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下落之謎——一出反轉不斷的歷史連續劇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率領的靖難軍攻陷首都南京,奪了侄子的天下,自立為帝,建文帝下落不明。

建文帝下落之謎——一出反轉不斷的歷史連續劇

關於簡文帝的下落,歷來有這麼幾種傳說。

一、闔宮自焚:出自朱棣登基後寫給朝鮮國王的詔書,說:“不期建文為權奸逼脅,闔宮自焚。”後來,這一說法還在《太宗實錄》中記為:“上(明成祖朱棣)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屍於火中……禮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輟朝三日。”

呵呵,竟然把謀反寫成了救護,勝利者寫的歷史還能相信嗎?好在這一說有一個明顯的漏洞,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既然派人致祭,那麼去哪裡致祭的呢?建文帝的陵墓又在何方呢?所以自焚一說難以置信。

二、建文帝改乘亂出逃,流亡海外,浪跡天涯,試圖復國。這也是朱棣派鄭和七下西洋的原因之一——探訪建文帝的下落。且不說建文帝是否買得到那張出海的舊船票;就說但凡有一點想東山再起的皇帝也不會放著陸地上的死忠擁躉,跑到國外去招兵買馬吧;再參照後世南明永曆帝逃到緬甸的遭遇,就知道這一說也就是開了個腦洞而已。

建文帝下落之謎——一出反轉不斷的歷史連續劇

三、建文帝沒有自焚死掉,死在火中的只是馬皇后,而建文帝則改扮成僧人,在心腹舊臣史彬、程濟的隨護下坐船來到了史彬的家鄉——蘇州城南的吳江黃溪,並在史彬家居住的小院內正式落髮出家。期間還做過一首自傷的詩云:

“細雨披楊起綠煙,水紋如織影湘簾。

午鍾何處偏來耳,不似西宮奏管絃。”

然而,朱棣的追尋越來越緊,甚至派一個叫胡濙的戶部官員以訪仙人張邋遢的名義成立專案組,尋訪建文帝,哪怕在胡濙父母死了,理應致仕的時候,也不允許。

於是程濟保著建文帝匆匆告別史彬,往雲南投西平侯沐王爺去了。

沐家祖上的沐英與建文有舊,而且山高皇帝遠,所以便暗中將建文和尚庇護了下來。但是也不能明目張膽地庇護,建文一行只得經常變換住所,在各地流浪,靠施捨度日。

不久,侍候在身邊的心腹隨從原監察御史葉希賢(化名應賢)和原吳王府教授楊應能(化名應能)先後病逝,僅剩程濟假扮道士保護著他。

建文帝下落之謎——一出反轉不斷的歷史連續劇

永樂二十年,(1422年),建文和尚覺得事情已經過去那麼多年了,應該風聲漸息了,於是與程濟離開雲南,返回蘇州。匿居在太湖之濱穹窿山中的草菴內。這座庵堂後來被命名為皇駕庵。

建文帝下落之謎——一出反轉不斷的歷史連續劇

建文和尚自以為形跡秘密,但還是逃不過胡濙費心費力20年佈下的情報網路,平白無故出現的一僧一道經過胡濙的反覆確認後,認定就是亡命在外的前遜帝,胡濙感覺自己不負多年地苦心,終於可以交差了,於是忙不迭地連夜北上報告。

《明史·胡濙傳》記載:

“二十一年還朝馳謁帝於宣府,帝已就寢,聞濙至,急起召入。濙以所聞對,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傳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

一個“急”字足見朱棣對這件事的重視,哪怕身在行軍途中(宣府大同),而且都已經睡下了,一聽胡濙來報告,立馬從床上跳起來,胡濙彙報了很久,估計朱棣追問得非常仔細,最後終於如釋重負,“好小侄子,還是沒逃出你老叔我的手心啊!”

建文帝下落之謎——一出反轉不斷的歷史連續劇

朱棣此時知道自己時間不多了,為了給子孫後代留一個長治久安的局面,他的首要之敵是塞外的北元殘存勢力,而南方的那個小侄兒,身邊僅僅一個隨從,生活極度窮困,根本構不成威脅,“主君已老,從者凋零”,很難效仿夏朝的少康率一旅偏師成就中興復闢大業,所以打算暫時不去動他,只讓胡濙暗中監視而已。

也許在他心中對於這個被自己奪取了寶座的侄子還有那麼一絲愧疚與憐憫吧。

電視連續劇《大明風華》中設計了一個讓朱棣和建文在一座古塔中相會不相見的橋段很有意思,一個頗有悔意,一個看破紅塵,因為二龍不相見,所以湯唯飾演的女主不得不樓上樓下地奔走傳話。

建文帝下落之謎——一出反轉不斷的歷史連續劇

也許正是當年他們兩人心中的真實想法吧,可惜歷史上這“兩條龍”並未再相見。因為2年後,1424年,朱棣在親征漠北途中病逝。

建文帝下落之謎——一出反轉不斷的歷史連續劇

朱棣死後,仁宗、宣宗相繼即位,北京城一直籠罩在皇位爭奪和北伐韃虜的陰霾下,無暇顧及前朝遜帝的下落。建文和尚頓感放鬆,確定沒有危險後,他終於和留在蘇州的老臣史彬見了面。之後再次隱居在史家後院,過了一段衣食無憂的生活。

史彬也許也以為隨著明成祖朱棣的駕崩,沒有人再會深究建文帝的下落了,於是有話沒處說,憋得難受,把建文帝出亡的事蹟寫成了一本名為《致身錄》的回憶錄。

建文帝下落之謎——一出反轉不斷的歷史連續劇

結果好死不死,天有不測風雲,被仇家告發,史彬被捕,最後死在獄中。

幸好建文和尚和程濟沒在現場,他們雲遊去了,但是常在河邊走,豈有不溼鞋的道理,放鬆了警惕的這一僧一道在1440年(明英宗正統五年)在從貴州到廣西的雲遊中,因為寫的兩首自傷身世的詩被同行的和尚看破告官,建文帝被押解進京,經過老太監的辨認,被尊為“老佛”,迎入深宮供養,直至壽終。

建文帝下落之謎——一出反轉不斷的歷史連續劇

最後被尊為“老佛”很值得玩味,朱棣的後人至始至終都官宣建文帝已經在靖難破城時自焚而死了,儘管暗中加緊探訪,但是始終咬住這個人已經不在人間了,為了堵住從南方“押解”回來個建文帝的事實,就對外宣稱供奉了一個“老佛”而已,權當找到了所謂的“張邋遢”吧。感覺有點像法國的鐵面人啊!有興趣的話,下次說說鐵面人疑案。

傳說“老佛”圓寂後歸葬蘇州穹窿山與忠心耿耿的史彬墓相伴。所以如果你去蘇州穹窿山,跨過一座老橋,或許有幸還能一謁建文墓呢。

建文帝下落之謎——一出反轉不斷的歷史連續劇

看官,你以為建文帝的下落到此為止了嗎?彆著急,反轉馬上就來了。

明朝末年,大文豪錢謙益卻駁斥《致身錄》和程濟後來寫的《從亡日記》是偽作,他認為:以成祖的聖明,他明知建文帝不是焚死,而是偕同一些舊臣流亡在外,時而在貴州,時而在兩湖等地,胡濙訪尋張邋遢,是以訪仙人為名,虛幻其詞,使建文帝稍覺寬心;鄭和下西洋,舍近而求遠,是故意把目標指向海外,讓建文帝減少憂慮。僧官溥洽為建文帝改換僧裝,並做法詛咒成祖,其罪狀百倍於方孝孺、黃子澄,但明成祖聽從了姚廣孝的建議,不僅赦罪釋放了溥洽,還任命他做主管全國僧眾的官吏,也是想慰籍建文帝,使他得以安心終老。

建文帝下落之謎——一出反轉不斷的歷史連續劇

哇塞!原來朱棣是做了一個局啊!圍城闕一,放建文帝一條生路,免得他狗急跳牆,糾集殘餘勢力起兵造反啊!

這一說法並不是錢謙益的一家之言,而是得到了明末大學者黃宗羲等人的贊同。

當年胡濙向朱棣彙報了大半夜,究竟都彙報了些什麼呢?或是他苦口婆心或是朱棣自己動了惻隱之心,放建文和尚一馬嗎?在朱棣死後那麼多年,在已經偵得建文動向的情況下,卻沒有任何舉動,實在讓人費解。

到了清朝,康熙年間修撰《明史》時,正值朱三太子案甚囂塵上之時,傳說崇禎皇帝有三個皇子在北京城破時流落民間,尤其是三太子一直下落不明,於是明末清初不斷有人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造反,所以清朝的史官們就將建文帝的歸宿還是寫成“闔宮自焚”,藉以說明失國的君主及其子孫不可能隱匿於民間,你看,連成年的建文帝都逃不脫,何況年僅10歲的朱三太子呢?肯定死在亂軍之中啦,大家千萬不要相信所謂的民間謠傳啊!

建文帝下落之謎——一出反轉不斷的歷史連續劇

舊時的史書,都是為新朝的統治階級服務的啊!什麼出亡為僧,什麼浪跡海外,什麼《致身錄》,什麼明成祖布了個大局,都是胡說八道。

又過了幾十年,到了乾隆中後期,清朝的統治越來越鞏固,重修明史的時候才還原了一點事實真相,把死於大火的“建文帝”改為“馬皇后”,建文帝則“下落不明”。

正是:自古檮杌多謬傳,只因勝者寫春秋。

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就這樣湮沒在這一次又一次的反轉中,湮沒在這一次又一次的語焉不詳中,看官,關於建文帝的下落,您覺得哪一種說法更靠譜呢?

TAG: 建文帝朱棣建文史彬程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