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間質瘤的診治&隨訪,看看最新國外指南如何規範!

2021 年 9 月,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聯合歐洲罕見成人實體腫瘤參考網(EURACAN)、歐洲遺傳性腫瘤風險綜合徵參考網(GENTURIS)共同釋出了最新版胃腸道間質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 GIST) 的臨床實踐指南,內容涉及 GIST 的病理以及分子生物學診斷,區域性病變、晚期及轉移性病變的管理,治療反應評估以及監測和隨訪等。

1

流行病學

GIST 是胃腸道最常見的間葉源性腫瘤,但屬於罕見腫瘤,年發病率為 0。4-2。0/10 萬,遠不能與胃癌、腸癌相提並論。但因其獨特的發病機制及靶向治療效果而備受關注。

GIST 可發生於消化系統的任何部位,最常見於胃(60%)和小腸(20-30%),胃腸外 GIST(腸繫膜、大網膜或腹膜後腔)較少見。主要轉移部位是肝臟和腹腔,較少轉移至淋巴結、肺、腦。

GIST 在男性中的發病率略高,中位年齡為 60-65 歲,20 歲以下的患者非常少見。兒童 GIST 又十分特殊:女性患兒多見、胃部多發、淋巴結易轉移、無干細胞因子受體(KIT)/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 A(PDGFRA)突變、編碼 SDH 酶複合物亞基的四個基因易頻繁突變或沉默。

GIST 通常無特異性症狀,主要與腫瘤部位、大小以及生長方式有關。體積較少的 GIST 往往沒有症狀,生長速度緩慢,對人體沒有嚴重的影響;體積較大的 GIST 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嘔血或黑便)和隨後的貧血、飽腹感、腹脹以及腫瘤壓迫引起的不適和/或疼痛。

2

發病機制

大多數 GIST 是散發性的,發病原因和機制尚不清楚,但是一些罕見的疾病綜合徵可能與 GIST 有關:

Carney 三聯症

:以 SDH 酶複合物的 SDHC 基因高度甲基化為特徵,臨床特徵為多灶性胃 GIST、副神經節瘤和肺軟骨瘤(可能發生在不同年齡段),發病年齡為青少年,以女性為主。

Carney-Stratakis 綜合徵

:以編碼 SDH 酶複合物的一個亞單位 (A、B、C、D) 基因突變為特徵;臨床特徵為多灶性胃間質瘤和副神經節瘤,發生於青少年後期到 30 歲之間,男女發病率相近,無淋巴結轉移傾向,多發生在青少年。

神經纖維瘤病 1 型(NF1)

:主要特點是 NF1 基因突變,表現為多灶性腸道 GIST,多見於小腸。

GIST 家族性聚集比較少見,可發生 KIT 或 PDGFRA 中的任一基因突變。

3

診斷

內鏡超聲檢查(EUS)是食管-胃或十二指腸結節<2 cm 患者的標準檢查方法 [IV,C];

如果活檢確診為 GIST,均應手術切除;如果無法活檢,密切隨訪監測(3 個月)是一種有效的選擇 [IV,C];

如果隨訪過程中腫瘤直徑增加或出現症狀,可考慮外科手術切除 [IV,C];

對於直腸結節,無論腫瘤大小和有絲分裂率,標準做法是先行直腸內超聲檢查和盆腔核磁共振檢查 (MRI) 評估後行活檢或切除,因為直腸 GIST 的進展風險比胃 GIST 高,且預後更差;

對於直徑 ≥ 2 cm 的腫瘤均應行活檢或切除 [IV,C];

如果內鏡檢查無法評估腹腔結節或活動性腫塊,則應該行腹腔鏡下或開腹切除術;

如果腫塊較大,且手術可能涉及多臟器,則應該在超聲內鏡下或超聲/CT 引導下行多部位經皮細針穿刺活檢。

4

病理及分子生物學

GIST 的病理診斷取決於形態學及免疫組織化學;其中免疫組化包括 CD117(KIT)或 DOG1;

有絲分裂計數具有預後價值,應表示為總面積為 5 mm2 的有絲分裂數,這應取代常規的 50 個高倍視野(HPF);需要注意的是,Ki-67 不能取代有絲分裂計數,也不能作為本病的預後指標;

所有 GIST 均應行基因檢測(KIT 和 PDGFRA)[II,A],用於預後評估及指導分子靶向藥物治療;

少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 BRAF 突變或 NTRK 基因重排,可能具有治療意義;

若無 KIT/PDGFRA 突變時,可行 SDH B 亞基(SDHB)免疫組化檢測,以明確 SDH 狀態;

若 KIT/PDGFRs/BRAF/SDH 均陰性,則應該進一步排除 NF1 綜合徵。

5

疾病分期與風險評估

有絲分裂率、腫瘤大小和腫瘤部位是重要的預後因素 (通常胃 GIST 比小腸或直腸 GIST 的預後更好);

腫瘤破裂是一個不良預後因素,應該記錄下來,無論它是發生在手術前還是發生在手術中;

基因突變狀態暫未被納入任何風險分層;但通常 PDGFRA D842V 突變 GIST 預後較好,而 KIT 外顯子 11 密碼子 557-558 缺失 GIST 曾多次被報道與復發高風險有關;

鑑於 GIST 的自然病史,幾乎很少使用 AJCC/UICC 分期,但是需對侷限性 GIST 進行復發風險評估;

廣泛使用的是美國軍事病理學研究所提出的風險評估辦法,包括有絲分裂率、腫瘤大小和腫瘤部位;

腹盆腔 CT 三期增強掃描是分期和隨訪的首選方法;MRI 可能是一種替代方法,特別是對於直腸 GIST。

6

治療與管理

推薦採用多學科診療(MDT)模式,MDT 團隊應該包括病理科、放射科、外科、腫瘤內科以及胃腸科、核醫學科醫生。

侷限性 GIST

手術切除是侷限性 GIST 的標準治療方法,若淋巴結陰性則不需淋巴結清掃,但需達到 R0 切除 [III,A];

腹腔鏡下手術需遵循腫瘤外科的原則(由於有腫瘤破裂的風險,且腫瘤破裂是腫瘤復發的極高危因素,因此不鼓勵對體積較大的 GIST 採取腹腔鏡手術)[III,A];

對某些特殊解剖部位(胃大彎、胃前壁、空迴腸)的低危 GIST,在與患者充分溝通的基礎上,也可考慮行 R1 手術(特指標本切緣殘存腫瘤細胞)[IV,B];

對高復發風險 GIST,術後輔助口服伊馬替尼 400 mg/d 持續 3 年是標準治療 [I,A];

對於 KIT 外顯子 9 突變的患者,可以考慮較高劑量的伊馬替尼 800 mg/d 持續 3 年輔助治療 [II,B];

PDGFRA 外顯子 18 D842V 突變的 GIST 不需進行任何輔助治療 [IV,D];

BRAF 突變或 NTRK 重排陽性且伴有 NF1、SDH 陰性的 GIST 應避免任何輔助治療 [IV,D],因為研究發現它們對伊馬替尼、舒尼替尼、瑞格非尼均無效;

手術時腫瘤破裂導致復發風險極高的患者應考慮伊馬替尼輔助治療 [IV,A];

如果無法 R0 切除,且患者存在敏感突變,則推薦術前口服伊馬替尼治療 [III,A];若存在 PDGFRA-D842V 突變,可考慮新輔助阿伐普利尼(avapritinib)治療 [III,A]。

晚期/轉移性 GIST

伊馬替尼(400 mg/d)是區域性晚期、無法手術和轉移患者的標準一線治療,但無 KIT/PDGFRA 突變或有 PDGFRA 外顯子 18 D842V 突變的 GIST 除外 [I,A];

對於 KIT 外顯子 9 突變患者,標準一線治療是伊馬替尼 800 mg/d[III,B];

對於 PDGFRA 外顯子 18 D842V 突變患者,標準一線治療是阿伐普利尼 300 mg/d[III,A];

對於轉移患者治療應持續至藥物不耐受或患者拒絕 [I,A];對於轉移病灶是否手術應個體化分析 [III,C];

對於進展緩慢的患者,在伊馬替尼治療的同時,可考慮手術切除 [IV,C];

若服用伊馬替尼 400 mg/d 後進展,可將劑量增加到 800 mg/d(不敏感突變者除外)[III,B];

若疾病進展或伊馬替尼不耐受,標準二線治療是舒尼替尼 50 mg/d(服藥 4 周、休息 2 周),或者也可以選擇持續口服舒尼替尼 37。5 mg/d[I,A];

對於使用伊馬替尼、舒尼替尼後疾病進展或無效的患者,標準三線治療是瑞格非尼 160 mg/d(連續服藥 3 周,每 4 週一個療程)[I,A];

對於使用伊馬替尼、舒尼替尼、瑞格非尼後疾病進展或耐藥的患者,標準四線治療是持續口服利普利尼 150 mg/d[I,A];

l SDH 缺陷型 GIST 對伊馬替尼不敏感,但對舒尼替尼和瑞格非尼有一定的敏感性 [III,B];

NTRK 重排 GIST 對 NTRK 抑制劑敏感 [III,A];

BRAF 突變 GIST 可受益於 BRAF 抑制劑 (包括 BRAF-MEK 聯合抑制劑)[IV,B];

對於既往對伊馬替尼有效的患者,再次使用伊馬替尼或在進展後繼續伊馬替尼治療也是一種選擇 [II,B];

部分患者可以選擇放射治療作為姑息治療 [V,B]。

7

隨訪

對於行手術切除的侷限性 GIST,暫無最佳的隨訪策略;

基於有絲分裂計數、腫瘤大小和腫瘤部位的風險評估可指導隨訪策略;

高危患者通常在輔助治療結束後 1-3 年內復發,復發常發生在肝臟和/或腹膜;

不同醫療機構的常規隨訪時間表各不相同,暫無最佳的隨訪策略。以下僅供參考:

高危患者在輔助治療期間每 3-6 個月進行一次腹部 CT 或 MRI 檢查,持續 3 年;停止輔助治療後,前 2 年內每 3 個月隨訪一次,然後每 6 個月隨訪一次直至第 5 年;隨後每年隨訪一次至 5 年;

低危患者常規隨訪的有效性尚不清楚;必要時可每 6-12 個月進行一次腹部 CT 或 MRI,持續 5 年;

極低危患者不需要常規隨訪;必要時可行 X 射線檢查或腹部 MRI 檢查進行隨訪。

話題互動

你在臨床工作中,

遇到過印象深刻的胃腸間質瘤的病例嗎?

歡迎留言區分享~~

本文僅供醫療衛生等專業人士參考

策劃:GoEun,梅浙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PLUS

參考文獻:

[1] Casali PG, Blay JY, Abecassis N, et al。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 ESMO–EURACAN–GENTURI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Annals of Oncology (2021),doi:https://doi。org/10。1016/j。annonc。2021。09。005。

[2] The standard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based on guidelines。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688306。

TAG: GIST伊馬替尼腫瘤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