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劍之魚腸:專為弒君殺父而生,刺殺君王謀天下

魚腸劍,又名魚藏劍。

春秋時期,越國鑄劍師歐冶子取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製成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和巨闕

,其中三把長劍,兩把短劍,“三長兩短”這個成語便是由此五把劍得來。

古代名劍之魚腸:專為弒君殺父而生,刺殺君王謀天下

劍成,弒君殺父之劍

魚腸劍成,有善相劍的薛燭為其看相,觀後說:

夫寶劍者,金精從理,至本不逆。今魚腸本末倒置,逆理之劍。佩此劍者,臣弒其君,子殺其父

。”後來越國進獻寶物給吳國,此劍便因此由越而入吳,最後傳到了吳王闔閭(公子光)之手。

古代名劍之魚腸:專為弒君殺父而生,刺殺君王謀天下

魚腸現世,弒君奪國

公元前

526年,公子光在自己的府中臉色陰沉,他的堂弟吳王僚當上吳國的國君,這本應屬於他的位置被搶走,這一切都怪他父親所做的決定。公子光的父親是吳王諸樊,因其認定三弟季札是個賢能的人,故而沒有將王位傳給兒子,而是傳給了自己的二弟餘祭,希望二弟再傳給三弟季札,他相信三弟一定可以帶領吳國走上強盛的道路。然事與願違,諸樊死後季札堅決不接受王位,而諸樊的兒子王僚違背兄位弟繼、弟終長侄繼的祖規而接替了王位。公子光暴怒,“屬於我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不擇手段。”

公元前

515年

,吳王僚趁著楚平王駕崩,興兵發楚,派兩個弟弟掩餘和燭庸率軍包圍楚國的六、潛二邑,又派出了季札出使晉國,觀察諸侯動靜。楚國派兵斷絕了吳軍的後路,吳軍撤退不得。公子光知道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吳王僚的母親年老兒子年幼,兩個弟弟都被困在外面,季子此時正在晉國,天賜良機。

公子光獲得魚腸劍的時候便覺這是蒼天授命,魚腸劍

——弒君之劍,在他的思維裡,吳國本就應該屬於他,他相信吳國在他的手上會變得更加強大,天下終究會變成吳國的天下,也就是他公子光的天下。公子光知道時不我待,喚來了門客專諸讓他刺殺吳王僚,此行之後專諸必死,公子光以頭叩地向專諸表達感激,並保證會料理專諸的後事。

公元前

515年四月丙子日,

公子光備辦酒席宴請吳王僚,吳王僚知道這是鴻門宴,但這又能如何,公子光是他的堂兄,推脫不得只能硬著頭皮去。吳王僚的衛隊一直從王宮排列到了公子光的門口,連門戶內都有排列的侍衛舉著長矛保護吳王僚。酒過三巡,吳王僚喝酒正歡,懊悔自己想的太多了,公子光是他從小陪到大的堂兄弟,怎麼可能會害他呢?連侍衛們都因為聽到了太多歡聲笑語,從一開始的神經緊繃到後面的逐漸懈怠。

在客人們玩的正歡時,專諸呈著烤魚到了吳王僚的面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魚腹中抽出弒君殺父的魚腸劍,劍光一閃,吳王僚便倒在了血泊之中,宴會剎然間寂靜,賓客混亂,侍衛憤怒。在一片灰暗中,所有長矛上的寒光匯聚在一起,朝著專諸刺去,而專諸就像劇本早就確定好那般站著等死,倒在了吳王僚的旁邊。場面混亂不堪之時,公子光放出埋伏的武士殺光了吳王僚的部下,自立為國君,史稱吳王闔閭。

魚腸之蹤,封塵至今

魚腸劍重新到了吳王闔閭的手裡,成了他愛不釋手的寶劍,但在公元前

496年,闔閭在吳越之戰中重傷,不久後就駕崩了。

其子夫差為了盡孝道,

召集十萬軍民在

虎丘為其建造墓穴。

《史記》記載,闔閭之墓

“靈柩外套銅槨三重,池中灌注水銀,以金鳧玉雁隨葬”

,隨葬的還有闔閭生前喜歡的三千多把寶劍,其中就包括

“魚腸劍。”

古代名劍之魚腸:專為弒君殺父而生,刺殺君王謀天下

越王勾踐踏平吳國後曾到虎丘尋劍,但一無所獲,後世的秦始皇、孫權等也多次派人來尋求寶劍,卻也都是無功而返。在兩千多年後的現在,歷史上絕大多數古墓都已面世,但虎丘的吳王闔閭之墓至今未被髮掘,魚腸劍還在地下沉睡著,等待著後人的發現

TAG: 公子光吳王僚魚腸劍吳國魚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