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未來10年,無限創造力將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生活方式呢?

普華永道:未來10年,無限創造力將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生活方式呢?

普華永道(PWC)認為,到2030年,人工智慧、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會給全球GDP帶來70%的增長,但世界人口不會增長70%。目前的估計到時候是75億到85億人,增長率只有13%。此外,60歲以上的人口,即退休勞動力,預計將增長56%,從9億增長到14億。這麼看來,退休的人越來越多,而工作的人越來越少,不過情況沒那麼糟,一定會有所改善。我們生活的世界固然會變得更復雜,環境也會變差,這就需要無限的創造力來引領時代的變革。無限的創造力哪裡來,當然是更多的人口,這也是挑戰所在。

這個問題顯然是戈耳迪之結。現如今,海量的資料、各種反饋系統以及演算法的決策邊界等等,共同造就了一個與以往截然不同的世界。但是如何利用好它們?

未來世界的資料量遠遠超出人類現有的處理能力。因為我們不斷依賴以資料為中心的決策來進行近乎即時的決策,每一千天左右,資料量將呈指數級增長。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的物流可以提供多種配送方式,這其中不僅僅是考慮簡單的成本和速度,還有包裝、收貨、發貨和集散等等因素,再加上一些不可控因素,就在十年前,如此複雜的問題,怎麼可能。而現在,涉及物流的每個供應商及其完整的基礎設施完美解決了這個難題,併成為了消費者網上購物體驗的一部分。這都是機器經濟使然。

無縫連線、智慧、互聯、感知和預測,我們需要系統在每一個層面上整合這些能力,再加上行動、學習和調整的能力。所以,簡單的自動化完成某個任務是不夠的,而是需要這些能力推動機器經濟真正創造商業價值。

普華永道:未來10年,無限創造力將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生活方式呢?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認為,全球生產力的變化其實很微小。為了公司、行業乃至整個經濟的增長,我們要接受機器是新智慧系統重要組成部分的理念。更多的人做更多的工作並不能解決未來增長的問題。

機器經濟需要一套不同於以往的思維才能取得成功。如果一家公司想抓住經濟增長引擎,在未來10年或更長時間內成功,它就不能像以前一樣做同樣的事情來期望得到不同的結果。

全球經濟正處於一個重大轉型的時刻。創新、差異化和交付能力慢慢不依賴於地理或歷史,而是依賴於將工具、裝置和環境不斷聯絡的相互作用來創造價值的能力。

普華永道:未來10年,無限創造力將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生活方式呢?

機器經濟將為公司創造新的價值鏈。它們能夠在企業對企業環境中,實時地認識到如何能夠提供給客戶期望的快速、高度定製的體驗,這可不像網購平臺為消費者提供送貨方式那樣簡單,它是提供了經濟增長的正確導向,將高速擴張的資料量、企業日益增長的新形式經濟和客戶體驗聯絡在起來。

當我們人力資源耗盡,但仍希望在以資料為中心的世界中實現跨越式的增長時,機器經濟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式。它可以釋放數十億人的時間來改變世界。歡迎來到必然的機器經濟時代。

TAG: 機器增長經濟資料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