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拿電鑽鑽牆震到多處骨折?醫生這樣說……

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今年的主題是“骨量早篩查,骨折早預防”。

作為一種高發於中老年人的慢性病,骨質疏鬆不易察覺,但危害不容小覷,其最大的影響就是容易發生脆性骨折。60多歲的陳叔(化名)對此就深有體會。前不久,他在家拿電鑽鑽完牆後,感覺腰部疼痛難忍,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拍片檢查,竟發現脊柱多節段骨折!醫生進一步為陳叔做檢查,結果發現他嚴重骨質疏鬆,難怪這麼易骨折!

普通人可能難以想象,為何拿電鑽鑽牆、提重物、翻身、打個噴嚏都有可能骨折?但對嚴重的骨質疏鬆患者來說,這絕非危言聳聽。專家說,像陳叔這樣的例子臨床上並不少見,建議50歲以上人群和更年期女性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測,瞭解自己的骨量水平,必要時在醫生的指導下儘早干預。

拿電鑽鑽牆居然震到骨折?

60多歲的陳叔腰背部疼痛已經兩年了,每次痛發作,他都躺一躺、忍一忍就過去了。但前幾天,他在家裡拿電鑽鑽牆,他感覺電鑽的震動傳遞到腰部,事後腰部異常疼痛,翻身活動時疼痛更為明顯,於是到廣醫三院就醫。拍片檢查後,醫生髮現陳叔不僅有胸椎骨折,還存在腰椎骨折,屬於少見的多發性骨折。

男子拿電鑽鑽牆震到多處骨折?醫生這樣說……

(CT顯示陳叔椎體存在多處骨折,紅色箭頭所指為骨折椎體。)(醫院供圖)

“正常情況下,骨質疏鬆引起的脊柱骨折多見於單一椎體,像他這樣胸椎、腰椎多個椎體骨折的確實不多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王簕說。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陳叔回憶說,他每一次腰背疼痛都有誘因,比如提重物、乾重體力活,但每一次疼痛過後他都沒規範就醫。在進一步檢查中,醫生髮現陳叔的骨密度T值為-3。7,遠低於正常的-1。0以上,屬於比較嚴重的骨質疏鬆。

“很多嚴重的原發性骨質疏鬆患者由於骨結構基礎非常鬆散,只要附加低能量的損傷就會導致骨折。”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創傷骨科主任醫師邵明介紹說,在骨質疏鬆患者中,最容易發生的骨折是脊柱骨折,其次是腕部骨折、髖部骨折。

男子拿電鑽鑽牆震到多處骨折?醫生這樣說……

普通人難以想象,為何拿電鑽鑽牆、提個重物都有可能骨折?其實,對嚴重的骨質疏鬆患者來說,這絕非危言聳聽。陳叔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廣醫三院骨科還曾收治過睡覺時翻身動靜太大造成肋骨骨折、打個噴嚏造成多發肋骨骨折的嚴重骨質疏鬆患者。

骨量早篩查,骨折早預防

據王簕介紹,人體骨量在30歲左右達到峰值,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量逐漸流失。若不盡早進行骨密度篩查,及時干預骨質,會增加患上骨質疏鬆症和導致骨折的風險。

所以,他建議,50歲以上人群和更年期女性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測,對比曲線圖瞭解自己的骨量水平和骨質流失情況,以便儘早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治療。

男子拿電鑽鑽牆震到多處骨折?醫生這樣說……

(做骨密度檢測可瞭解骨量水平。)

骨密度是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以g/cm 表示。臨床上,通常使用T值(即測得的骨密度值與同性別、同種族的正常人群骨密度峰值做比較)來判斷骨密度是否正常,以及診斷骨質疏鬆程度、預測骨折發生的風險。骨密度T值劃分為三個區間,各自代表不同的意義:

-1﹤T值﹤1 表示骨密度值正常;

-2。5﹤T值﹤-1 表示骨量低、骨質流失;

T值﹤-2。5 表示骨質疏鬆症。

骨折預防:合理補鈣,謹防摔倒

“對骨質疏鬆干預的目標是不讓其發生骨折,不讓生活質量發生影響”邵明支招,對於已患上骨質疏鬆的人群來說,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減少骨質流失,維持骨骼健康,預防骨折,比如:

1。 合理補充鈣和維生素D

建議骨質疏鬆的高危人群多吃奶製品、豆製品、魚肉等,每日應攝入1200mg的鈣量。除了補鈣外,還應注意適當補充維生素D,每天曬20-30分鐘太陽也有一定幫助。

男子拿電鑽鑽牆震到多處骨折?醫生這樣說……

(適當曬曬太陽。)

2。 科學鍛鍊,維持骨勁

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有助延緩骨質流失,還可維持肌肉力量和身體平衡協調能力,減少跌倒風險。但嚴重的骨質疏鬆患者不適合高強度運動,應把握好運動的度,循序漸進、由少到多,可以選擇慢走、打太極拳等。

3。 戒菸限酒

菸草中的尼古丁會減緩成骨細胞的生產,阻礙血液向骨骼的供養,是造成骨質疏鬆的重要風險因素;而長期大量攝入酒精會干擾成骨細胞的作用,阻礙骨質的形成。所以,預防骨質疏鬆一定要戒菸限酒。

4。 日常謹防摔倒

家裡有老人,家居上應做適老化改造,比如桌子、椅子貼上防撞角,增加晚上照明,保持衛生間、廚房裝上防滑墊等,防止老人摔倒骨折。

此外,骨質疏鬆患者平時應穿防滑鞋,配老花鏡、手杖和助步器,儘可能地在平地行走,增加穩定性。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創傷骨科主任醫師邵明、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王簕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張迅愷、白恬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翁淑賢(署名除外)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梁超儀

TAG: 骨折骨質疏鬆骨密度陳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