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活人進行心肺復甦,如何避免?

你可能不爽的說,難道要給死人做心肺復甦?通俗一點說,還真是的。

你看,有呼吸心跳叫活人,對吧?

沒有呼吸心跳,能叫活人嗎?

是的,心肺復甦是針對沒有反應、沒有呼吸、沒有脈搏的心臟驟停者實施的技能,是真正的“起死回生”之術。

也就是說,那些對活人進行心肺復甦的施救者,沒有準確判斷出患者是否真的心臟驟停。

那如何判斷出一個人是否心臟驟停呢?

對普通人來說,你只需要判斷兩點:

1。 拍雙肩,大聲喊叫,看看他是否睜眼、說話、呻吟和手腳活動,如果沒有就是沒有反應。

2。 你俯下身,觀察其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運動,觀察5-10秒鐘。

如果有正常呼吸,那就是活的;

如果沒有呼吸或僅瀕死喘息(一種張口樣、時間間隔較長的呼吸狀態),那就可以認為心臟驟停,需要心肺復甦。

急救指南不推薦普通人去判斷患者脈搏。

如果你是專業醫護人員,

你除了判斷反應之外,你還可以在判斷呼吸的同時,觸控患者的頸動脈搏動,也要注意用足夠的5-10秒鐘的時間。沒有反應沒有呼吸(或僅瀕死喘息)沒有脈搏,就開始心肺復甦。

對活人進行心肺復甦,如何避免?

好像也不難啊,為什麼有時新聞裡看到即使專業醫療人員也會在現場給活人做心肺復甦呢?

可能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 現場環境下,專業人員離開了常見的工作環境,緊急狀態下,可能也會慌了神,直接略過呼吸脈搏評估,上手就按壓了,操之過急。這也暴露日常訓練不足,需要加強模擬訓練,有老師指導反饋效果更佳。

2。 他們判斷了呼吸脈搏,但所用的時間太短,一摸一看,就急著按壓。所以一定用足5-10秒鐘的時間,才減少誤判機會。

3。 他們判斷脈搏的時候,手指位置偏移,放到胸鎖乳突肌上去了,自然摸不到脈搏。當然,也有些特殊情況,例如患者肥胖脖子短粗或者休克血壓低狀態,頸動脈搏動也很難觸及。所以結合呼吸判斷就非常必要了。

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那萬一哈,萬一我作為一個專業醫療人員判斷錯了,給活人做了心肺復甦,那真的好尷尬,很丟人,我應該怎麼儘量避免呢?

首先,作為專業從醫人員,定期進行有效的模擬訓練非常必要,每一次訓練都是技能和信心的提高,有助於你在危急現場做出正確反應。

再者,就算你給活人做了心肺復甦,你要知道真正胸外按壓是沒那麼舒服的,這種按壓會使得患者掙扎、手腳活動、抗拒或者發出呻吟,這時你應該第一時間意識到,是不是判斷錯了?重新判斷一次他的反應呼吸脈搏,再決定下一步措施。

所以說,漏了判斷或者判斷錯了不奇怪,但按壓導致患者掙扎,再按壓再掙扎,你不停下來重新評估反應呼吸脈搏,就是很不應該的事情了。後者在醫院裡發生的話,護士長和科主任就要被打板子,因為領導沒有給予足夠的培訓機會。後者如果是發生在大街上,大家也只能是一句中立評價,“精神可嘉,能力有待提高”,千萬別冠以“最美。。。。。”,免得大家都下不來臺。

這類“精神可嘉、急救方法錯誤”的事件,時有發生,也經常被正能量感召的大媒體廣泛傳播,實際錯誤急救方式也被裹挾著灌到大眾的腦海裡,成為他們現場急救的第一反應,例如暈倒掐人中、癲癇發作塞手指、昏迷了被塞藥、一言不合就心肺復甦,你們有測量過倒地者的心理陰影面積嗎?如果你有心看看很多被心肺復甦“救活”的正能量報道,患者往往1-2天就出院了。一個心臟驟停患者,醫生會允許他這麼短時間出院嗎?

對了,夜鷹,你剛才說的癲癇大發作,在地上抽搐,很嚇人的,怎麼區分癲癇發作的抽搐和心臟驟停之後的抽搐呢?

是的,當你在現場看到有人倒地全身抽搐的時候,他可能有呼吸屏氣動作,顯得呼吸不規則,此時單靠反應呼吸兩個指標,難以迅速鑑別是否心臟驟停。你可以等等,讓他安全、安靜的抽一會兒,絕大部分癲癇抽搐都會在5分鐘內終止,不抽搐的時候,你再觀察反應呼吸,有呼吸就是癲癇發作或者小朋友可能的熱性驚厥。沒有呼吸就是心臟驟停,此時進行心肺復甦也不遲(全身抽搐時,胸外按壓很硬,按不動,效果差,也容易損傷)。

當然,你如果是專業人員,可以在其抽搐時觸控頸動脈搏動,儘早判斷他是否心臟驟停。

最後也提醒一下同行們,注意對你們的胸外按壓速度進行計時,並經常練習,你看這樣快速的按壓(180-200次/分鐘),也會影響深度和回彈,在反饋裝置的評價上會是很低的分數。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急救現場緊張施救”,“vid”:“a3048nge72r”,“img”:“http://puui。qpic。cn/vpic/0/a3048nge72r。png/0”,“desc”:“”})

最後的模擬按壓得分如下

對活人進行心肺復甦,如何避免?

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改進

才是我們面對急救的鄭重態度

畢竟我們是以救命扶傷的名義

共勉

學習急救,關注夜鷹

TAG: 呼吸心肺按壓驟停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