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瞻8歲聰明伶俐,被人稱為神童,諸葛亮卻臨終預言:不成大器

諸葛瞻8歲聰明伶俐,被人稱為神童,諸葛亮卻臨終預言:不成大器

諸葛亮

公元234年,統領著蜀漢北伐軍在五丈原屯田的諸葛亮,預感到自己的大限將至,用顫抖的手寫了幾份遺書。其中有一封就寫給了遠在東吳的兄長諸葛瑾。

信中除了重敘思念之情,還對未來有所展望,諸葛亮說:“諸葛瞻今年已經八歲,特別聰明可愛,但我害怕他太過早熟,將來不成大器……”

字裡行間中,體現了諸葛亮既高興又憂慮的矛盾之情。但誰也沒想到,一語成讖,諸葛瞻的命運終究沒能逃出諸葛亮的預料。

公元224年,東吳發生了這麼一件事,諸葛瑾之子,諸葛亮之侄,諸葛恪年方二十,擔任東吳左輔都尉。有一天,孫權舉辦宴會,問諸葛恪:“你父親諸葛瑾和叔父諸葛亮誰更優秀?”諸葛恪不假思索道:“自然是我父親更優秀。”

孫權驚問其故,諸葛恪道:“我父親懂得選擇明主而仕,而叔父卻不懂得!”諸葛恪巧妙回答了問題,還拍了下孫權的馬屁,孫權當即哈哈大笑,讓諸葛恪給眾臣敬酒。

敬到老臣張昭時,張昭表示:“我老了,不喝酒。”孫權趁機為難,道:“你若是能讓張昭喝酒,我重賞你。”

諸葛恪微微一笑,對張昭說:“當初姜子牙九十歲還帶兵打仗,都不敢說老了。如今帶兵打仗之事,不用您出力,這喝酒吃肉又以您為先,有人敬酒卻說自己老了,這是什麼道理?”張昭聞言老臉一紅,趕忙將面前酒杯一飲而盡。

諸葛恪的才思敏捷,在東吳獲得滿堂喝彩,訊息傳到蜀漢,諸葛亮也是拍案叫絕:“諸葛家不乏賢也!”但高興之後,諸葛亮的心頭卻是無限落寞。

諸葛瞻8歲聰明伶俐,被人稱為神童,諸葛亮卻臨終預言:不成大器

諸葛亮

原來,兄長諸葛瑾有三兒一女,個個才名在外,令人稱羨。而諸葛亮今年已經45歲,高居蜀漢丞相,卻沒有一個子女環繞膝下。眼看就要步入暮年,諸葛亮知道,他急需一個繼承人。

經過深思熟慮,諸葛亮向諸葛瑾提出請求,希望將侄子諸葛喬過繼為兒子,諸葛瑾也體諒弟弟的無奈之情,同意了此事。

諸葛喬的名聲不輸諸葛恪,世人都說他的才能不及諸葛恪,但性格、道德都遠遠超過。諸葛亮對這個“兒子”也非常滿意,給他重新取字“伯松”,封他為護軍將軍,還讓他參加北伐運送糧草,鍍金履歷。諸葛亮真的將他當做了繼承人來培養。

但要不說人生是捉摸不定的,在諸葛喬來之前,諸葛亮想盡辦法也生不出子嗣,但諸葛喬到後第二年,諸葛亮就老來得子,有了自己的親生骨血——諸葛瞻。

諸葛瞻的出生,讓諸葛亮欣喜若狂,捧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但因為北伐的緣故,諸葛亮不能長時間陪伴諸葛瞻,於是他延請蜀中大儒悉心教育。而諸葛瞻從小就展現了超高的智商,成為舉國聞名的神童。

諸葛亮對此欣喜萬分卻又擔心不已,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臨死前他寫下了著名的《誡子書》,以盡到身為人父的最後一份責任。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瞻8歲聰明伶俐,被人稱為神童,諸葛亮卻臨終預言:不成大器

諸葛瞻

諸葛亮病逝時,諸葛瞻剛滿八歲,兄長諸葛喬也早在六年前病逝。此時的他算是孤兒一個,但好在後面執政的蔣琬、費禕都曾受諸葛亮大恩,對諸葛瞻多有照扶,使諸葛氏依舊尊貴,不至於人走茶涼。

諸葛瞻年少勤奮好學,世人都稱讚他的才能,十七歲時,在蔣琬費禕的推薦下,後主劉禪將公主嫁給諸葛瞻,諸葛瞻就此成為駙馬,拜為騎都尉,步入了仕途。

仕途初期,諸葛瞻青雲直上,歷任羽林中郎將、射聲校尉、侍中、軍師將軍等高官,堪稱蜀漢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而且由於諸葛亮留下的名聲,每當朝中有什麼好政策,百姓都會奔走相告,說是諸葛瞻提議的。

這種虛名讓諸葛瞻的聲望一天高過一天,這種不用做任何事情,就能得到讚譽的感覺讓諸葛瞻飄飄然起來。

蔣琬、費禕病逝後姜維掌權,因為常年出征,朝政漸漸被尚書令陳祇、大太監黃皓所把持。諸葛瞻作為功臣之後的背景無人重視,他的官職自然再也難進半步,這一停,就有十年之久。

諸葛瞻是個要強的人,他不願一輩子生活在父親的陰影當中,他也想擁有自己的舞臺,去建立自己的功業。但在當時的蜀漢政壇來說,諸葛瞻根本沒有希望了。

諸葛瞻8歲聰明伶俐,被人稱為神童,諸葛亮卻臨終預言:不成大器

蜀漢官員

但說來也巧,當時尚書令陳祇突然病逝,朝廷權力中心出現真空,太監黃皓開始在朝中尋覓可以合作的官員。諸葛瞻覺得這是一個機會,於是他放棄了尊嚴,向黃皓投去了橄欖枝。

能和諸葛瞻這種根紅苗正的功臣之後合作,黃皓自然是一萬個願意。在黃皓的幫助下,諸葛瞻得以再次青雲直上,當上了衛將軍、平尚書事,這一年,他才三十歲。兩人一個把持內廷,一個掌控外廷,史書記載,兩人“鹹相共護”,成為了鐵桿同盟。

當時諸葛瞻的權勢有多大?年近七旬的老將廖化都要親自去求諸葛瞻幫他辦事,可見其權勢。但對諸葛瞻來說,想要權傾朝野,還有個心腹大患亟待解決。誰呢?姜維!

姜維對黃皓一直深惡痛絕,想要除之而後快,但這必然觸及諸葛瞻的利益,再加上諸葛瞻與姜維在軍事權力之爭,諸葛瞻自然想扳倒姜維。

於是,諸葛瞻和黃皓私下在後主劉禪面前痛斥姜維窮兵黷武,勸說劉禪用將軍閆宇取代姜維。但還沒等劉禪做決定,姜維便得到訊息,立馬帶著漢中數萬軍馬,去往西北的沓中屯田。

姜維這個舉動叫擁兵自重和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用意自然是自保。諸葛瞻果然不敢再打姜維的主意。

但這個策略有利有弊,利是姜維成功保全自己,弊則是兵力都在沓中屯田,漢中則防守空虛,這也為蜀漢漢中的丟失埋下了伏筆。

諸葛瞻8歲聰明伶俐,被人稱為神童,諸葛亮卻臨終預言:不成大器

姜維

公元263年,魏國進攻蜀漢,鍾會鄧艾率二十萬大軍由斜谷進入漢中,姜維得知訊息,急忙率軍從沓中趕回。

此時的漢中兵力空虛,只有漢城和樂城被將姜維安置了重兵,只要兩城不失,漢中之戰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但令姜維沒想到的事,曹軍兵臨城下,還沒怎麼動手,樂城守將蔣舒獻城投降,大將傅僉戰死。漢中局勢急轉直下,姜維知道漢中已不了守,於是直接南下入駐劍閣關。劍閣關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擋住了魏軍的腳步。

魏軍久攻不下,鍾會打算撤兵,但鄧艾得知有一陰平小道可以繞到劍閣後方,便提議由此進軍。鍾會也知道陰平小道,但名為“小道”,其實就是各種懸崖峭壁,想要走過難於登天,鍾會便拒絕了鄧艾的提議。

鄧艾不甘心,於是獨自率本部兩千人馬出發,經過難以想象的磨難,終於穿越成功,兵鋒直指江油。

江油守將馬邈膽小如鼠,不敢反抗便投降鄧艾。鄧艾藉助江油補充軍勢,很快便由數千殘卒發展為數萬精兵。

鄧艾成為蜀漢心腹大患,若不消滅他,國家將面臨滅頂之災。於是,用誰領軍去討伐鄧艾就成了劉禪最頭疼的問題。

當時朝會上,大臣紛紛推薦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將出徵,但黃皓為了讓諸葛瞻更進一步,便道:“諸葛瞻是武侯之後,又是您的女婿,值此國家危亡,只有他才可以信任!”

劉禪信任黃皓,自然也願意聽他的話,於是命諸葛瞻領成都數萬兵出征。

諸葛瞻8歲聰明伶俐,被人稱為神童,諸葛亮卻臨終預言:不成大器

諸葛瞻

這也是諸葛瞻第一次領兵作戰,一路上豪氣沖天,誓要為國家力挽狂瀾。但由於經驗缺乏,全軍協調不好,行路速度緩慢。

這時,參謀黃崇建議道:“趁著鄧艾軍沒有進入平原,我們應該派輕軍搶佔關口,這樣方能佔據優勢。”

但諸葛瞻當時的情報是鄧艾只有兩千殘兵,所以不以為然,認為大軍一到,鄧艾自然灰飛煙滅,沒必要著急。黃崇趕忙跪下,痛哭流涕道: “倘若不搶佔關口,國家都將陷入危難,請將軍深思!”

最終,諸葛瞻也沒有采納黃崇的建議,果然在他們慢吞吞來到綿竹之後,才發現鄧艾已經很進入平原,拉起了一支騎兵,勢力也膨脹到了數萬超過了諸葛瞻。諸葛瞻這時才後悔沒有聽從黃崇的建議。

諸葛瞻不能與鄧艾爭鋒,只能變進攻為防守,鄧艾兵臨綿竹城下,送去一封招降書通道:“只要你投降,必然封你為琅琊王!”

諸葛瞻雖然與黃皓狼狽為奸,但在國家大義的氣節上還是不缺的。他直接斬殺鄧艾的使者,發誓以死衛國。

雙方最終在綿竹決戰,但諸葛瞻畢竟稚嫩,不是鄧艾的對手,最終戰敗。眼看大勢已去,諸葛瞻終於懺悔:“我於內不能除去奸臣黃皓,於外也不能制衡姜維,領軍出征也不能守護國家,我有這三罪,還有何面目回去啊!”

說罷,諸葛瞻毅然衝陣,死於魏軍的鋼鐵洪流之中,年僅36歲。諸葛瞻的兒子諸葛尚見父親戰死,也毅然決然衝進戰場,最終壯烈犧牲,年近15歲。

諸葛瞻8歲聰明伶俐,被人稱為神童,諸葛亮卻臨終預言:不成大器

諸葛瞻

綿竹戰敗,蜀漢主力盡喪,再也不能阻擋鄧艾的進攻,最終劉禪在譙周的勸說下投降,蜀漢至此滅亡……

諸葛瞻終其一生,終究沒能逃出諸葛亮的預言,不堪大用。也正如他自己所說,內不能除黃皓,在不能制姜維,進不能守護國土,退又不能使國家強盛,除了有那麼一份壯烈的氣節,成年的他真的太過平庸。

諸葛亮聰明一世,不知在九泉之下,又會如何看待自己這個心愛且不成器的兒子……

TAG: 諸葛瞻諸葛亮諸葛黃皓姜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