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環境中運動注意事項

海拔高度

隨著海拔高度的上升,大氣壓逐漸下降,氧分壓降低。導致動脈血氧水平下降,這時人體容易產生急性代償反應,包括增加通氣量和心輸出量,後者通常表現為心率增加

低海拔:低於1200米的高度

中等海拔:1200-2400米

高海拔:位置在2400-4000米

極高海拔:4000米以上。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當海拔高度升高到1200米及以上時,隨著海拔高度,體力活動時間,肌肉量的增加,身體的活動能力就會降低,但是隨著對高原的適應,活動能力下降會減小。

高原環境中運動注意事項

高原對身體活動能力最常見的影響是,完成活動所需要的時間增加,休息的頻率增多。雖然適應後完成一項運動所需時間會減少,但還是會比在平原完成的時間更長。

1、高原病:急性高山病、高原性腦水腫、高原性肺水腫等。除此以外,很多人會出現咽喉痛,支氣管炎等症狀,可能會導致功能損害和嚴重的陣發性咳嗽。有既往史,而且在高原暴露早期,有長期體力消耗和脫水的人,患病風險會增加。

急性高山病症狀:頭痛、噁心、疲勞,食慾下降和睡眠不佳等。

急性高山病發生在高原暴露前24個小時內,發病率和嚴重程度與海拔上升速度和高度成正比。

上升到中等海拔高度時,急性高山病的發生率是0-15%。

上升到高海拔高度時,急性高山病的發病率是15-70%。

上升到極高海拔高度時,急性高山病的發病率是75-85%。

高原性腦水腫是一種不常見但是很有可能致命的疾病,在超過3657米的海拔高度時,發病率是2%以內。

高原性肺水腫也是一種不常見、有潛在致命可能的疾病,在超過3658米的海拔高度時,發病率在10%以內。

2、高原病的預防和治療

逐漸適應高原環境是所有高原病的最佳對策。

減少持續運動,維持充足的水分和食物攝入,可以降低對高原病的易感性並促進恢復。當發生與高原病相關的中等或嚴重症狀體徵時,首選的治療方法是下降到低海拔地區。在300-900米海拔的長期停留,能有效預防所有高原病,並且促進高原病的恢復

急性高原病的預防和治療:乙醯唑胺、吸氧、高壓氧艙治療。

高原性腦水腫或高原性肺水腫,需降低海拔高度並進行氧療或高壓氧袋治療。

高原環境中運動注意事項

3、海拔快速增高

未適應高原環境前直接去高山地區,在海拔約4300米後幾個小時內,就會出現急性高山病症狀。

高原環境逐漸適應並高原病的症狀有所減輕後,可逐漸恢復正常體力活動和運動訓練。

4、高原適應及評估

從低海拔地區上升到高海拔地區,應在中等海拔地區居住至少3天。

在中海拔高度居住3-7天,可降低在較高海拔高度發生高原病的風險。

高原環境中運動注意事項

高原適應性評估的最佳指標

高原病症狀降低

身體活動能力改善

心率降低

血氧飽和度上升

急性高山病的存在和嚴重程度可以透過症狀和體徵進行評估。

正常適應性反應:海拔高度上升第3-4天,未發生急性高山病或只有輕微的症狀。

高原適應第1-2周,亞極量強度運動能力改善。

高海拔產生適應性變化的早期表現是在適應的前幾天尿量增加,隨後逐漸恢復正常。

高原環境中運動注意事項

5、運動處方

在高原前幾天,應減少體力活動。

可使用與平原相同靶心率來控制運動心率,每週訓練次數和訓練時長業餘在平原相似。

6、特殊注意事項

監測環境:高海拔地區通常與更多的日常極端溫度、溼度、風力和太陽輻射有關。

調整活動:考慮高原適應狀況、體適能、營養、睡眠、年齡、運動時間和強度及液體供應。

服裝:服裝和裝置需要在更大的溫差、風力和太陽輻射下為運動者提供保護。

教育:對相關人員培訓可以降低高原相關疾病的發病率。

7、組織計劃

對有風險的參與者的篩查和監測

進行高原適應性訓練將高原反應的風險降到最低,並提高體能

設計方案和活動時要考慮多山地形的危害

警惕高原病的體徵和症狀

制定高原病緊急醫療救治的組織程式

醫護人員要提前準備供氧裝置和藥物,以預防和治療高原反應。

TAG: 高原高原病海拔高度高山病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