的,幾乎成了標配。

本人曾經讓朋友去某國際知名品牌的時裝門店工作過2個月,目的是調研他們使用的軟體系統。

該系統使用了SaaS一樣的直連伺服器訪問模式,軟體系統只能查到當季貨品的情況,這樣可以減少SKU數量,門店人員一般只查詢簡單報表,返回資料量都比較少,庫存查詢一般也是查詢某個款的資料,所以返回資料量比較少。

其實這些還算可以接受,但會員部分就有些差了,只能在收銀的時候,在對話方塊中檢視到單個會員的簡單資訊,如積分數量。

因為SaaS直連模式對門店資料訪問量做了限制,所以門店不能執行高質量的資料分析。例如和歷史銷售資料進行對比,做深度的會員畫像分析。

因為這些分析需要讀取的資料量大,容易觸發效能問題,所以,資料分析一般都是總部來做的。

最能理解資料場景和業務背景的門店人員不能去分析和解讀資料,而總部的人只能在資料表面上理解資料,可他們未必清楚門店的具體情況,資料的理解和解讀可能就會出現問題。

所以,最可靠的辦法是門店和總部都做資料分析,讓雙方進行交叉驗證,避免決策的失誤。

上面講資料分析的事情,就是想說明企業的經營模式也會影響資料量,也就是使用者模式習慣。如果企業希望門店店長能夠把握市場戰機、隨機應變,一定要提升店長的資料分析能力。若只希望店長是聽命令的,則不需要提升店長IT能力。

隨著消費市場越來越多樣化和快節奏,能夠靈活應變和分析市場的店長會更加具備優勢,也能更好的給總部反饋市場資訊,實現門店和總部雙向互動。這才是更具價值的方向。

05

廣域網分散式計算,

解決多門店系統穩定性的利器

透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SaaS自身的網路強依賴性,導致在一些行業領域是達不到要求的,而廣域網分散式計算可以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結構如下圖:

SaaS適合場景和不適合場景

廣域網分散式計算,可以保證每個門店都有各種資料庫,門店的執行只依賴門店自身的資料庫。即使網際網路網不穩定或者斷網,都不會影響到門店自身的執行,保證了門店系統穩定。

因為門店自己有資料庫,所以可以存放大量的門店自身的歷史資料,可以支撐門店自身的各種資料分析要求。

資料互動則透過資料傳輸平臺來完成,總部是資料交換中心樞紐,門店變化的增量資料會實時傳輸到總部,然後傳輸到其它的相關門店,增量傳輸大大降低了網路的傳輸量,大大提升了頻寬的使用效率。

因為SaaS是全量重複傳輸,每次查詢資料,全部資料都需要重新傳到門店,導致網路資源浪費。而分散式計算則充分利用了本地計算資源,大大降低了對總部伺服器的負載壓力,讓總部伺服器的應對能力提升了幾十倍以上。

少資源,高效率,讓分散式計算可以節約企業的大量成本。

其實網際網路大資料計算,雲計算都是建立在分散式計算上面的,不過區域網分散式計算和這裡提到的廣域網模式是有很大區別的。

區域網分散式計算透過大量廉價的伺服器,實現了比之前昂貴的巨型機強大太多的計算能力,為網際網路企業大大節約了成本,是網際網路行業爆發的基礎條件。否則,利潤都被IBM和Oracle這些傳統巨頭拿去了。

同理,廣域網網分散式計算,可以為企業節約在計算力和網路方面的大量成本,還保證了更高的穩定性,提供了更強大的門店資料分析能力。

下面是一個真實的費用花銷對比,我們的一個服裝連鎖客戶,有200家門店,使用廣域網分散式計算。

一臺幾年前的PC伺服器帶動了全部門店,而且還要支撐幾十個總部人員的使用。2個分析師在工廠以遠端SaaS方式訪問總部伺服器,常常拉取1G以上的資料量。總部伺服器連線到200M的商業光纖頻寬上面,每年網路費用是3000元。

因為我們不是知名品牌,所以客戶老闆在個別人忽悠下,嘗試換知名品牌的系統,老闆不懂系統,簡單認為品牌越大,系統也就越好。

一個阿里投資的行業頭牌企業提供了雲SaaS解決方案,每年的SaaS固定費用是6萬(不是系統購買費用),頻寬不到5M。下面是阿里雲的頻寬費用表,可以看到6M以上的頻寬,成本會大幅增加。

SaaS適合場景和不適合場景

下圖是分析師拉去全部庫存資訊,匯入到EXCEL表格進行分析的案例。

SaaS適合場景和不適合場景

廣域網分散式計算的應用場景

前面提到的重型餐飲,SKU多的超市和服裝連鎖行業都是這種技術的應用場景。傳輸平臺解決了互聯問題,可以對接各種電商平臺,電商的訂單和資訊實時的傳輸到相應的門店系統中。

例如,電商下訂單,指定門店進行發貨,使用者在平臺進行訂餐和選臺,使用者線上購買超市貨品,不用擔心庫存不足問題,因為線下超市庫存情況會實時傳輸到線上平臺。這種計算模式還支援系統的遠端自動升級,讓後期的系統維護變得自動化和簡單。

///

總結

所以,SaaS模式相較於傳統軟體產品,雖然是先進的,可並不是包治百病,可以解決所有企業資訊化的良方。

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軟體部署,一定要對症下藥,要使用最適合自己的產品,而不是最新穎、最前衛的概念。

SaaS好與不好,是否適合某個行業、某家企業,需要根據實際業務需求和使用場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從最基本的判斷點來看,企業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資料量和資料關聯性,以及使用者對穩定性的接受程度。

TAG: SaaS門店資料量資料分散式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