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武狀元有多難?附:歷代著名武狀元名錄!

古時的科舉分為文舉和武舉,大家對於文舉是比較熟悉,但對於武舉就挺陌生。武舉相對於文科考試,中武舉者稱為武舉人,武舉第一則稱為武狀元。那麼,武舉是如何選拔軍事人才的呢?

古代考武狀元有多難?附:歷代著名武狀元名錄!

古代武舉必考專案是掇石。掇石有半米高,它的中間部分挖空了,方便選手抓舉。石頭上面還刻了字,包括考試的年份、石頭的重量,還有一些祝福語等。比如珍藏在博物館的清朝掇石,上面就刻有“光緒辛卯年制”及“重兩百二十斤”,石頭的正中間則刻有“得意青雲路”,這是在祝福考生能夠金榜題名。其實,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舉重的相關記載,那時候的人稱之為“翹關”或“扛鼎”。翹關,顧名思義就是把門栓給舉起來,而扛鼎就是將青銅巨鼎舉過頭顱。這兩樣東西都重達上百斤,能夠完成這項考核的都是大力士。

古代考武狀元有多難?附:歷代著名武狀元名錄!

到了唐朝時期,舉重就成為朝廷選舉人才的專項考試。武則天時期,她為了讓國民能夠牢記國力的重要性,特地設立了武舉。長安二年,武則天還將“翹關”加到了武舉考試中。根據《新唐書》記載,武舉考試除了步射、馬射、馬槍、負重專案之外,還有“翹關”專案。這裡所說的“關”並非鎖住城門的門栓,而是武舉考試中特用的木棍。木棍長一丈七尺,直徑足足有三寸半。至於武舉考試的考核標準是,考生必須舉起木棍的一端,且連續舉十下。

宋朝時期,開國皇帝吸取大唐王朝滅亡的教訓,決定重視文舉,抑制武舉。他們會在武舉中加入策論,考核考生的文化水平。還有,宋朝政府取消臂力測試,改為以騎射為主。騎射所使用的弓箭,他們也會按照重量劃分等級,讓不同體重的人去參加不同等級的比賽。

古代考武狀元有多難?附:歷代著名武狀元名錄!

宋代以前並沒有“武狀元”之設。首名武狀元是福建人薛奕,產生於宋神宗時,他後來在跟西夏作戰期間戰亡。

元朝時期,統治者不相信漢人,他們害怕漢人手裡有兵器,更害怕他們學習武藝。於是,他們乾脆將武舉給取消了,免得“養虎為患”。明朝時期,朱元璋不同意文武分途,於是,只開了文舉,而停止了武舉。直到天順八年,明朝才正式開武舉。此時武舉的考核重點是弓箭、馬匹,同時還有策論。萬曆年間,邊境屢屢告急,朝廷這才加強武舉,以期選舉合適的人才送往前線。

到了崇禎四年,朝廷再次將舉重專案新增到武舉考試中。這次的舉重不再是舉木棍,而是舉刀石。這其中,刀的重量有三個等級,分別是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石的重量則有“兩百斤、兩百五十斤、三百斤”三個等級。除此之外,還包括了馬步箭及槍、刀、劍、戟、拳搏、擊刺;營陣、地雷、火藥、戰車;兵法、天文、地理。

清朝是武舉的鼎盛時期,滿人習慣馬背上的生活,自然會特別重視武舉。《清代科舉考試述錄》記載,清朝的武舉分為三場考試,第一場是考核騎馬射箭,第二場是考核技勇,第三場是考核兵法。“技勇”包括拉弓、舞刀弄槍、舉重,這都是考驗臂力的。

刀、石分為三個等級,而弓也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八十斤、一百斤和一百二十斤。考核過程中,考官對於考生的動作有明確的要求,即“弓必三次開滿,刀必前後胸舞花,掇石必去地一尺,上膝或上胸”。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國家軍隊的人才需求並不全靠武舉來選拔,且武舉出身的官員並不如文舉出身的官員受重用。歷史上的名將,幾乎很少是武舉出身的,而歷史上有名的文官,大部分都是科舉出身。武舉的稱謂跟文舉是一樣的,比如:武秀才、武舉人、武狀元等。清朝時期,武舉是每三年舉辦一次,時間上跟文舉是相同的。考生需要先透過地方的考核,獲得武舉資格後才能參加鄉試;順利透過鄉試之人就能成為“武舉人”。

這些武舉人還可以參加更高級別的考試,比如會試、殿試。考生如果能夠獲得會試三甲,則可以被朝廷授予官職。《清史稿》記載:“一甲進士授副將、參將、遊擊,二、三甲進士授守備、署守備。”不過,武舉始終不是軍官的“正途”出身,只能算“雜途”出身,他們的官場生涯也不會像行伍出身的軍官那麼順利。據相關史料記載,國家的軍官中,超過百分之七十是行伍出身。

為什麼會這樣呢?武舉考核中偏重於武藝,而忽視了謀略。而帶兵打戰的將軍,更重要的是能夠精通兵法,能夠運籌帷幄。顯然,武舉出身的軍官往往達不到這個要求。所以,當時社會紛紛指出武舉的弊端,認為它只能選出士卒,而選不出將帥。清朝末期,西方先進的熱武器讓手持冷武器的清兵震驚了,國民這才發覺國家強調的武藝已經沒有任何用處了。於是,很多人站出來要求廢除武舉。

據《清朝續文獻通考》中介紹,光緒二十七年,皇帝下旨:“謂武科一途,本因前明舊制,相沿已久,流弊滋多,而所習原弓、刀、石及馬步射,皆與兵事無涉,施之今日,亦無所用,自應設法變通,力求實際,嗣後武生童考試及武科鄉、會試,著即一律永遠停止。”自此以後,武舉就消失了。

附:歷代著名武狀元名錄

員半千

員半千(621~714),字榮期,唐代齊州全節(今章丘)人,我國第一位武狀元,武舉第一人。原為彭城(今江蘇徐州)劉氏,北魏皇帝賜其姓氏為“員”。半千自幼熟通經史,唐咸亨年間連中八科制舉,授武陟縣尉。垂拱年間,任左衛胄曹參軍,武后慕其才學,留他在朝中掌管控鶴樓(專管男寵的機構)。半千不屑為伍,被罷職。後出為濠、蘄二州刺史。睿宗即位後,徵拜太子右諭德,兼崇文館學士,加銀青光祿大夫,累封平原郡公。晚年辭官定居於堯山、沮水間(在今陝西省),放情山水,仍勵清白之節。開元二年(714年)卒,享年94歲。死後吏民哭於野。

郭子儀

古代考武狀元有多難?附:歷代著名武狀元名錄!

郭子儀(697-781年),唐代政治家、軍事家、武狀元。安史之亂爆發,郭子儀被任命為節度使,他率軍勤王,收復失地,立下大功,封兵部尚書,後官至宰相。至德二年(757),他與廣平王收復西京長安、東都洛陽,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公元765年,唐朝官員僕固懷恩反叛,引吐蕃回紇入寇,子儀出使說服回紇,唐軍騎兵聯合回紇,大破吐蕃。

鄭 冠

古代考武狀元有多難?附:歷代著名武狀元名錄!

鄭冠,唐代人,文武雙科狀元。擅長書法,據記載《濟亭記》為其所篆。823年,鄭冠高中文科狀元,828年又中武狀元。他是我國曆史上唯一一位文武雙科狀元。曾任戶部郎中,後鮮有記錄。

朱虎臣

古代考武狀元有多難?附:歷代著名武狀元名錄!

朱虎臣是古籍中記載的最年輕狀元,出現在開童子科、注重培養神童的宋代。朱虎臣,號武伯,浮樑人。據《宋詩紀事》記載:紹興年間(1131-1162),9歲的朱虎臣,參加了朝廷舉行的武殿試,他射出十支箭,其中有九支射中目標;朝堂之上他面對群臣,從容鎮定,滔滔不絕地講評《孫子兵法》,推演《諸葛八陣圖》,被朝中大臣讚譽為神童,皇帝特賜予他武狀元,官封承信郎。

李遵頊

古代考武狀元有多難?附:歷代著名武狀元名錄!

李遵頊,西夏神宗皇帝。他是西夏宗室李彥宗之子。史書記載:端重明粹,少力學,長博通群書,工隸篆。1203年,中殿試進士第一名武狀元。1211年8月12日廢襄宗自立為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狀元皇帝。任期內,依附蒙古帝國,破壞金國與西夏關係,發兵侵金。好戰貪功,野心勃勃,發動戰爭,令百姓家破人亡,使得民怨四起。

張玉景

張玉景(女),明朝武狀元,甘谷縣張家坪人(今甘肅天水甘谷縣)。農家姑娘張玉景“不愛紅裝愛武裝”,自幼習武、舞槍弄棒,時常女扮男裝。15歲獲得武監生職銜,任當地武術隊長。

古代考武狀元有多難?附:歷代著名武狀元名錄!

明成祖永樂三年進京接受選拔,暴露了女兒身,犯了欺君的殺頭之罪。皇帝好奇,面見張玉景,為她臨死還想替家鄉父老爭取瓦房建設的心願所感動,皇帝下令,賜她女狀元稱號,命她做了皇宮中的武術教官。張玉景供職至39歲病逝。

許 泰

古代考武狀元有多難?附:歷代著名武狀元名錄!

許泰,江都(今江蘇省)人,明弘治十七年(1504)武狀元。明朝現有史料可考的武狀元中,許泰是官職最高的一個(正一品),也是唯一被皇帝收為義子、唯一被賜國姓(朱)、唯一被封爵(永定伯)的武狀元。曾參與平定劉六劉七起義。因其品性不端,被判死刑,後改判流放充軍,死於流放。

馬 全

馬全(1732-1774),原名馬瑔,山西陽曲人。乾隆十七年,考中一甲三名武進士,即探花,授任二等侍衛。乾隆二十年,馬瑔出朝擔任福建將領。馬瑔與同僚發生爭執,繼而拳腳相加。同僚逃走,馬瑔騎馬追逐,至護城河上繼續廝打,二人墜入水中。經旁人勸解,二人同往提督衙門,然大吵大鬧,結果兩人均遭罷官削籍。

古代考武狀元有多難?附:歷代著名武狀元名錄!

馬瑔落職後,流落京師。大學士傅恆惜才,將他留營做教官。乾隆二十四年(1759),適逢鄉試,馬瑔改名馬全,重新參加科考。馬全名列第一,許多人都不贊成,原因在於他曾參加過殿試,且被點過武探花,也是個犯過錯誤的人,考官秦大士未疑慮,仍將馬全列為第一。乾隆二十五年,馬全再次考中會試。十月殿試,乾隆皇帝親往紫光閣校閱。馬全脫穎而出,乾隆皇帝認出他來,馬全叩頭謝罪講明原委。帝未究,將他點為武狀元,授一等侍衛。後任江西南昌鎮總兵,江蘇蘇松鎮總兵,江南提督,甘肅提督,四川提督。

乾隆三十八年,他隨大軍征討金川。清軍兵分兩路,隊友遭敵埋伏,馬全力救,與敵兵鏖戰深夜,最終戰死。乾隆帝感嘆道:馬全是國家出力有用之人,力戰而死,實屬惋惜!

張三甲

張三甲,又名榮甲,出生於開州寨村。自幼受父輩薰陶,武藝精湛,聰明好學,拜開州武林高手楊國昌為師。張三甲赴大名府參加鄉試得中武舉。

古代考武狀元有多難?附:歷代著名武狀元名錄!

會試前,恭親王奕忻見三甲氣質不凡,知非庸才,便主動收在門下。殿試時,張三甲舞動180斤的大刀,翻飛縱躍,刀舞風生,寒光奪目,如蛟龍潛水,驚濤滾動;又有鯤鵬展翅,直入雲霄之勢。皇帝欽點狀元及第。

TAG: 武舉武狀元馬全考試文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