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死亡焦慮?

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恐懼,幾乎所有的心理問題都源於恐懼。我們恐懼未來,恐懼未知,恐懼孤獨等等。這些各種各樣的恐懼,都源於我們對於死亡的恐懼。

我們為什麼會害怕死亡?事實上,真正的死亡並不可怕。我們恐懼的是,當我們面對死亡的那一刻,發現自己這一生毫無意義。

在電影《當尼采哭泣》中,當時的歐洲名醫布萊爾經常會做一個噩夢:

他正追逐著一個漂亮的女孩“波塔”,快樂而幸福。突然之間,他跌入萬丈深淵。他驚恐萬分,這深淵似乎沒有底,他不斷地墜落,驚叫連連,直到把自己從噩夢喊醒。

如何擺脫死亡焦慮?

很多人都做過類似的夢,跌入萬丈深淵,直到把自己嚇醒為止。似乎人類對於從高空墜落都有一種天然的恐懼。以致於,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有惡人死後墜入地獄之說。

墜入萬丈深淵,意味著死亡,甚至意味著墜入地獄。當我們在夢境中墜入深淵,則表明我們的潛意識意識到自己與死亡其實很近。所以,它透過夢境提醒我們,如果我們繼續如此的話,我們將會死亡。

可是,布萊爾才40歲左右,正是人生最輝煌的時光。他擁有近乎完美的家庭、良好的聲譽、相當高的收入、令人尊重的社會地位。按說,他離死亡很遠,可是,他為什麼卻不斷地重複這個噩夢?

表面的榮光,掩飾了他內心深處的恐懼。在眾人眼裡的人生贏家,卻在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孤獨與無助。他三歲喪母,在嚴厲的父親的教導下,按部就班地上學、成為醫生、結婚、生子等等,他生命中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父親的安排,一步一步實現。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父親永遠是他的頭號聽眾,即使在父親到了生命的盡頭,已經失去了知覺,他依然要告訴父親自己的成功、診斷上的正確 、研究上的發現甚至慈善捐款。當父親死後,他會想象父親站在他的背後凝著自己,觀察並讚賞他的成就。

如何擺脫死亡焦慮?

布萊爾醫生迷失了自我,或者說他從來沒有自我。他只不過是父親的一個影子,到目前為止他的一生都活在父親的眼光之中。如果父親不認可,他的生命是無意義的。

布萊爾醫生病了,他患上了抑鬱症。雖然他是一個名醫,可以醫好眾人的身體,然而他自己的靈魂卻出現了問題,或者說,他壓根沒有靈魂,因為他不過是一個傀儡,是一具行屍走肉。

所以,他在夜晚會做噩夢,在夢中他會跌入萬丈深淵,走向死亡。正如一首詩講的那樣“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布萊爾醫生雖然活著,他和死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或許他自己沒有意識到,但是,他的潛意識明白無誤地提醒他,再這樣下去不做任何改變的話,他的生命就如同噩夢中的萬丈深淵一樣,不斷地下墜。

其實,這不是布萊爾醫生一個人的問題,是如今社會上很多人的問題。他/她們在小時候,為了父母上學,長大後為了父母工作、結婚、生子。所做的一切,幾乎都是為了父母,為了子女。唯獨,他們忽略了自己,忘記了其實我們的生命之花並不是為了他人而開放。

有些人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開始去思考、去探索自己生命的意義。於是,他們成了眾人眼中的抑鬱症、焦慮症患者。有些人或許一直到死,才會發現這一生根本沒有為自己活過。或許,他們偶爾也會在夢中,夢到自己墜入深淵,醒來之後,依舊象機器人一樣繼續麻木地生活。

布萊爾醫生是幸運的,他遇到了尼采。在此之前,他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哪怕他常常做那個噩夢,他的潛意識在不斷地提醒著自己,他的生命沒有任何意義。他就如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忽略掉來自潛意識的聲音,繼續過著麻木的生活。當他遇到尼采之後,他那被壓抑了的自我才開始象春天的種子一樣,開始發芽、生根、成長。

如何擺脫死亡焦慮?

布萊爾醫生的自我覺醒之後,他開始去做真正的自己。之前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他的父親。如今,他開始了自己的人生。從某種角度上看,是尼采給他帶來了真正的生命,他的生命是從38歲的那年開始的。

這是一次完美的心理治療!無論是抑鬱、焦慮、恐懼,都未必是壞事,它們是我們潛意識的一個信使,提醒我們去尋找、探索生命的意義,活出自我。這樣,當我們在臨死的那一剎那,我們知道自己這一生無須後悔,我們知道自己這一生的使命與價值。

或許,當你找到了生命的意義以後,對於死亡再也無須恐懼,再也不會做夢跌入無盡的深淵。

“生命是兩個完全 相等的虛空之間的火花,介於出生之前與死亡之後的黑暗當中。”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TAG: 恐懼布萊爾生命死亡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