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朱祁鎮被俘,明朝是否只有立郕王朱祁鈺為帝一條路?

前言: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對於立國近百年,一直以來順風順水的大明王朝來說,是一個災難性的日子。就在距離京城並不遙遠的土木堡,發生了一場驚天之變。

皇帝朱祁鎮親自率領的大軍,因為缺水缺糧的原因,在土木堡全軍崩潰。大明的敵人瓦剌人,面對著飢渴交加,幾乎毫無還手之力的扈從文武大臣舉起了屠刀。包括靖難元勳英國公張輔在內的高官勳貴幾乎被一網打盡,精銳的京師三大營被徹底打散建制。至於皇帝本人,則乾脆做了俘虜。

訊息傳回北京,留守大臣在震驚之餘,需要立即對現在的惡劣形勢作出反應,大明何去何從?皇帝陛下生死未卜,大明朝廷該由誰來主持大局?

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朱祁鎮被俘,明朝是否只有立郕王朱祁鈺為帝一條路?

土木堡之變劇照

郕王監國

朱祁鎮在出徵之前,曾經留下唯一的弟弟郕王朱祁鈺居守京師(注意並非監國)。皇帝出征,親王居守,長久以來都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換句話說,和擁有實權的監國皇太子相比,居守親王最多也就是個吉祥物。

兄弟二人的父皇是宣宗朱瞻基,朱瞻基的生母是皇后孫氏,即當今的孫太后。朱祁鈺的生母吳賢妃,傳說乃當年亂臣賊子漢王朱高煦府中的罪臣之後。因此雖然貴為親王,但是朱祁鈺既沒有接受過帝王術的培養,又在朝中毫無班底,幾乎就是透明人一般的存在。

拒絕南遷

因此面對著大明百年來未曾得見的複雜局面,無論是孫太后還是郕王,一時之間都是一籌莫展。而在廷議之時,翰林院侍講徐珵又以“星象有變”的理由,提出遷都南京。南京是大明陪都,長久以來一直都有一套完整的政府機構。從明末崇禎帝的結局來看,很難說徐珵的建議就一定沒有道理。

及土木難作,郕王召廷臣問計。珵大言曰:“驗之星象,稽之歷數,天命已去,惟南遷可以紓難。”—《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

但是和明末只會誇誇其談的東林黨人不同,此時站出來斬釘截鐵反對南遷的兵部侍郎于謙,卻是一個十足的實幹派。面對動搖人心的“南遷”一說,于謙只說了五個字:“欲遷者可斬”。同時指出為今之計只有堅守北京,再號召天下兵馬勤王。京師城牆高厚,糧草充足,只要沒有內亂,足以擊退沒有攻城器具的瓦剌軍隊。

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朱祁鎮被俘,明朝是否只有立郕王朱祁鈺為帝一條路?

于謙劇照

對於于謙的意見,四朝老臣、禮部尚書胡濙,以及大學士陳循等人都給予了堅定的支援。而訊息傳回內廷,孫太后對於能否守住京師,依然有所猶豫。此時太監李永昌以北宋“靖康之恥”的故事鼓勵太后堅守宗廟。這樣上下合力,內外同心,明廷最終決定與瓦剌人硬碰硬。

而禁中尚疑懼,皇太后以問。太監李永昌對曰:“陵廟、宮闕在茲,倉廩府庫、百官萬姓在茲。一或播遷,大事去矣!獨不監南宋乎?”因指陳靖康事,辭甚切。太后曰:“吾由是中外始有固志。”—《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一》

冊立皇太子

但是皇帝被俘,生死不明,大臣們現在應該向誰彙報工作呢?上文說過朱祁鈺的居守只是象徵性的,很多事情他並沒有決策權。此時名義上大明朝廷身份最尊貴的人物:孫太后站出來表態了。她賦予郕王暫總百官的大權,朝廷上下大小政令都聽朱祁鈺令旨行事。

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朱祁鎮被俘,明朝是否只有立郕王朱祁鈺為帝一條路?

郕王朱祁鈺劇照

但是對於孫太后來說,雖然朱祁鎮暫時性命無虞,但誰也不知道瓦剌人會如何對待這位大明皇帝。萬一朱祁鎮在“北狩”時突然駕崩,京師內的皇帝寶座應該由誰來坐呢?郕王朱祁鈺?那可不行,他又不是自己的親兒子,何況吳賢妃一向和自己不對付。好在朱祁鎮還有三個兒子,於是孫太后在八月二十日下旨立皇帝庶長子朱見深為皇太子。

丁卯,司禮監太監金英傳奉皇太后聖旨:“今立皇帝庶長子見深為皇太子。該衙門便整理合行事宜,擇日具儀以聞。”—《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一》

正常情況下,一旦朱祁鎮有所不諱,那麼就由朱見深即位,同時讓郕王監國,大明朝廷依然可以正常運轉。理想很豐滿,現實卻讓包括孫太后在內的大明皇親國戚、文武重臣們大跌眼鏡。因為朱祁鎮這位俘虜皇帝的表現,實在是丟人丟到姥姥家。

郕王登基

出醜賣乖的朱祁鎮

土木堡的意外大勝,本來已經讓瓦剌太師也先喜出望外。而抓到大明皇帝的訊息,更是讓這位草原梟雄樂開了花。也先看向朱祁鎮的目光,就好像看見了一臺自動取款機。

有了這樣一位強有力的人質在手,瓦剌軍隊開始了在明朝境內的奇幻旅行。八月十七日,也先押著朱祁鎮來到宣府,要求城內開啟城門迎接皇帝。宣府是九邊重鎮,守將是名將楊洪。他深知讓瓦剌人進城的後果,因此直接就讓皇帝陛下在城下吃了一個閉門羹。楊洪的行為固然有骨氣,但是朱祁鎮在日後復辟重新登基後,對其家族進行了報復性的清算。

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朱祁鎮被俘,明朝是否只有立郕王朱祁鈺為帝一條路?

瓦剌太師也先劇照

在宣府吃了苦頭,也先依然不死心。八月二十一日,瓦剌大軍回到大同。這一次鎮守大同的廣寧伯劉安不但出城見駕,還送上了兩萬兩千兩白銀作為打賞瓦剌士卒之用。嚐到甜頭的也先為了拿到更多贖金,哄騙朱祁鎮說願意把妹妹嫁給他,只要朝廷再多給些“賞賜”,自己願意保他回京繼續做皇帝。

作為一個沒有骨氣的皇帝,朱祁鎮還真的讓劉安趕緊回報孫太后帶更多的金銀財寶來贖人。到了這種地步,這位皇帝陛下還天真地以為瓦剌人拿了錢就會放人。乃至於鎮守大同的都督僉事郭登要安排明軍特種兵“夜不收”趁夜劫營救駕之時,朱祁鎮趕緊予以否決。

乙亥,鎮守大同、廣寧伯劉安啟:“臣出城朝見,皇上諭臣曰:‘也先欲將其妹與我結姻,送我回京,仍正大位。’又諭臣:‘爾奏報皇太后,朕雖虜中,身體無恙。若再遣使臣,多齎表裡、物貨前來給賞。可得早回。如來遲,恐深入虜地。’”—《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一》

清算宦官勢力

朱祁鎮在大同城下的拙劣表現,讓因重新宦官而早已對他不滿的文官集團更為失望。作為天子,竟然親自來騙沿邊將領開啟城門向敵人繳械,是可忍孰不可忍?八月二十一日,郕王傳令沿邊諸將,稱土木堡之變後所有御用器物都被瓦剌人俘獲。今後若有人拿著這些東西作為信物,要求你們開啟城門之時,務必要“相機出奇剿殺”。從這個角度說,不管是郕王也好,文官集團也好,都已經做好了與朱祁鎮決裂的準備。

而在八月二十三日,大臣們又聽說皇帝在大同為了討好瓦剌人,竟然把為國捐軀的武進伯朱冕、西寧侯宋瑛的家貲及蟒衣都作為禮物也先。如此冷血,顯然讓人心寒,這樣的皇帝,顯然是不能要了。於是我們看到就在當天,發生了著名的左順門血案。

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朱祁鎮被俘,明朝是否只有立郕王朱祁鈺為帝一條路?

王振劇照

朱祁鎮和太監王振留在京師的親信:錦衣衛指揮馬順,以及內官毛貴、王長隨等三人被百官當眾打死。王振的侄子王山被押赴刑場凌遲處死。左順門血案,標誌著文官集團和皇帝朱祁鎮徹底決裂。

八月二十四日,朱祁鎮在瓦剌人的裹挾之下離開大同,往京師方向而來。八月二十九日,瓦剌大軍抵達八寶山,距北京城只有一步之遙。在這樣的危難關頭,如果皇帝還是皇帝,他的話就是聖旨,京師的孫太后、朱祁鈺和文武大臣總不能假裝不認識朱祁鎮。

在這種情況下,讓孫太后垂簾聽政顯然是無法解決問題的。皇太子只有三歲,更是指望不上。沒辦法了,只能讓郕王上了。而孫太后顯然也權衡考量了利弊,因此當群臣合辭上請的時候,她果斷同意了由郕王即位。

丙子,文武百官合辭請於皇太后曰:“聖駕北狩,皇太子幼衝,國勢危殆,人心洶湧。古云國有長君,社稷之福。請定大計,以奠宗社。”疏入,皇太后批答雲:“卿等奏國家大計,合允所請。其命郕王即皇帝位。禮部具儀,擇日以聞。”—《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一》

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朱祁鎮被俘,明朝是否只有立郕王朱祁鈺為帝一條路?

孫太后與郕王劇照

九月初六日,郕王朱祁鈺正式登基,尊朱祁鎮為太上皇帝。皇帝既然換人了,自然以現任皇帝的金口玉言為準。這樣一來,朱祁鎮這個人質就不再具有任何約束作用。明軍在瓦剌軍隊圍城之時,甚至敢於開炮轟擊瓦剌軍隊大營,絲毫不顧及太上皇帝的生死,就是一個明證。

結語:

《明史》上曾經有一個記錄,說孫太后曾經考慮過立朱祁鎮的親叔父、宣宗皇帝的親弟弟襄王朱瞻墡為帝。但襄王的封國在湖廣襄陽,從京師派使臣去襄陽,再到襄王抵達京師,一來一回最起碼要一個月。瓦剌大軍已經到了八寶山,當時上至孫太后、郕王,下至於謙等文武大臣,顯然都不認為也先會留給他們如此充裕的時間。那麼,立朱祁鈺為帝,就是大明朝廷在當時唯一的選擇了。

TAG: 朱祁鎮孫太后皇帝朱祁鈺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