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明明是正牌太子,為何還要冒險謀反?其實太子是個高危崗位

何為太子?他在一個王朝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太子,全稱是“儲君皇太子”,別稱包括儲元、儲副、儲嗣、儲貳……從字面意思來看,他就是備用的皇帝、副皇帝。

關於太子的人選,當初商朝前半期採用了“兄終弟及”的模式,但多次引發兄弟、叔侄之間的奪位之戰,給政權造成了極大削弱。因此。從商朝後期開始,都採用“父死子繼”的方式。到了周朝,透過宗法制的完善,嫡長子繼承製逐漸成熟,客觀上促進了政權的穩定。

李承乾明明是正牌太子,為何還要冒險謀反?其實太子是個高危崗位

對於一個政權而言,太子的角色相當關鍵,在傳統士大夫眼中,他是“國之根本”: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皇帝保不準會因某些原因出現意外。這種情況下,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否則極有可能出現朝政混亂,甚至會危及生死存亡。

有例為證:戰國初期,在魏文侯、魏武侯這兩位一時雄主的帶領下,魏國強橫一時。但魏武侯在世時並沒有冊立太子,以至於當他突然去世後,魏國陷入了慘烈的國君爭奪戰,韓、趙兩國趁機插手,兩國聯軍甚至兵臨城下、差點滅亡了魏國。因此,後世對此總結道:“君終,無適子,其國可破也。”

因此,為了保證政權的穩定,歷代皇帝都會專門對太子進行培養,會讓他建立自己的團隊、擁有一定的私人軍隊,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東宮”。同時,他還會提前熟悉皇帝這一崗位的工作,要麼協助處理一些常規政務,要麼在皇帝外出期間鎮守朝廷等。

李承乾明明是正牌太子,為何還要冒險謀反?其實太子是個高危崗位

但是,太子固然重要,到他與皇帝、也就是自己的父親之間關係也挺微妙。

為了保證皇位的無縫銜接過渡,皇帝會提前賦予太子相應的職權、地位,但這也會帶來一些不可控的副作用:

萬一太子才能過人、太得人心,難免會威脅皇帝至高無上的威嚴、威望;

如果一些權臣、外戚試圖影響未來政治的走向,往往會在太子身上打主意,要麼結黨營私、建立小團體,要麼試圖推翻現有太子、另立儲君,這些舉動都會對皇室造成負面影響。

因此,皇帝與太子之間的關係歷來都不簡單,並非單純的父與子,有時甚至會淪為政治對手,唐代以前這類案例比比皆是。

李承乾明明是正牌太子,為何還要冒險謀反?其實太子是個高危崗位

公元前153年,漢景帝曾把與慄姬所生的劉榮冊立為太子。但隨著慄姬失去寵愛,劉榮也失去了父親的青眼,僅僅三年後,他就被廢為臨江王,異母弟膠東王劉徹取而代之。又過了兩年,劉榮因擅自在宗廟土地修建宮室而被嚴格審訊,不得不自殺身亡。

至於漢武帝劉徹與兒子間的故事更是駭人聽聞。因為莫須有的“巫蠱之案”,當了32年太子的劉據被逼發兵捕殺誣陷自己的江充,隨後面對朝廷的鎮壓兵敗身死,全家幾乎全部被殺,僅剩下身在襁褓中的孫子劉病已被投入大獄、因機緣巧合勉強活了下來。

東漢時期,漢章帝曾立宋貴人所生的劉慶為太子。但在竇皇后的詆譭下,宋貴人母子逐漸被冷落,劉慶最終被廢、貶為清河王。

三國及南北朝時期,孫權曾廢除太子孫和,晉惠帝司馬衷的太子司馬遹被賈南風陷害而死,南朝宋的太子劉劭弒殺父親劉義隆、隨後被劉駿斬殺,北魏孝文帝賜死了反對漢化的太子元恂……

李承乾明明是正牌太子,為何還要冒險謀反?其實太子是個高危崗位

可見,太子這一崗位實屬高危。到了隋朝,太子楊勇有為人奢侈的苗頭,而且最為關鍵的是,他竟然在節日私自接受群臣的朝賀,由此引起了隋文帝楊堅的不滿,最終慘遭廢除、囚禁在冷宮。

而李唐王朝皇室本來就是楊堅家的親戚,對於隋朝皇室的慘烈宮鬥了如指掌。但面對權力的誘惑,他們並沒有從中吸取教訓,反而上演了愈演愈烈的儲君之位爭奪戰。血腥的玄武門事變,既讓李世民得償所願,也讓他付出了慘痛的輿論與人倫代價,還留下了“太子之位可以靠力量獲得”的壞榜樣。

李承乾明明是正牌太子,為何還要冒險謀反?其實太子是個高危崗位

公元627年,即位後的李世民冊立自己的嫡長子、與長孫皇后所生的李承乾為太子。當時的李承乾還有八歲,聰明伶俐、乖巧可愛,深得父親歡心;但隨著日漸年長,他不但摔殘了一條腿,而且行為也不怎麼檢點,逐漸引起了父親的不滿。相反,親弟弟魏王李泰則深得父親的寵愛。

這種苗頭,順理成章地演化為儲位之爭,李承乾、李泰各立山頭,在朝廷里拉幫結派、明爭暗鬥。公元642年,眼見自己形勢不利,李承乾決定鋌而走險,試圖發動兵變,殺李泰、奪皇位,複製當初玄武門的先例。但薑還是老的辣,李承乾出師未捷事先洩,被父親廢為庶人,三年後鬱鬱而終。同時被廢的,還有對手李泰,在一旁默默觀望的李治則撿了個大便宜。

上述太子們的多舛命運,很好地闡述了何謂“最是無情帝王家”。

TAG: 太子李承乾皇帝父親李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