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百科”如何構建資料指標體系?

“調研百科”如何構建資料指標體系?

我們先從幾個指標案例介紹 :

1。 微信公眾號指標體系

很多微信公眾號運營者關注點只放在微信公眾號粉絲數、總閱讀數,但是粉絲數衡量不了粉絲活躍度,有些公眾號空有幾十萬粉絲,可是大多數使用者都不會開啟閱讀,還不如一個粉絲少,但是開啟率和轉發分享率高的公眾號,傳播範圍更廣。

“調研百科”如何構建資料指標體系?

將其分為內容、渠道、時效三個部分,在內容方面,也可以劃分為選題、標題、泛文案等方面,泛文案這一塊,又可以將分享率、收藏率作為其指標。分享率這塊可以透過不同的維度來看這個分享率的資料,例如每日的分享率的變化、兩種型別文章分享率的對比和其他維度等,最後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搭建。

2。 網際網路產品運營指標體系

網際網路產品運營從宏觀資料上來講可以構成如下的的指標體系:

“調研百科”如何構建資料指標體系?

還可以透過微觀指標也可以來考察這個產品的特點。

“調研百科”如何構建資料指標體系?

搭建指標體系要有重點,不能只是羅列指標,這是很多資料分析師都會犯的通病,上來先把大量的指標列好,也不說明優先順序,先看哪個後看哪個,業務根本就看不懂。

搭建指標體系要有目標,很多人習慣了列指標,自有一套指標拆分的套路,不管我們要解決的業務問題是什麼,反正就是按照時間、渠道、區域等緯度拆分,分來分去也沒個具體的標準,最後還要糾結到底指標變化多少才是問題。

指標體系不是越全越好,和業務最貼切的才是最好的。這個我在之前的指標體系文章裡反覆強調了,寫文章的時候會為了吸引眼球,標題寫XXX行業指標體系大全,雖然我給大家整理指標體系的時候儘量概括多個業務場景,指標列的很詳細,但是不同的公司,業務複雜不一樣,沒有一套指標系統是能夠通用的,只有和業務最貼切的才是最好用的。

“調研百科”如何構建資料指標體系?

搭建指標體系的第一步,應該先明確產品的型別,明確業務究竟是什麼,目標是什麼。梳理出業務流程,形成一個指標體系框架。不同業務型別的產品會有不同的指標體系框架。

搭建完體系框架後,將指標按照流程的階段及其屬性進行指標分類,儘可能全面找出每種型別應該關注的相應指標有哪些,有哪些指標可以反應流程節點的問題。由於資料分析師/資料產品距離業務較遠,以及資料指標最直接的需求者是業務部門,故還應該與其他各個部門溝通。去收集相應的業務指標需求,共同溝通每個指標的合理性,能否反應業務實際的問題,確定每個指標的具體含義,完善指標體系框架,確定統計的維度和粒度。最終敲定一版雙方均認可的指標體系方案。

指標體系方案敲定後,就可開始著手整理底層資料的儲存邏輯,明確每個欄位要從哪裡獲取,每張表應該涵蓋哪些指標哪些欄位維度。建議每週將指標體系搭建專案做一次進度彙報,讓相關部門及上級瞭解目前具體的專案進展,促進部門之間的配合,有利於專案正常進行。

“調研百科”如何構建資料指標體系?

當底層資料ready後,就可以按照整理的邏輯,指標計算方式,正常進行指標計算,報表開發了。過程中切記資料準確性的校驗,確保所有自己出口的資料都是相對準確的,標明資料口徑,如有資料不完備的情況需標明原因及後續預計解決計劃。

資料指標底層報表建好後,只是一些數值而已。讓這些資料真正的被人用起來,才能發揮它的價值。這時候可以用公司的資料產品或者第三方資料產品來將這些指標進行資料視覺化展示,以便於業務概覽及異常資料監控,還可以根據一些業務實際問題,進行一些分析報告的產出。其實很多資料分析師的痛點在於沒資料,資料不全,解決指標體系搭建問題後,就可以開始做自己擅長的分析了。

“調研百科”如何構建資料指標體系?

隨著業務的發展,不同時期產品的衡量指標會變化,我們關注的重點指標可能改變,會有一些新指標的增加及舊指標的淘汰,我們需要將指標體系持續的更新最佳化以滿足業務的需要。

TAG: 指標體系指標資料業務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