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6帝的年號,分別有什麼寓意,其中哪些與別人重複

年號,一般是古代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年號最初由漢武帝所創,歷史上第一個年號為“建元”。皇帝不一定只使用一個年號,遇到特殊情況時,可能會更換,甚至隨著皇帝心情好壞,都可能會換年號。

歷史上使用年號最多的皇帝,就是女皇武則天。她在位21年,就換了17個年號,不得不承認,女人心海底針,難猜啊。由於一些皇帝在位期間更換過年號,所以後世在稱呼他們時,往往就用廟號加上朝代區分,就好比漢武帝、唐高宗等等。

到了明清時期,皇帝往往就一人一個年號,所以這時稱呼他們,大多就用年號代替了,就好比嘉靖皇帝、康熙皇帝等等。年號除了用來紀年外,一般還會有特殊寓意,不然皇帝也不會用。那麼明朝16帝的年號,分別都有什麼寓意呢?其中哪些又與別人重複的,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明朝16帝的年號,分別有什麼寓意,其中哪些與別人重複

1、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他建立了明朝,擁有洪大的武功。為了彰顯其聲威,朱元璋稱帝后,便決定用年號“洪武”。這個年號是朱元璋首次使用,不過後來有兩個人又用過。

一個是明朝後期的李新,他勾結海盜反抗明朝,建了個政權,定年號為“洪武”,然而很快就被明軍平定了。另一個是靖江王朱亨嘉,南明弘光帝被俘後,他自稱監國,開始用洪武278年紀年,企圖廢除朱元璋之後所有皇帝的帝號。不過與此同時,隆武帝在福建稱帝。

2、朱元璋去世後,孫子朱允炆即位,改年號為“建文”,意為建立文治。只不過這個年號只用了四年,皇位就被燕王朱棣奪走了,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即位後,將建文年號廢除,不肯承認侄兒的帝位。這個年號只有朱允炆用過。

明朝16帝的年號,分別有什麼寓意,其中哪些與別人重複

3、朱棣奪走侄兒的皇位後,改年號為“永樂”,意思是希望國家永遠太平、百姓永享安樂。這個年號曾被兩個人用過,一個是前梁桓王張重華,一個是五代南漢時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張遇賢。

4、朱棣去世後,他的嫡長子朱高熾繼承皇位,改年號為“洪熙”,意為希望國家日益強大。只可惜這個年號用了不到一年,朱高熾就駕崩了。朱高熾是明朝評價較高的皇帝之一,開創了“仁宣之治”,他的去世令人遺憾。

5、接下來登基的皇帝,是朱高熾的嫡長子、朱棣的“好聖孫”朱瞻基,年號為“宣德”,寓意宣揚聖德,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同樣宣德也是首次被作為年號,不過宣德這個詞曾多次被使用,比如宣德軍、宣德門、宣德郎等等。

明朝16帝的年號,分別有什麼寓意,其中哪些與別人重複

6、朱瞻基的兒子朱祁鎮,九歲便繼承了皇位,年號為“正統”,代表明朝是中原正統王朝,朱氏皇族代代相傳。朱祁鎮是明朝16帝中,唯一用過兩個年號的皇帝,另一個是“天順”,寓意奉天順意。這兩個年號都沒有與別人重複過。

7、在朱祁鎮被瓦剌俘虜期間,群臣擁立他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登基,改年號為“景泰”。當時瓦剌有意借朱祁鎮威脅明朝,而皇帝被俘虜,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因此這個年號的寓意是國泰民安。該年號僅他使用過。

8、朱見深是朱祁鎮的長子,曾經被叔叔朱祁鈺廢了太子之位,朱祁鎮復辟後,將其復立為太子。朱見深登基後,改年號為“成化”,是成果理化之意,出自“天常之道,生物而不有,成化而不宰。”同樣沒有別人使用過該年號。

明朝16帝的年號,分別有什麼寓意,其中哪些與別人重複

9、朱見深寵愛比自己大17歲的萬貴妃,為了躲避萬貴妃的迫害,他的兒子朱祐樘從小被太監張敏偷偷藏在冷宮撫養。朱祐樘即位後,改年號為“弘治”,明朝從成化朝起,就已經有衰落的跡象,朱祐樘用這個年號,表明了他有弘大的治國理想。果然他就實現了“弘治中興”,弘治也成為唯一的年號。

10、朱祐樘是個專一的皇帝,他也只有朱厚照一個活下來的兒子。朱厚照即位後,年號為“正德”,寓意德堅意正。“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者正己以治民。”但朱厚照似乎本人與年號不符,是明朝爭議較大的一位皇帝。

“正德”這個年號用過的人比較多,比如西夏崇宗李乾順、唐朝岐王李業之子李珍、大理國段思廉,還有日本中御門天皇也用過此年號。

明朝16帝的年號,分別有什麼寓意,其中哪些與別人重複

11、由於朱厚照沒有兒子,所以皇位由堂弟朱厚熜繼承。據說朱厚熜即位後,大臣為其擬了三個年號,分別為紹治、明良、嘉靖,最後朱厚熜選擇了“嘉靖”,意為嘉嘉靖靖。這個年號沒有別人用過。

12、之後的皇帝是朱載坖,年號為“隆慶”,一聽這個年號,就知道是吉祥喜慶的意思。這個年號越南陳睿宗陳曔也用過。

13、明朝下一個年號是“萬曆”,使用者為朱翊鈞。萬曆的意思是明朝與世長存,皇帝歷世長久、萬壽無疆。這個年號只有朱翊鈞用過,不過它是明朝存在最長的年號,用了四十八年時間。

明朝16帝的年號,分別有什麼寓意,其中哪些與別人重複

14、朱常洛是明朝著名的“一月天子”,他在位的短暫時間裡,明朝的年號為“泰昌”,寓意國泰安昌。只可惜他自己不太“安”,在位一月就因“紅丸案”死了。這個年號沒有別人用過,也成為明朝使用時間最短的年號。

15、朱由校即位後,年號為“天啟”,意思是奉天啟示。但這時候什麼年號都不重要了,因為明朝面臨內憂外患,已經搖搖欲墜。史上用過這個年號的,有南詔第七代國王勸豐佑,以及南梁皇帝蕭莊。

16、朱由校的三個兒子皆早夭,所以皇位由弟弟朱由檢繼承,年號為“崇禎”。據說當時內閣擬定的年號有四個,最終朱由檢選定了“崇禎”,因為他覺得這裡面有崇尚禎祥的意思。另外崇禎諧音“重振”,他內心十分希望能夠重振大明河山。歷史上沒有人用過這一年號。

明朝16帝的年號,分別有什麼寓意,其中哪些與別人重複

“崇禎”是明朝作為大一統王朝,所使用的最後一個年號。之後還有南明,用過弘光、隆武、永曆三個年號。從明朝歷代皇帝的年號可以看出,皇帝還是希望寓意好的年號,而其中有些也代表自己的心思。

年號大多都沒有被別人用過,這樣顯得獨一無二,極少數被別人用過,可要不非正統王朝,要不就是外國君主。因此我們在稱呼明朝皇帝時,更習慣用年號代稱,比如嘉靖皇帝、萬曆皇帝、崇禎皇帝等等。當然也有像朱祁鎮這種擁有兩個年號的,那便只好用廟號稱呼他為明英宗。

(參考文獻《中國曆代年號》《思陵典禮記》《列朝年號辨誤》等)

TAG: 明朝皇帝朱祁鎮寓意改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