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國續命195年,是百姓心中的英雄,卻成了皇帝痛恨的叛徒

任何一個王朝的發展,都離不開忠臣志士的輔助,他們有的浴血拼殺,為王朝開疆拓土;有的出謀劃策,讓王朝繁榮昌盛;也有的在王朝危難之時,“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明朝忠臣于謙就屬於最後一種,他在國家危難之時,臨危受命,從容應對,率領明軍在北京城下英勇抗擊來犯的瓦剌大軍,取得了勝利,使明朝轉危為安。

他為國續命195年,是百姓心中的英雄,卻成了皇帝痛恨的叛徒

于謙字廷益,是浙江錢塘人,出身於封建統治階級的“仕宦之家”。23歲那年于謙就高中進士,從此踏上仕途。在科舉時代,這是多少人一輩子也難以達成的目標。于謙曾歷任明朝監察御史、河南及山西巡撫、兵部侍郎等職。明朝著名的“三楊內閣”都去世後,大太監王振開始弄權亂政,作威作福。

王振貪得無厭,經常向其他官員索要賄賂,百官大臣紛紛獻金求媚。而於謙卻從不妥協,因此得罪了王振。王振暗中指派手下彈劾于謙,偽造罪名將他判了死刑。沒想到激起民憤,聯名上書要求還於謙清白,周王、晉王等藩王也紛紛上書力挺于謙,王振才把于謙放出來。

他為國續命195年,是百姓心中的英雄,卻成了皇帝痛恨的叛徒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年),大太監王振為了建功立業,鼓動英宗御駕親征瓦剌,結果在土木堡全軍大敗,20萬精銳全軍覆沒,明英宗被俘。英宗被俘的訊息很快傳到北京,也先隨後也率大軍一路向南,直接打到北京城下。明朝都城岌岌可危,整個大明內部暗流洶湧,大部分大臣主張遷都南京,放棄北京,和也先劃江而治。

王振的黨羽、大官僚徐理乘機搗亂,主張遷都南逃。他胡說什麼“星象有變,當南遷”。這樣一來,北京城內人心更加惶惶,軍心更加動搖。在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頭,儲存實力以圖青山再起,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于謙極力反對,他怒斥南遷者:“如果撤離京師,國家必亡。北宋南渡的歷史教訓,切不可忘記!”于謙的主張,立即得到廣大軍民的擁護和支援,主戰派戰勝了逃跑派,于謙被皇太后任命為兵部尚書,負責保衛京城。

他為國續命195年,是百姓心中的英雄,卻成了皇帝痛恨的叛徒

于謙立即下令籌集軍糧,並抽調河南和山東等地守軍火速支援北京。為了攻破北京,也先挾持著被俘的明英宗,讓守軍開門。于謙隨即奏請皇太后任命英宗弟弟郕王朱祁鈺為帝,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改元景泰,是為明代宗。有兵、有糧、還有了新皇帝,明朝士氣大振。于謙一介文臣,宛如威猛大將,親率大軍在北京城外與瓦剌一戰,指揮自若,最終取勝,也先不得不率軍退回塞外,大明帝國得以保全。

如果明朝此時真的南遷,北宋滅亡時的“靖康之恥”必定會在明朝重新上演,明朝也會像宋朝一般,提前進入“南明”時期,開啟滅亡倒計時。要知道,此時的大明朝,立國僅僅81年!有明一朝國祚達276年,若不是于謙挺身而出,強行為明朝續命,可以想象,後面的195年,明朝會是怎樣的悲慘光景?

他為國續命195年,是百姓心中的英雄,卻成了皇帝痛恨的叛徒

朱祁鈺上臺後,也先發現朱祁鎮失去了利用價值,還不如直接放他回國,讓他和朱祁鈺兄弟相爭,讓明朝內亂。景泰元年年底(1450),太上皇朱祁鎮被送了回來,但是景泰帝朱祁鈺此時做為一名政治家的不成熟,充分體現,英宗回國之後,朱祁鈺怕他再爭皇位,所以一直把英宗囚在南宮,怕有人和英宗聯絡,連南宮裡面的樹都直接砍掉了,一囚就是8年。

他為國續命195年,是百姓心中的英雄,卻成了皇帝痛恨的叛徒

景泰八年明代宗朱祁鈺病重,于謙的生命也走到了頭。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發動奪門之變,擁立朱祁鎮復位登基。于謙因為正直無私,曾經得罪過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就被三人誣告謀反,請英宗殺了于謙。正史記載,朱祁鎮並不想殺于謙:“謙實有功。”但是徐有貞說了一句:“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

朱祁鎮被驚醒,不殺于謙,不羅列罪名,他們的奪門之變就事出無名,無異於反叛!于謙不死,他們都不得好死!於是,于謙被押往崇文門外,在這座他拼死保衛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後的結局——斬決。史載:天下冤之!殺了人,接下來便是抄家,如狼似虎的錦衣衛衝進了于謙的家,誰知堂堂一品大員,家裡竟然空空蕩蕩,毫無餘財。錦衣衛寂然無聲,收斂了一貫不可一世的囂張,安靜離開了于謙的家。

他為國續命195年,是百姓心中的英雄,卻成了皇帝痛恨的叛徒

于謙對得起國家,對得起百姓,但是卻唯獨對不起他原本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但是于謙忠於的不是皇帝,而是大明朝!他的偉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證明。正如他那首詩: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參考資料:《明史》等)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TAG: 于謙明朝朱祁鎮朱祁鈺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