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嫡優於庶,二子優於女,那嫡女和庶子誰的身份更高

引言

凡嫡庶子男,除有官廕襲,先盡嫡長子孫,其分析家財田產,不問妻、妾、婢生,止依子數均分;奸生之子,依子數量半分;如無別子,立應繼人為嗣,與奸生子均分;無應繼之人方許承紹之分。——《大明令?戶令》

眾所周知,作為雍正皇帝正宗的烏拉那拉氏皇后並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只有一個過繼過來的三阿哥,為了鞏固自身和母族的地位,烏拉那拉氏皇后便不停殘害後宮嬪妃和旁出的子嗣。

可見為了保住嫡出的位置皇后做了多少努力。乾隆皇帝的富察皇后也是如此,富察皇后一直在強調嫡子的重要性,可惜命薄,接連痛失兩個皇子,膝下只剩一位公主刁蠻任性,常常自許嫡出,輕視後宮嬪妃,可見嫡出的身份是多麼的高貴。

古代嫡優於庶,二子優於女,那嫡女和庶子誰的身份更高

公主雖然目中無人,卻對自己的親生皇額娘富察氏恭順至極

。可惜自己卻是女兒身,只是一個公主,無法繼承皇帝的大統。在富察皇后奄奄一息的臨終之際,她卻還是說出了所謂的“女兒無用論” 。 嫡出的位置固然重要,

但中國人自古以來便有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就不得不讓人聯想到這麼一個問題:古代嫡優於庶,子優於女,那嫡女和庶子誰的身份更高?

古代嫡優於庶,二子優於女,那嫡女和庶子誰的身份更高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皇帝為了呈現出自己非凡的權利和地位,便常常以三妻四妾來凸顯他與其他民眾的不同,其中政治聯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妻妾成群就會使這個家族逐漸子孫成群。

為了確認下一位繼承者,嫡長子繼承製便應運而生,從此成為一種文化制度。

古代嫡優於庶,二子優於女,那嫡女和庶子誰的身份更高

古代的名門望族與皇家血統,往往妻妾成群,正妻的地位是最高的,這類女子往往也出身於名門貴族,身後有龐大的家族勢力盤綜錯雜,有著十分強大的社會關係和社會地位。

然而妾就不一樣了,妾室的身份低下,有的甚至沒有正宗的名分,很多出自風月場所,加上古時這類女子往往沒有什麼家庭地位,所以他們的家族中也經常被忽視,這些妾室所生的孩子,便是庶出,這庶出的孩子和他們的母親一樣,沒有強大的社會背景和社會地位,只能憑藉自己的努力和父親的從而獲得喘息的機會。

正妻的地位遠高於妾室,她們也擁有很大的權力,有的甚至可以決定究竟哪一位兒子可以繼承父輩的身份地位。

古代嫡優於庶,二子優於女,那嫡女和庶子誰的身份更高

古人認為嫡庶有別,尊卑有序,

所謂的嫡長子繼承製就是正妻的第一個孩子來繼承家父的權利地位。在宗法制的左右之下,嫡庶之間似乎有著無法逾越的鴻溝。

另外,中華民族自古重禮法、重等級。庶子彷彿永遠無法與嫡子分權制衡。

常言道,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嫡出女兒雖然有著嫡出的地位,但是卻並沒有家族的繼承權。

所以事實上嫡庶的根本區別在於是否能進入家族祠堂,是否擁有家產的繼承權。概括的來講,正妻子嗣屬大宗,旁出妾室子嗣為小宗,女兒並不在子孫的範圍之內,沒有繼承權 。

古代嫡優於庶,二子優於女,那嫡女和庶子誰的身份更高

魏晉時期,過繼也是可以接受和被允許的。

但這種情況比較特殊,如果出現嫡妻不育的情況,她是允許收養其他妾室所生的孩子,為自己的孩子,給庶子以嫡子的身份,用於鞏固自己的地位,壯大自己的權勢。只不過這種過季制度常常是用於皇家和大富大貴之家,普通平民或尋常官員是允許休妻另娶的。

如果出現家主無法生育的情況,是可以過繼收養擁有相同血脈的兄長之子的。

到了明朝之後,這種嫡長子繼承製彷彿衝到了衝擊。比起嫡庶尊卑,天家皇子更注重於長幼之分,長房繼承製便由此孕育發展起來。

這種繼承方法是為了控制外戚干政,減少母族勢力過於強大的威脅。

古代嫡優於庶,二子優於女,那嫡女和庶子誰的身份更高

所以綜上所述,嫡女和庶子似乎根本沒有可比性,在男權當行的古代,只有有男子的身份,才有可能繼承父輩的權利和財富,若只是女兒身,即便貴為嫡長女,卻也無法獲得家族的繼承權。

雖然迪女沒有家族繼承權,但是由於嫡女正妻所出的身份,她們的身份地位及吃穿用度也會高於一般的庶子。

總結

古代聯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事都身不由己,政治婚姻所造成的悲劇更是數不勝數,不少人為了爭奪地位而手足相殘,

九子奪嫡的悲烈狀況彷彿還歷歷在目,但這也僅限於男子之間。各個朝代有不同的禮儀規範,但不變的是男權社會,是流淌在古人血脈中的男尊女卑,哪怕貴為嫡女,沒有繼承權,逐漸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參考文獻:

《大明戶?戶令》

《三國志》

TAG: 嫡出地位庶子繼承繼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