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李濟仁:辨治腎系疾病用藥經驗

國醫大師李濟仁:辨治腎系疾病用藥經驗

國醫大師李濟仁:辨治腎系疾病用藥經驗

▲李濟仁 國醫大師(1931。1-2021。3)

李濟仁,首屆國醫大師,曾任皖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弋磯山醫院)主任醫師。國醫大師李濟仁業醫六十餘載,精研經典、勤於臨床,學驗俱豐,臨床擅治痺病、痿病、腎病、腫瘤等疑難疾病。現將李老診治腎系疾病經驗總結如下,以饗同仁。

以苦參為主治乳糜尿

乳糜尿是由於絲蟲、結核、腫瘤等造成淋巴系統破壞,引起機械性損傷與過敏性炎症,最終致乳糜淋巴液反流入腎臟破裂後形成瘻管與尿液混合而成,臨床主要表現為區域性淋巴液滲出形成以“小便混濁”為主要特徵的一類疾病。本病屬於中醫學淋證範疇。

李濟仁認為乳糜尿的病機特點不外乎兩點:一是脾腎不足;二是溼熱下注。前者是本,後者是標。根據此病機,選取苦參作為主藥,選取六味地黃丸三味補藥作基礎,選用萆薢分清飲溫腎化氣、祛濁分清。創制出苦參消濁湯、消濁固本丸等治療乳糜尿系列方。李濟仁認為苦參不僅能益腎養精,又能清熱祛溼殺蟲。標本兼顧,為治療乳糜尿之要藥;以熟地滋膩補腎、養陰益血,山萸肉止遺精、固濁竅,使陰氣不得下流為關鍵,重用山藥雙補脾腎,脾健腎強以固其本;以萆薢利溼清濁,石菖蒲通竅而分利小便,益智仁溫補脾腎、固精縮尿,烏藥溫腎縮尿、理氣散寒止痛。

國醫大師李濟仁:辨治腎系疾病用藥經驗

▲苦參

案例:

診斷:

(腎虛溼熱型)膏淋(西醫稱為乳糜尿)。

治則:

益腎清熱利溼。

方藥:

苦參消濁湯加減。苦參20g,黃芪30g,熟地15g,懷山藥20g,山萸肉15g,土茯苓25g,川萆解15g,車前草、子(包煎)各15g,石菖蒲15g,臺烏藥15g,益智仁20g,炮山甲(先煎)8g,翻白草30g,射干15g。14劑,水煎服,每日1劑。

4月5日二診:

服用前方後,小便轉清,偶有晨起小便黃,晚間口乾,大便稀溏,餘無特殊不適。舌淡紅,苔薄黃,脈滑略數。藥已中的,療效初顯,宗古人“效不更方”之訓,藥用3月22日方去炮山甲,加生、炒薏苡仁各20g,白茅根20g。14劑,水煎服,每日1劑。

4月26日三診:

服藥後諸症緩解。但近期因勞累復發一次,小便混濁如泔水,大便溏。舌淡紅,苔薄白,脈滑。此乃中醫之勞復,因前法效佳,仍循之。藥用3月22日方,去炮山甲,加白茅根20g,芡實25g,淡全蟲6g。14服,水煎服,每日1服。

按:

乳糜尿屬於中醫學膏淋範疇,李濟仁治療本病以補益脾腎、清熱利溼立法,應用其經驗效方苦參消濁湯加減,收到滿意效果。

本案患者腰痠腿軟,早洩,小便渾濁,色如白泔。舌淡紅苔薄黃,脈細滑。四診合參,本病病機虛實夾雜,診為膏淋病,辨證為腎虛溼熱型。選用苦參消濁湯加減。方中苦參既能清熱祛溼殺蟲,又能益腎養精,標本兼治,為治乳糜尿之主藥。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苦參補腎……治風殺蟲……”以熟地滋陰補腎,養肝益血;山萸肉澀精止遺;山藥補益脾腎,固本培元;重用黃芪益氣健脾,以助生化之源,並能益氣行水;土茯苓、射干清熱解毒;復取萆薢分清飲利溼消濁;翻白草清熱解毒、分清泌濁;炮山甲破血消瘀,通利水道。全方共奏益腎養精、清熱利溼、澄清尿源的作用。二診因大便稀溏,而去炮山甲,加生、炒薏仁以健脾滲溼清熱,用白茅根養陰利水。三診因患者勞累復發,仿照前方繼服,加芡實健脾固澀以實大便,淡全蟲活血通絡以治頑症久病。本案患者患病10年之久,虛實夾雜,治以攻補兼施,取效後守法守方,雖有反覆,靈活加減,療效仍佳。

治慢性腎炎喜用參芪

慢性腎炎是指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壓、水腫為基本臨床表現,伴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減退,具有腎功能惡化傾向和最終將發展為慢性腎衰竭的一組腎小球病,屬於中醫學“腎風”“精微下洩”“虛勞”範疇。

李濟仁認為本病主要責之於脾腎二髒,脾主升清,具有固澀精微物質的作用,若脾氣不健,升清失職,精微不固,滲漏下洩,產生蛋白尿;腎主封藏,藏精氣而不洩,如腎失開闔,封藏失司,則精微物質從溺竅而出,發為蛋白尿。李濟仁精研岐黃,熟諳新安,極為推崇新安大家汪石山、孫一奎倡導的固本培元法,擅使參芪。

汪石山認為:“……參、芪味甘能生血,氣溫能補陽,又是調補脾胃聖藥。脾胃氣旺,則營衛有所滋生,元氣有所資助,邪可不治自除,病可不治自愈。”李濟仁臨床常用自創經驗方(黃芪、黨參、炒白朮、川斷、金櫻子、訶子肉、覆盆子、烏梅炭、川萆薢等)治療慢性腎炎,取得良好效果。

國醫大師李濟仁:辨治腎系疾病用藥經驗

▲黃芪

案例:

患者,男,時年41歲。2014年2月13日初診。訴發現尿蛋白1年餘。患者1年前因腰部痠痛在當地某醫院就診,查尿常規示:尿蛋白(++),尿潛血(+),診為“慢性腎炎”。給予對症處理後,效果不顯。刻診見疲倦乏力,腰部痠痛,口乾,偶有尿頻、尿急等症,大便略幹。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診斷:

(脾腎氣虛,溼熱下注型)慢腎風(西醫稱為慢性腎炎)。

治則:

補益脾腎,兼清溼熱。

方藥:

自擬慢性腎炎驗方加減。黃芪60g,黨參25g,川斷15g,桑寄生15g,女貞子15g,旱蓮草25g,生地25g,苦參12g,石韋15g,萆薢15g,車前草、子(包煎)各15g,敗醬草25g,刺五加15g,扦扦活15g,虎耳草30g,淡全蟲6g。14服,水煎服,日1服。

2月27日二診:

患者自述服藥後腰酸症狀減輕,查尿常規示:尿蛋白(+),尿潛血(+)。微感小便時疼痛。2月13日方加淡竹葉10g,繼進14服,水煎服。

4月24日三診:

患者訴服完14服中藥後,小便疼痛消除。昨日複查尿常規示:尿蛋白(±),尿潛血(-)。2月13日方加菟絲子15g,金櫻子20g,去女貞子、旱蓮草。14服,水煎服,日1服。

按:

慢性腎炎,臨床常見水腫、蛋白尿、鏡下血尿,可伴高血壓和(或)氮質血癥及進行性加重的腎功能損害。屬於中醫學“腎風”“虛勞”“精微下洩”等範疇。李濟仁認為本病多以脾腎氣虛為本,溼熱為標。常以補益脾腎立法,喜用參芪,固本培元。

本案患者為中年男性,以“發現尿蛋白1年餘”就診,刻診見腰部痠痛,疲倦乏力,並伴有口乾、尿頻、尿急等症,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當屬脾腎氣虛、溼熱下注之候。法當補益脾腎,兼清溼熱。方中參芪補益脾腎,為固本培元之要藥,故新安醫家汪昂《本草備要》載“黃芪能補中,益元氣,溫三焦,壯脾胃”。川斷、桑寄生、刺五加補腎壯腰,主治腰部痠痛;女貞子、旱蓮草、生地涼潤滋陰;菟絲子、金櫻子益腎固精;苦參、石韋、萆薢、車前子、車前草、敗醬草清利溼熱;扦扦活、虎耳草祛風清熱、涼血解毒;淡全蟲搜風通絡。諸藥合用,補虛不戀邪,祛邪不傷正,補中有瀉,寓瀉於補中,共奏補益脾腎,兼清溼熱之功。

治慢性腎衰竭尤重土茯苓

慢性腎衰竭是指各種原因造成慢性進行性腎實質損害,致使腎臟明顯萎縮,不能維持基本功能,臨床出現以代謝產物瀦留,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全身各系統受累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徵。中醫學沒有專門病名,多根據本病的病因、病機、部位等命名,本病散見於水腫、虛勞、溺毒等範疇。

李濟仁認為本病本虛標實,多由水腫、淋證、尿血等多種疾病發展而來。各種腎病日久,損及各臟腑功能,脾腎虛損,最後導致正氣虛衰,濁毒、水溼、瘀血壅滯腎絡,腎失開闔,洩濁無力,溼瘀毒瀦留於體內,引發本病。李濟仁辨治慢性腎衰竭,在注意顧護本虛的同時,尤其注重排毒洩濁。諸多藥物中,李濟仁認為重用土茯苓可以達到理想療效。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功擅解毒、除溼、通利關節。《本草正義》謂土茯苓“利溼去熱,能入絡,搜剔溼熱之蘊毒”。李濟仁認為土茯苓既能滲利溼濁之邪,解毒祛邪,亦能通經透絡,同時不傷正氣,可長期大劑量服用。常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重用土茯苓30~200g排毒洩濁,以收全功。

國醫大師李濟仁:辨治腎系疾病用藥經驗

▲土茯苓

案例:

患者,女,時年61歲。2013年12月19日初診。訴發現血肌酐升高1年餘。患者1年前因雙下肢水腫就診於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查血肌酐290 mol/L,尿素氮12。2mmol/L,尿酸582 mol/L,診為:慢性腎衰竭。患者1年來服用中成藥及對症治療,上述病情時輕時重。刻診見神疲乏力,面色黧黑,食少便溏,四肢倦怠,雙下肢水腫,舌質淡,苔白膩,脈沉弱。

診斷:

(脾腎虧虛,濁瘀互結型)虛勞(西醫稱為慢性腎衰竭)。

治法:

溫補脾腎,祛瘀化濁。

方藥:

黃芪60g,黨參25g,土茯苓40g,生牡蠣(先煎)60g,川萆薢15g,車前草15g,車前子15g,白茅根25g,炒白朮15g,生大黃(後下)15g,牛膝15g,炙水蛭6g。14服,水煎服,日1服。

2014年1月16日二診:

患者自述服完中藥後,雙下肢水腫消除,仍感疲倦乏力。查血肌酐216 mol/L,尿素氮10。4mmol/L,尿酸558 mol/L。藥用2013年12月19日方,黃芪加至90g,土茯苓加至50g。14服,水煎服,日1服。

患者先後服藥3月餘,血肌酐、尿素氮指標平穩下降,上述症狀悉除。

按:

慢性腎衰竭屬於中醫學水腫、虛勞、關格等範疇。李濟仁認為本病常責之於脾腎二髒,多屬本虛標實,以脾腎虛損為本,痰溼、濁毒、瘀血為標。治療本病常注重脾腎、固本培元,兼顧化濁、祛瘀、利溼等法。

本案患者為老年女性,年老體衰,正氣不足,腎元虧損,易罹患難病痼疾。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主水,腎精不足,腎陽難以蒸騰氣化,主水功能失司,體內水液不循常道,氾濫肌膚,流於四肢發生水腫;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溼,脾胃不健,中氣不足,運化水溼功能失職,而發水腫。故《素問·至真要大論》雲“諸溼腫滿,皆屬於脾”。黑色五行屬腎,為陽虛陰盛、水溼氾濫、氣血凝滯之徵,患者面色黧黑反映了其本在腎臟。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四維之樞,脾胃不運,氣血生化乏源,故出現神疲乏力、食少便溏等症。舌質淡,苔白膩,脈沉弱。四診合參,辨病為虛勞,證屬脾腎虧虛、濁瘀互結。

本病的治療理當溫補脾腎,祛瘀化濁。方中黃芪補益脾腎,為補藥之長;黨參益氣健脾,配合黃芪起到補益脾腎,固本培元的作用;土茯苓、生牡蠣排毒解毒,特別是土茯苓為李濟仁治療腎病之要藥,李濟仁認為“肌酐、尿素氮”屬於中醫之毒邪,土茯苓解毒排毒為降肌酐、尿素氮之主藥;川萆薢祛痰利溼;炒白朮既溫補脾氣,又兼利溼;車前草、車前子、白茅根利水消腫,合用使溼去、水運、腫消。久病必有瘀,慢病亦有瘀,治療腎病不忘祛瘀,方中牛膝、水蛭活血祛瘀,能夠改善腎臟微迴圈,暗合衷中參西之意。方中生大黃盪滌腸胃之毒,兼有祛瘀作用,合用牡蠣、土茯苓,共奏解毒排毒之功。諸藥合用,脾腎健、水腫消、濁毒祛、瘀滯除,病情自然改善。■

鄭重申明: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藥和劑量僅適用於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處方和劑量。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內容選自《中國中醫藥報》2021年10月25日第五版, 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 範為民、李豔】

TAG: 15g李濟仁土茯苓苦參脾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