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在劉邦時期已經有所發端

西漢初年出現的“文景之治”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不僅鞏固了漢帝國的統治,而且使國家從戰亂中恢復過來,為強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文景之治”成就雖然在漢文帝、漢景帝時期,但是究其產生的原因,還是在漢高祖劉邦身上,是劉邦推行黃老之術、奉行無為而治、與民生息,漢惠帝、漢文帝、漢景帝相繼接力而造就的第一個治世。

“暴政亡秦”促使劉邦推行“仁政”

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然後僅僅維繫了15年就二世而斬,農民起義的風暴讓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大秦王朝猝死。

劉邦作為反秦義軍的領袖之一,從沛縣起兵,輾轉征戰天下,第一個攻破咸陽,親手終結了秦王朝的統治,後又經過4年多的楚漢戰爭,才建立起大漢王朝。

大秦帝國滅亡後,亡秦原因也被總結出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暴政讓百姓苦不堪言。

文景之治在劉邦時期已經有所發端

秦始皇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並沒有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而是在軍事上繼續北擊匈奴,南擊百越;政治上為了展示他的豐功偉績,大興土木工程。

秦始皇和秦二世在短短的十五年間,開建的大型工程主要有:秦始皇陵、秦二世陵、長城、阿房宮、馳道。這些大型工程不僅糜費大量的稅賦,而且還增加了大量的勞役,累計有上百萬青壯勞力為這些大工程服務。

由於工程量實在巨大,大量青壯勞力就被長期禁錮在工地上,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是必然結果,而且導致農田荒廢、民不聊生。

其次,酷刑讓百姓沒有生路。

與暴政相配套的,是秦朝的酷刑。

文景之治在劉邦時期已經有所發端

秦孝公

本來,商鞅變法就以嚴刑峻法著稱,但是自秦孝公以來,法律雖嚴,但主要是維持秩序,民眾只要積極參與耕戰,犯罪率並不高,也不用擔心被法律懲處。

秦國統一以後,由於大型基建接連上馬,勞役多得不可計數,勞役一多,觸犯刑律的機會就增多,呈現幾何倍增局面。觸犯刑律的機會一多,加上連坐法,導致刑徒增多。光在驪山修陵墓的刑徒就有幾十萬。

而根據《連坐法》,一旦有牽連的人觸犯死刑,往往就要被處死一大批人,這讓百姓始終生活在死亡的恐懼中,感覺不到活路和出路。最終激起了大澤鄉的陳勝吳廣起義。

其三,重賦讓百姓貧困不堪。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統一文字、修水利、修馳道、修陵墓、修長城、修阿房宮、還要南征北戰、還要巡遊全國……

做這麼多事都需要花錢,正常的稅賦遠遠不足以支付這麼龐大的開支,只能厚斂於民,不斷地加重民眾的稅賦水平,沉重的稅賦讓百姓越來越貧困,最後實在沒活路了,不得不鋌而走險。“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之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紀,百姓困窮而主弗收恤。”

後人在總結秦亡教訓時,往往歸罪於苛刑。其實商鞅之法除了《連坐法》以外,並無太大問題,就是《連坐法》,只要政策寬鬆,民眾也不會有大量無謂的“違法”行為發生,沒有違法行為發生,就不會觸發《連坐法》。但是暴政特別是龐大的基建工程,卻讓民眾的勞役呈幾何倍增,同樣的就帶來觸發《連坐法》的機會幾何倍增。歸罪於法家其實是找偏了目標。

文景之治在劉邦時期已經有所發端

劉邦

劉邦還是比較清醒的,他認識到秦亡主要是暴政,而不是秦法,所以在奪取天下後,對秦法除了《連坐法》以外,全盤繼承,並且還讓蕭何在秦法六律的基礎上,制定了漢法九律,比秦法還多。

劉邦不僅“漢承秦制”,而且還發展了秦法,這可能是許多人忽略的一個方面。

但是針對亡秦的暴政,劉邦是小心規避。既然秦亡於暴政,劉邦不能重蹈覆轍,因此他故破咸陽後,就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讓關中百姓休養生息,贏得了關中的民心。關中百姓非常希望劉邦做關中王。劉邦後來從漢中打回關中後,獲得關中百姓的大力支援,關中成了楚漢對抗時劉邦的堅強後盾。在劉邦一次又一次被項羽打敗後,關中百姓不斷出人出糧,幫助劉邦繼續對抗項羽,就是希望劉邦得國後好實行仁政。“召諸縣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巿。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劉邦立國後,也沒有辜負關中父老的願望,不僅定都關中,而且推行黃老之術,實行與民休息的“仁政”,輕徭薄賦,無為而治。黃老之術一直延續到漢武帝獨尊儒術才廢止。

楚漢戰亂導致民生凋敝讓劉邦休養生息

劉邦項羽滅秦後,項羽大封18路諸侯,百姓本來以為可以天下太平了。但是當年天下就復又大亂,先是齊國豎起反旗,項羽北上齊地平亂。隨後劉邦暗度陳倉,還定三秦,不久一路打到彭城。楚漢之爭為主的新一輪戰爭開啟。

楚漢之爭表面上是劉邦和項羽之爭,事實上是劉邦二次統一戰爭。劉邦透過四年的艱苦戰爭,不僅消滅了不可一世的項羽西楚集團,而且平定了三秦、三齊、魏、韓、趙、代、燕等諸侯割據勢力,使得天下重新一統。

因為楚漢戰爭是在反秦戰爭結束不到一年就發動的,老百姓根本沒有機會休養生息,又被捲入新一輪戰爭中。

文景之治在劉邦時期已經有所發端

彭城之戰示意圖

對於歷史學家來說,楚漢戰爭是一個新階段。但對於當時的天下百姓來說,年紀大的經歷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戰。秦始皇統一後,又有南征百越、北擊匈奴之戰,還有比戰爭更折磨人、更消耗人的勞役。大澤鄉起義後,又是疾風暴風式的、席捲全國的反秦戰爭。在反秦戰爭中,項羽的暴行比暴秦有過之無不及,項羽屠城無數,縱火無數,離開咸陽東歸前,還一把火把咸陽宮、阿房宮都燒了。老百姓在反秦戰爭除了收穫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外,也沒得到什麼好處。而楚漢戰爭又打得非常慘烈,人員傷亡非常大,僅彭城之戰中,劉邦和諸侯的56萬大軍就被項羽打敗,死傷不計其數。“漢王以故得劫五諸侯兵,遂入彭城。項羽聞之,乃引兵去齊,從魯出胡陵,至蕭,與漢大戰彭城靈壁東睢水上,大破漢軍,多殺士卒,睢水為之不流。”

劉邦兵敗彭城,士兵損耗得也差不多了,幸虧蕭何從關中又新徵了兵員補充,劉邦才得以繼續和項羽抗衡。同時,分兵派韓信去攻打各路諸侯,各方參與的軍隊達百萬人次。到最後垓下之戰時,參戰軍隊在50萬以上。死傷的同樣不可計數。

對百姓來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戰爭和勞役就沒停過,百姓和士兵厭戰慾望極強,厭戰情緒蔓延。“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饟。”

劉邦也心知肚明,因此,垓下之戰一結束,立即休養生息,無為而治,以期讓凋敝的民生儘快恢復。其後雖然也發生了數起平定異姓諸侯王的戰爭,但都是規模較小的區域性戰爭,而不是波及全國的戰爭,對百姓的影響不是太大。

平民出生讓劉邦非常體恤百姓疾苦、而節儉作為家風傳承四代

劉邦與項羽、秦始皇不同的地方在於,劉邦是平民出生,他對百姓有天然的親近之感,對民生有切身體會。

劉邦出身是農民,一開始結交的朋友都是屠狗吹喪的農民和市井基層人士。自己不喜歡務農,後來混了個亭長,也只是屬於基層小公務員,管理的還是基層的社會治安。

劉邦對勞役有切身體會的,自己就服過勞役。還在服勞役的路上見過秦始皇出巡,發出了那句“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的千古一嘆。

文景之治在劉邦時期已經有所發端

秦二世

劉邦造反也與勞役有關,秦二世的時候,需要徵調沛縣一批勞力去驪山修陵墓,劉邦親自押送起程。出於對勞役的恐懼,路上有人逃亡,富有同情心的劉邦也沒嚴管,後來逃的人越來越多,劉邦“好人好事”做到底,乾脆把這些勞力都放掉了,自己躲進碭山裡,並在秦末農民起義的大潮中揭竿而起。

劉邦一路向西攻打咸陽的過程中,都以攻心為上,殺人為下。每下一城,都讓民眾安居樂業,不像項羽一路打一路屠城。因此劉邦非常得民心,西入咸陽,遇到的抵抗不多,得以先項羽入關。滅秦後,又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仁義之名更是遠播。

劉邦的親民還體現在與百姓沒有距離。他經常聽取小人物意見,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打下天下後,劉邦本來定都洛陽,一個齊地戍邊的小人物婁敬路過洛陽,求見劉邦,當時已是皇帝的劉邦竟然破格接見,還好酒好飯地招待婁敬。婁敬給劉邦獻了三策,劉邦都照準:其一,定都關中而非洛陽。劉邦採納了,才有了長安。其二,移民關中。把六國貴族遷到長安一帶看起來,防止再造反,劉邦採納了。其三,與匈奴和親。劉邦本來不同意的,白登之圍後也採納了。

與匈奴和親,其實也是休養生息的保障。如果沒有這個政策,西漢政權能否保障先不說,漢匈戰爭一旦大規模開啟,民眾又將陷於戰火中,亡秦覆轍又將重蹈。

出生於平民的劉邦體恤民生疾苦,因此,寧願犧牲公主幸福,也不願意再讓百姓重陷戰火,這一和親政策為大漢與民休息贏得了富貴的近百年時間。

文景之治在劉邦時期已經有所發端

蕭何

出身平民的劉邦還有一大優點,就是非常注重節儉,不喜奢華。劉邦在出征剿滅叛亂的諸侯時,蕭何在營造未央宮,“蕭丞相營作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高祖還,見宮闕壯甚,怒,謂蕭何曰:‘天下匈匈苦戰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蕭何說“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宮室。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令壯麗亡以重威,且亡令後世有以加也。”劉邦才不生氣。

劉邦不喜歡奢華、崇尚節儉,這種良好的習慣形成了家風,傳到了漢惠帝、漢文帝身上,特別是漢文帝,穿的衣服都帶補丁,並且都穿粗布。

正因為漢初幾代皇帝都崇尚節儉,不喜奢華,因此也就沒有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從而減少了不必要的財政支出,使得國家財富快速積聚起來,民眾生活水平也得到極大改善。強漢有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蕭何、曹參的堅定執行使休養生息形成接力

劉邦建國後,黃老之術成為治國之道,與民休息是國策!

黃老之術其實包括兩個方面:政治上,無為而治。國家不干預民生,讓民眾自己憑主觀能動性大力發展經濟,能過無為而治,實現“無為無不為”的目的。管理上,以法律為準繩。就是控制犯罪、懲罰犯罪,為“無為而治”提供製度保障,否則,對於犯罪也無為,那不是成了無政府狀態了?

劉邦制定國策,執行主要是丞相。先是蕭何堅定執行無為而治政策,又在秦律的基礎上,修訂完善了漢九律,使漢律成為後世的法制基礎。

文景之治在劉邦時期已經有所發端

曹參

蕭何死後,曹參更是將無為而治發揮到極致。曹參當丞相是劉邦的遺囑,曹參當丞相後,整天啥事也不做,就是喝酒,白天喝、晚上喝。漢惠帝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讓曹參的兒子去勸曹參,結果被曹參一頓胖揍!

漢惠帝問曹參為什麼只喝酒、不理政。曹參以漢惠帝比劉邦、以自己比蕭何,說你不如劉邦、我不如蕭何,“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蕭規曹隨”的成語就這麼誕生了。

蕭何、曹參堅定接力休養生息政策,漢文帝、漢景帝時,繼續接力,這樣黃老之學、休養生息國策一直持續到漢武帝時期。

“文景之治”就在這個政策的推動下順利誕生了。

綜上分析,“文景之治”其實發端於劉邦,劉邦總結亡秦的教訓,又根據楚漢相爭民生凋敝的實際,制定了“黃老之術、休養生息”的國策,被漢惠帝、漢文帝、漢景帝繼承接力後,又在蕭何、曹參等重臣的強力執行下得到有效推行,最終誕生了中華第一“治世”,也奠定了強漢的根基。

TAG: 劉邦項羽關中百姓蕭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