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打尖還是住店?”這“打尖”啥意思,為什麼會說“打尖”

無論從古至今,我想各個時代都肯定會有離鄉背井出去求生活的人,出門在外留宿是難免的,所以為了讓那些流浪在外的人有一個家,客店開始興起。

而現在我們經常在很多古裝劇之中看到類似“客棧”之類的,比如我們很熟知的《武林外傳》之中的同福客棧,他在當時關中的七俠鎮,而據白展堂傳言,他們的客棧是當時方圓五十里最大的客棧了。

“客觀,打尖還是住店?”這“打尖”啥意思,為什麼會說“打尖”

不知道你當初再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裡面白展堂說的那些話,比如一個客人想要留宿,白展堂就會去問:“客觀,您是打尖還是住店?

這其中住店我們自然就知道,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的留宿,這從字面意思就能看出來,可是白展堂說的這“打尖”又是啥意思麼?

其實要說這“打尖”意思也很好理解,我們想想飯店或者客棧一般是用來幹嘛的?自然是吃飯,休息的意思,而打尖一詞就可以理解為那些遠行的客人來到店裡休息吃飯,之後再趕路。

“客觀,打尖還是住店?”這“打尖”啥意思,為什麼會說“打尖”

可是我們這就問了,既然說吃飯就吃飯,為什麼一定要用打尖這個詞呢?

打尖又可以稱之為打舌尖或者打火,在很多古籍之上我們就可以看到打尖就是這層意思:

《三魚堂日記》:“(戊午四月)十七,至本佳苗打尖”《聽雨叢談》:“今人行役,於日中投店而飯,謂之打尖”

從這些古文的意思就可以看出,打尖就是吃飯的意思,那麼為什麼最終會轉變成這個由來呢?

其實打尖一開始並不是叫打尖,而是叫打火的意思,我們知道在中國古代本身是沒有火的,後來人們鑽木取火,故而可以燒火做飯,而在古代人們吃飯一般來說只吃兩頓,而經常把中間那頓叫做中火,所以停下了休息就叫打火。

“客觀,打尖還是住店?”這“打尖”啥意思,為什麼會說“打尖”

然而有一種說法是清朝的“火”字和“尖”字很像,寫著寫著就從打火變成了“打尖”,最終引申開來就是這種意思了。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也較為普遍,原本說的“打尖”是“打間”,間的意思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來,可以理解為中途休息的意思,只不過由於各地都有理解偏差,這“打間”傳著傳著就變成了“打尖”。

不過我們也指出一個誤區,那就是現在很多電視劇之中明朝或者宋朝都會把住店叫做打尖,可是事實上打尖這個詞是從清朝開始才廣為流傳出來的,比如我們可以看到明朝時期很多小說都是把住店叫做打火:

《水滸傳》第六十回:“且說吳用、李逵二人往大名府,行了四五日路程,每日天晚投店安歇,平明打火上路。”《西廂記》:“天明也。咱早行一程兒,前面打火去”

說明了這在元朝和明朝時期,中途進店吃飯不是打尖,而是打火,然而到了清朝時期,打火就變成了打尖,所以這就是一個相對來說的誤區。

“客觀,打尖還是住店?”這“打尖”啥意思,為什麼會說“打尖”

當然了,雖然這種叫法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可是由於中國古代南北差異很大,你不能亂用,打尖在北方可以理解為“打舌尖”、“休息吃飯”的意思,可是到了中國南方就不是這層意思了,在廣東一帶這打尖一次是不守秩序插隊的不文明的意思,所以這兩個千萬不要用錯了,否則會鬧出笑話,出門在外,且行且珍惜。

TAG: 打尖打火意思吃飯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