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次黨代會報告解讀(五) | 全面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和水平

省第十次黨代會報告解讀(五) | 全面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和水平

閱讀提示

“河北生態環境建設,事關民生福祉,關係首都生態安全。”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省第十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全面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和水平。

今後五年,我省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把燕趙大地建設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

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報告要點】

“全面解決鋼鐵圍城、重化圍城問題”

【報告解讀】

“鋼鐵圍城”“城中有鋼”“煤電圍城”等,一直是河北發展面臨的難題。為喚回更多藍天白雲,騰出更多的優質發展空間,我省大力壓減鋼鐵等六大過剩產能,強力推進符合條件的鋼鐵、重化企業退城搬遷。

進一步破解歷史難題,“全面解決鋼鐵圍城、重化圍城問題”被寫入報告。

截至目前,廊坊市、保定市、張家口市鋼鐵產能全部退出,唐山、石家莊、邢臺、邯鄲鋼廠大型鋼鐵企業產能正相繼退出城區。

針對“鋼鐵圍城”“重化圍城”等突出問題,我省提出,堅持管住新增、搬遷分散、關停落後、發展新興,紮實推進符合條件的重汙染企業退城搬遷。唐山、邯鄲兩大基地和臨港鋼鐵產能比重達到81%,水泥熟料產能向資源富集的燕山—太行山一帶聚集。

【報告要點】

“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氣”

【報告解讀】

我省以空前的力度治理大氣汙染,藍天白雲天氣越來越多。

但打贏藍天保衛戰,任重道遠。報告提出,持續依法精準鐵腕治汙,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氣,加快重點城市全面穩定“退後十”步伐。

截至目前,2013年全國10個汙染最嚴重城市涉及河北的7個城市中,5個已經退出後十位,石家莊、唐山力爭今年年底退出。

為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藍天幸福感,我省“十四五”規劃確立具體目標,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0%。

而且,也提出了一系列舉措。例如,深入推進結構減排,大力發展低能耗、低排放產業,鞏固化解過剩產能成果,積極推進重汙染企業退城搬遷,嚴控工業汙染排放。加強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和清潔高效利用,積極穩妥推進冬季清潔安全取暖,抓好散煤治理,穩步降低煤炭消費比重。

針對機動車尾氣汙染,我省將統籌“油、路、車”治理,深化重型柴油貨車汙染治理,建立京津冀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汙染聯合防治協調機制,推廣使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鼓勵老舊車輛提前淘汰。

【報告要點】

“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

【報告解讀】

我省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劣五類斷面全部消除,近岸海域國考點位水質達標率100%。今年,“落實河湖長制”作為重大專項之一納入省管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指標體系,從根本上強化各級各部門、各級河湖長責任感和主動性。

報告提出,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這有助於進一步全面加強河湖和森林管理保護。

據瞭解,今後我省將進一步加強對上級河湖長請示彙報和對下級河湖長通報督辦,完善河長制資訊管理平臺,及時釋出河湖相關資訊、巡河和督辦事項提醒。同時,進一步完善考核評價體系,構建集衛星遙感監測、無人機巡查、徒步踏查為一體的“天空地”立體督查體系。

而在嚴格落實林長制方面,我省印發的《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若干措施》中提出具體舉措,包括加快建立林長辦公室,出臺本地區的林長制實施方案,制定督查考核辦法,把林長制考核結果運用到幹部使用、巡視、巡察、審計中。

【報告要點】

“加快消除城市黑臭水體”

【報告解讀】

在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方面,我省成效顯著。目前,全省設區市48條黑臭水體和其他縣(市)45條黑臭水體已經全部完成整治。

繼續鞏固成果,報告提出“加快消除城市黑臭水體”。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省將實施縣級以上城市雨汙分流工程,已消除的城市黑臭水體實現長治久清,推進建制鎮以上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開展汙水處理差別化精準提標,推廣汙泥集中焚燒無害化處理。

同時,強化工業汙水管控,推進重點流域重汙染企業搬遷改造,推動涉水工業企業入園進區,完善開發區配套管網、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實現汙水全部集中收集、集中處理、達標排放。

【報告要點】

“有效管控農用地和建設用地汙染風險”

【報告解讀】

土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關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為確保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報告提出,有效管控農用地和建設用地汙染風險。

《河北省土壤汙染防治條例》將於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填補了我省土壤汙染防治方面的法規空白。

條例明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土壤汙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負責,嚴格落實土壤汙染防治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同時規定,我省可以制定嚴於國家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的地方標準,為淨土保衛戰提供堅強法治支撐。

以更高標準打好淨土保衛戰,“十四五”時期,我省將健全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准入管理,落實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制度,加強汙染地塊開發利用聯動監管等。

築牢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

【報告要點】

“打造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基地”

【報告解讀】

塞罕壩林場是三代塞罕壩務林人歷時近60年艱苦創業的實踐成果,也是我省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寫照。

報告提出,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深化國有林場改革,健全防火和管護體系,打造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基地。

針對打造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基地,我省已經明確,要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林下經濟、休閒康養等特色產業,不斷深化林場體制機制改革,切實抓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著力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努力打造更加牢固的首都生態安全屏障。大力推進塞罕壩機械林場二次創業,努力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全面提升塞罕壩機械林場發展質量和效益。

【報告要點】

“深入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

【報告解讀】

過去五年,我省生態保護和修復一體推進,全省完成營造林近4000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015年的31%提高到2020年的35%以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報告提出,深入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

“十四五”時期,我省將大力實施造林綠化重點工程,擴大森林生態空間。同時,健全天然林全面保護修復制度體系,嚴格限制天然林採伐,對天然林中的次生林、退化林進行科學撫育,最佳化樹種結構,加強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控,不斷增加森林蓄積量。

到2025年,全省將完成造林綠化1500萬畝、森林撫育15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6。5%,森林蓄積量達到1。95億立方米。

【報告要點】

“深化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

【報告解讀】

我省節水成效顯著。過去五年,我省累計壓減地下水超採量43。5億立方米,華北“大漏斗”治理成效明顯。

河北是京畿要地,水資源保護和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事關全域性和長遠發展。對此報告提出,深化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

報告還提出了具體舉措和目標,大力推進節約用水、水源置換、生態補水等工程建設,依法有序關停自備井,確保到2022年提前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地下水採補平衡目標任務。

【報告要點】

“高標準建設張家口和承德首都‘兩區’”

【報告解讀】

過去五年,張家口和承德首都“兩區”建設紮實開展。作為北京冬奧會張家口核心賽區的崇禮區,森林覆蓋率已從2015年底的52%提高到67%,奧運核心區林木綠化率達到80%。

建設首都“後花園”,撐起環境“生態傘”。報告提出,高標準建設張家口和承德首都“兩區”,加快壩上地區退耕還草輪牧。

我省“十四五”規劃對此提出具體發力方向,包括積極推動洋河、桑乾河、清水河等永定河上游、白河等河道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構建京北防護林體系,實施退化草原生態修復、草原保護體系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溼等重點生態工程,加快草原生態示範區和草原公園建設,持續推進國家和省級溼地公園建設。

根據規劃目標,到2035年,全面建成京津冀綠色發展示範區,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根本改善。

【報告要點】

“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

【報告解讀】

有效應對生物多樣性面臨的挑戰、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報告提出,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

相關部署已經展開。我省“十四五”規劃從制度、法規等方面予以部署,包括建立全省統一的自然保護地分類分級管理體制,加快整合歸併最佳化各類保護地,嚴格管控自然保護地範圍內非生態活動,穩妥推進核心區內居民、耕地、礦權有序退出。

按照既定目標,到2025年,各類自然保護地佔陸域國土面積的7。41%以上,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6。5%,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73%以上,溼地保護率達到44%,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數保護率達到80%。

統籌治汙減排降碳協同增效

【報告要點】

“提升生態碳匯能力”

【報告解讀】

碳匯,是指透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十三五”期間,我省森林、草原、溼地碳匯能力得到提升。

報告提出,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提升生態碳匯能力。

提升森林碳匯能力是提升生態碳匯能力的重點。據瞭解,我省將大力實施太行山燕山綠化、壩上地區植樹造林、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和白洋淀上游規模化林場等造林綠化重點工程,擴大森林生態空間。

同時,加強海洋生態修復,持續推進“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和海岸帶保護,加強河口海灣整治修復,不斷挖掘海洋碳匯潛力。

【報告要點】

“全面實行排汙許可制”

【報告解讀】

合理界定生態環境權利,按照受益者付費的原則,透過市場化、多元化方式,促進生態保護者利益得到有效補償,是激發全社會參與生態保護積極性的重要方式。

因此,報告提出,全面實行排汙許可制,推進排汙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

具體操作層面,既有部署包括,構建以排汙許可製為核心的固定汙染源監管制度體系,新增排汙登記管理,規範企業環境治理資訊公開,健全環境治理企業責任體系。推進建立排汙權、碳排放權等環境權益市場交易建設,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建立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打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雙向轉化通道。

【報告要點】

“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

【報告解讀】

綠色發展需要新的能源結構來支撐。進一步最佳化能源結構,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報告提出,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積極發展光伏、風電、地熱、氫能等新能源,大力削減煤炭消費,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

在發展可再生能源方面,我省將加快建設冀北清潔能源基地,以推進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建設為契機,重點建設張承百萬千瓦風電基地和張家口、承德、唐山、滄州、沿太行山區光伏發電應用基地,大力發展分散式光伏,因地制宜推進生物天然氣、生物質熱電聯產、垃圾焚燒發電專案建設,科學有序利用地熱能等。

同時,嚴格控制煤炭消費,推進燃煤電廠節能降碳改造,控制煤電發電量,推動終端用能領域電能和天然氣替代,抓好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確保全省煤炭消費總量持續減少。

【報告要點】

“制定實施重點領域和行業碳達峰方案”

【報告解讀】

“十三五”期間,我省實現了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和能源結構持續最佳化,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時期,減碳之路,任重道遠。對此報告提出,制定實施重點領域和行業碳達峰方案,堅決遏制“兩高”專案盲目發展。

“十四五”期間,我省將實施以碳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完善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快完善有利於綠色低碳發展的投融資、財稅、價格、土地等政策體系。支援雄安新區、張承地區、秦皇島等有條件的區域和市縣及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峰。

TAG: 報告生態我省塞罕壩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