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分封|西周諸侯國吳國的建立,得益於一段讓賢的佳話

天下分封|西周諸侯國吳國的建立,得益於一段讓賢的佳話

周太王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

太伯(又稱泰伯)、仲雍和季歷

而季歷就是我們所熟知的

周文王姬昌的父親

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

才會讓王位最終傳到季歷手中

而等待太伯和仲雍的

又將是怎樣的命運

天下分封|西周諸侯國吳國的建立,得益於一段讓賢的佳話

西周諸侯國示意圖

這一切,都還要從周文王姬昌的出生開始說起。相傳姬昌出生時,一隻紅色的鳥兒落在了屋外的窗戶上,還銜了個寫滿祝賀文字的縑帛。古公亶父見此“祥瑞”十分欣喜,便給其起名為

“昌”

。姬昌確實如古公亶父期待般,機敏聰慧,頗具繼承人的風度。古公亶父讚歎道:“我的後代當有成大事者,大概就是昌吧?”

但按照當時氏族的傳統,王位只能由嫡長子來繼承。季歷是少子,沒有資格繼承王位,更不必說他的孩子姬昌了。對於要遵從氏族規範還是要按自己的心意傳位,古公亶父十分苦惱。

太伯和仲雍知道父親的苦衷,看到父親終日雙眉緊鎖,鬱鬱寡歡,為打消父親的疑慮,他們多次明確提出了讓位的請求,於是就有了

“泰伯三讓”

的典故。

古公亶父去世後,二人帶領一隊有數百之眾的人馬,跨越秦嶺西部的深山,在姬姓族人的協助下,他們從漢水上游揚帆東下,一路向東南行進,沿著水路,最終於梅里落腳(經南朝無錫縣令劉昭註解,此地屬江蘇無錫境內),來到了江南這塊還沒有被先進文明觸達的土地,也就是後來被稱為“吳”的地方。

天下分封|西周諸侯國吳國的建立,得益於一段讓賢的佳話

在這裡,他們遇到了與周人完全不同的族群,最為顯著的,便是當地人“斷髮文身”的風俗。為融入其中,他們摒棄周人貴族對漁獵部落的傲慢與偏見,遵從吳人的習慣,剪斷頭髮,在身上紋上魚龍形的刺青。從此,他們開始了在吳地的開拓經營。

除去主動融入當地社會外,太伯、仲雍還

帶去了中原先進的農耕技術

。教當地的人們在肥沃的土地開墾耕種,改變了他們世代以漁獵為主的生產生活方式。

在與當地人經年累月的相處中,太伯得到了信任和擁戴,並修建了城邦,建立了

勾吳古國

。這便是我們所熟知的春秋時期吳國的雛形。

孔子也做出過評價:

“泰伯可謂至德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讚揚了太伯的謙讓與進取,而這也是“泰伯奔吳”之所以流芳後世原因。

天下分封|西周諸侯國吳國的建立,得益於一段讓賢的佳話

宜侯夨(cè)簋(guǐ),是西周早期青銅器。宜侯夨簋於1954年6月在江蘇鎮江大港鎮煙墩山出土,共有銘文120餘字。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專家還斷定銘文中的“宜”即在今(江蘇)丹徒一帶,也就是吳國的發源之地,而宜侯夨簋因其對研究吳文化的重要性又被稱為“吳國第一銅器”。根據《史記》記載,南遷的周人部族自稱“勾吳”,吳國青銅器銘文上的“攻吾”,“工呉”,“攻吳”,印證了司馬遷的記載。

相傳太伯還帶領率領眾人,開鑿

伯瀆河

(泰伯瀆)。伯瀆河位於江蘇無錫的清名橋附近,流經江蘇省的梅村鎮至常熟,它全長43公里,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人工開鑿的第一條河流,使當地百姓世受其利。

天下分封|西周諸侯國吳國的建立,得益於一段讓賢的佳話

天下分封|西周諸侯國吳國的建立,得益於一段讓賢的佳話

中國歷史上開鑿的第一條人工河流,已有3200年曆史

勾吳古國建立後,太伯一直不肯稱王,只讓人們稱“伯”,並且沒有留下後代。太伯去世後,便由仲雍繼位。吳人將太伯葬於梅里東(今鴻聲鎮)的皇山(後名鴻山)南麓。

為紀念太伯,吳人將他的居所改為祠廟,即泰伯廟,也稱至德寺、讓王廟。如今的泰伯廟是在明清古廟址的基礎上翻修重建的。唐代著名詩人陸龜蒙曾作《和泰伯廟》稱頌:

“故國城荒德來荒,年年椒尊溼中堂。邇來父子爭天下,不信人間有讓王。”

經過一代又一代周人的努力,到周武王時,終於完成了古公亶父滅商的夙願,而太伯、仲雍也在遙遠的吳地,開闢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歷史。

周武王滅商後,派人到江南找到了仲雍的後人周章,正式將周章冊封為吳國君主。太伯也因此被後世奉為吳文化的鼻祖。

天下分封|西周諸侯國吳國的建立,得益於一段讓賢的佳話

吳姓

一支出自吳國後代。春秋後期,吳國崛起,後來被越國所滅,吳國的遺民就以吳為氏,尊太伯為始祖,仲雍為傳代始祖。這一支吳姓對後世的影響最為深遠,是目前大多數吳姓人公認的吳姓起源。

TAG: 太伯泰伯吳國仲雍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