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人物:文山,清代滿族官員,主政薩拉齊

文山,滿族,鑲白旗人。生卒年不詳。紅臉白鬚。常年穿布衣,體健身壯,氣宇軒昂。

清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文山首任薩拉齊廳理事通判。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又兩任薩拉齊廳同知,先後3次15年主持薩拉齊政務,寬簡勤廉,政績卓著,受到百姓擁戴。

文山初到任所,便入鄉問苦,察訪民情。得知流經薩拉齊城下的蘇爾哲河(即水澗溝水),每逢雨季氾濫成災,淹沒農田村舍,百姓不堪其苦,即動員民眾,組織人力物力,加高增厚堤壩,種植樹木,修建閘門引水灌溉,變害為利。在水澗溝口東側,依山開鑿石門,常年可灌溉水澗溝門一帶大片農田,使該地成為塞外聞名遐邇的瓜果蔬菜之鄉。

自清乾隆以來,黃河在薩拉齊南部分作三流,上流至榆樹營(薩拉齊城東溝4公里)一帶;中流流經白廟子(薩拉齊城南約19公里)達毛岱;下流則今黃河河道。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黃河由今東興村附近決口,水自西向東長流75公里,除沿山高地外,一片汪洋,房屋倒塌,村落廢棄,人無棲宿之所,畜無養息之廄。文山憂民患,奔走呼號。一面陳請上司撥款,一面調集民工治河,同治九年(1870年),在東興對岸河西拐口築壩,在決堤處堵口,疏導河水併入西南一道,合三流為一河,得膏腴之地4萬餘頃。次年,遷民屯墾,建立新村80餘處。使黃河薩拉齊段,得到有效治理。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陝甘回民起義軍在西捻軍大敗清軍的鼓舞下,東進危逼薩拉齊廳。是年冬,文山設團防局。翌年又修築薩拉齊圍堡。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加固城堡,並督紳商,日夜訓練民團,偵巡防守。回民義軍偵知有備,繞道而過。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文山從籌辦團防、建築圍堡費用中撙節制錢6000串,貸商生息,作為創辦公立學校的經費,從此薩拉齊正式有了公辦學堂,後經不斷擴大規模,提高質量,培養了不少人才,使薩拉齊躋身塞外文化名城之列。

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文山由築城費中節得餘款,購買城東小場庫倫一頃荒地,建築義園,專葬無所歸者。園中築屋數間,廣栽楊柳,並有專人看守。是當時與回民墳(回民專墓)齊名的墓冢。

文山斷案執法,頭腦清醒,反映敏捷,能言善辯,勤於調查,秉公決斷,處理不少積案、難案,得到當地百姓讚許。

原五當溝的配水機制極不合理,每當發水時,沿岸的今沙爾沁和東園等村農民,在權勢人物的操縱下,為爭水澆地,經常打架鬥毆,鬧出人命,釀成村仇,雙方常到薩拉齊衙門對簿公堂,不僅沒有解決矛盾和糾紛,而且愈演愈烈。文山到職後,為了妥善處理水利糾紛,親往現場勘測,向百姓調查,規定了公平合理的解決辦法:在溝口建築蓄水池和分水槽,將溝水均勻地分成兩股,一股入東渠,一股入西渠,沿渠各村莊按股份澆灌,從此再無爭水糾紛。

據傳聞,薩拉齊城內有一富戶肖懋,原娶板升氣村一女子為妻,人稱肖懋老婆。其人性格倔強好勝,從不讓人。後肖懋另納一年輕美貌女子為妾,肖懋老婆起而反抗,雙方因此分居。肖懋老婆接連不斷地上告薩拉齊官府。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幾任主政官都沒有解決此案。文山到任不久,肖懋老婆又來告狀,文山查明雙方結怨原委,進行循循善誘的勸導和公平合理的解決,雙方都很滿意。文山離任時肖懋老婆端清水一盆,拿明鏡一面,和大家一起等候在東門外大路旁,見文山坐著轎子來了,她跪在地上,手捧水盆,高舉明鏡,大聲稱讚:“大老爺清如水,明如鏡,如同宋朝包文正!”文山聞聲連忙下轎,不無幽默地回答:“自古官清吏不清,久打官司家業損!”肖懋老婆悟出文山話中含意,以後再沒有和肖懋鬧糾紛、打官司。

文山在薩拉齊為官,生活儉樸,關心民生疾苦。在訓練團丁、構築城圍籌款時,文山帶頭捐銀600兩,陸續籌銀十二、三萬兩,辦了不少事情。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薩拉齊一帶遭受天災劫難,百姓飢寒交迫,文山慷慨解囊,一次就賑濟災民數千金。

文山為百姓捐獻十分慷慨,但傢俬卻很少,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離任時,手中分文未有,窮得啟不了程,多虧當時薩拉齊“大行”集股送給他“移座”的路費,才能成行。

文山在薩拉齊主政15年,做了許多有利於地方,惠及百姓的實事、好事,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和擁護。當二任薩廳同知時,一郡歡迎;離任之日,居民攀轅請留;去之後,專門建築文山祠,塑像祀之。

文山在主政薩拉齊廳期間,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建節孝祠,為張、馬等16氏立牌坊。

資料來源:《包頭市志·卷一》2007年6月。

黃翔(陰山小蟲)整理於2021年12月

TAG: 薩拉齊文山肖懋公元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