裔崇信的問題

裔崇信的問題

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3909

篇文章

裔崇信,祖籍安徽,生於上海,50大幾歲,頭髮稀疏、身材微胖,戴一副度數不深的近視眼鏡,常穿一身灰色便西服,見人三分笑,操上海普通話。經營一家外貿公司,主營電子產品,獲利頗豐。裔君曾就讀於大學商科,工商管理專業讀了兩年,覺得“學不到什麼東西”,再說讀商科的目的是為了經商,而且遲早是要自己獨闖的,學歷、文憑也沒什麼大用,於是便和兩位知己的同學自動輟學,從他父親那兒拿了50萬塊錢,南下闖蕩商海去了。

據說是在深圳,三個半吊子大學生註冊了一家小公司,依託一家大型外貿公司,分包了一些業務,賺了點錢,重要的是得到了一些實際的經驗。裔崇信比另兩位收穫更多,還與公司裡一位廣東籍職員鄺小姐結為連理。有了經驗三個人誰都不想屈人之下,於是好聚好散,清產分家。鄺小姐頗有遠見,認為香港迴歸之後,論商業前景,還是以上海最佳,於是慫恿夫君回上海創業。

裔君對於夫人的意見言聽計從,夫妻二人協力同心,努力開拓,事業、家庭俱稱美滿。生有一子,留學美國加州大學,攻讀電子工程專業學位,畢業後便在美國一家公司就業,娶妻生子,入了美藉,也就罷了。

裔君生意順手,又有強內助幫忙操持,應該說工作、生活壓力都不大,唯不知何故,體格檢查發現患有高血壓病,血壓160/100毫米汞柱,不過並無明顯症狀。看了專家門診,諮詢何以會患此病,接診的是一位副主任醫師,說是高血壓病可能與遺傳有關,抽菸喝酒、多吃油膩食物、吃得太鹹、缺少運動等等皆有關係。這醫生說的倒也是不錯,不過在裔君聽來,覺得等於沒說,遺傳因素估計是有的,因為他爸也是有高血壓的,抽菸喝酒也是有的,“場面”上的人幾乎皆是如此,多吃油膩、吃得太鹹、缺少運動等等,沒有一個量的標準,商界朋友大多如此,何以有人得高血壓,有人沒有高血壓?

醫生開了降壓的藥物,囑其認真服用,並應該努力改善生活行為:控制脂肪飲食、戒除菸酒嗜好、適當運動,以求減輕體重,還應該經常檢查血壓的情況,定期就醫複查。不過,裔君覺得這些醫生都是些書呆子,只會照本宣科,遺傳因素天生的,抽菸喝酒改不了,改善生活行為的話,早已是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了。好在也沒有什麼症狀,這藥吃與不吃也就無所謂了。

夫人問過,回說是看了專家,配了藥吃。夫人覺得高血壓是常見病,也不算什麼大事,既然已經看過醫生,也就不再過問了。

病終究是生在自己身上的,裔君也並非毫不關心,找點書看看,上網查查,微信朋友圈裡有這類資訊的也都仔細關注。

看到有說要認真對待的,便想起醫生開的藥,不管有用沒用,還是吃吃吧。把藥找出來一看有說明書,看了半天並不甚瞭然,不過,說有副作用的話到是記在心裡了。裔君大學讀過兩年,也並非無知之輩,經營電子產品,也有些科學知識,知道這副作用並非必然發生,發生的機率也並不高,於是便決定服藥,不過卻又自作聰明,決定減量服用,心想:若效用不夠,可以再加,若現副作用,因為只用了半量,諒也問題不大。裔君自以為得計,便開始服藥,吃了兩天,第3天就忘了,到第5天想起再吃,吃了幾天卻又忘了。

裔君微信朋友圈裡有一位朋友轉發一篇文章,說是血壓其實只是一個生理學研究的指標,人的身體高矮胖瘦各不相同,不可能要求血壓人人都符合標準,而且血壓高些,“壓到”大腦裡的血液也多些,大腦得到的營養更加豐富,豈不是好事一樁。因此,只要沒有症狀,不感覺到頭昏、頭痛,血壓高點也沒事。裔君讀罷認為說得有理,連點了幾個贊,又轉發給自己家的親戚看。自此服藥之事便更不當一回事了。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即使服藥也是自說自話減半量服用,血壓哪裡能降得下來?幾個月之後血壓仍然在150~170/90~110之間波動,他自己知道這是因為服藥的劑量不夠所致,準備加量又怕發生副作用,正為難時卻看到一位朋友在微信裡轉發的一篇文章說:血壓多高才可以診斷為高血壓病歷來是有爭議的,比如以前認為收縮壓的正常值應該是90加年齡,60歲的人,收縮壓150也可以算是正常的等等。裔君覺得如此說來,自己的血壓也只是稍微高一點點而已,似乎也不別緊張,增加劑量,遵醫囑服藥的想法也就不再考慮了。

有一陣子關於服藥的事夫人叮得比較緊,緣因其表兄得了腦中風之症,表兄的年齡與她先生相仿,據家鄉那邊的醫生說是因為高血壓病引起的。夫人看著先生天天服藥也就安心了,但所服劑量、品種是否準確並未深究。天天服藥血壓下降並不明顯,倒是覺得喉嚨癢癢、咳嗽連連,因恐是得了肺病,不敢大意。去看醫生、那醫生倒有經驗,一問而知,謂是治高血壓藥的副作用,可以換另一種藥服用。裔君心中怏怏然:這些藥作用不大,副作用到有。

如此幾年下來,裔君的血壓仍在160~170/100~110左右,藥吃吃停停,劑量也一直沒有按醫囑使用,改善生活行為的醫囑也早已丟到九霄雲外。所幸的是仍然沒有頭昏、頭痛的症狀。只是體重又增加了5公斤、血脂高了起來,不過這血脂高,與血壓高一樣,也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也就罷了。醫生當然又開了降脂的藥,關照要少吃脂肪類食物,多多的運動。裔君覺得“都是些老一套”,這兩年早已不吃大肥肉了,人還是照樣胖起來,又有什麼辦法呢?運動的事情也難辦啊,多走些路都有些心慌,怎麼運動啊?吃藥吧,一看說明書、說是這藥可能會損傷肝功能,還有什麼肌肉溶解症?雖說發生的機會不多,要是碰上可就麻煩了,還是那句話:好像沒有什麼不舒服,吃與不吃也無所謂。

如此又過了幾年,血壓仍高、血脂不降,也還是沒有頭昏頭痛,不過有一天胸前劇痛、大汗淋漓,情知不妙,叫了救護車送到醫院急診室,診斷為急性大面積心肌梗死,緊急搶救,放了三根支架,才保住了性命,送進病房做後續治療。

兒子得著資訊,趕緊飛了回來,反正時差也沒倒好,堅持要在病房陪夜,自是父子情深,不過老媽已經日夜陪伴多日,也只能由他來替換了。好在幾天下來病情穩定,夜間也無大事。不過卻發現值班的醫生竟是自己中學同學,兩人見面先是愣了一下,老同學多年不見立即熱絡起來,談到後來自然少不了關於他爸病情之事。

“這種病怎麼來得這麼突然,一點預兆沒有?”

“預兆應該有的,可能不顯著。但是你爸發病的基礎是很明確的,既有高血壓又有高血脂。”

“是的我知道他有高血壓已經多年了,不過聽我媽說一點症狀也沒有。”

“高血壓被稱為無聲殺手,絕大多數病人都沒有什麼症狀,沒有症狀不等於沒有病,高血壓損害了血管。加上高血脂,形成了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便是動脈粥樣硬化嚴重的併發症。所以要預防心肌梗死必須控制高血壓、高血脂。”

“可是我爸一直也在吃藥的呀?”

“不只是吃藥,還需要少吃脂肪飲食、儘量吃的淡些,多做些體育活動,要控制體重。”

“這些事他們可能不很注意。”

“我查過你爸的門診病歷,這幾年他的血壓一直是不正常的。”

“是麼,我也不夠關心,我打電話過來問,他們都說血壓穩定、血壓穩定。”

“穩定不是正常,血穩定在高範圍裡對血管是很有害的。”

“他吃了很多藥,血壓怎麼降不下來呢?”

“我從他的門診病歷上注意到有時三四個月才來配一次藥,說明服藥很不規則,很可能是吃吃停停,或者沒有按照規定的劑量服用,我們叫做對醫囑的依從性不夠。” 這醫生說到這裡笑了起來

“笑什麼?”

“你爸就叫裔崇信,可惜他對醫囑的依從性不夠。”

兒子也笑了:“這種情況多嗎?”

“還真不少,最近有一篇文獻上說:我國民眾對服用降壓藥物的依從性只有24。7%~55。1%。”

“哇,幾乎超過半數的人依從性很差。怎麼辦呢?”

“還是要從科普入手,讓病人和他的家屬都明白:高血壓病確實沒有多少症狀,但它對健康的影響是嚴重,所以必須要按時按量認真服藥,還需要注意改善生活行為,一般說來最好要將血壓控制在130/80以下才好,這些數字雖說都是人為規定的,但是卻是依據大量的臨床實踐確定下來的。有血脂高、血糖高的也都需要認真控制,方才能算是達標,也才能真正減少像心梗、腦梗這樣的嚴重併發症。”

“哦,知道了,真是隔行如隔山哬。我要好好地向我爸媽說清楚。”

後來

後來當然是病情穩定了,醫生開了不少藥物,讓回家休養。並關照一定要按時、按量、認真地服用,還要注意營養、戒了菸酒、好生休息、定期複查。

回到家中說起服藥的事,兒子婉轉地強調了必須按照醫囑按時、按量認真服藥的事。他爸自然明白,心裡懊悔自說自話沒有認真服藥的事,吃一塹長一智,醫療的事情關係到生命健康,必須遵從醫囑認真執行。據悉其後裔崇信先生脫離商界安享晚年,崇信健康來科學,遵從醫囑便是一種科學的生活理念。

作者:楊秉輝

TAG: 血壓服藥醫囑高血壓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