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發現頸動脈斑塊就吃阿司匹林?

網上曾經流傳一種說法:健康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預防心臟病。

前幾天遇到幾位患者,都是因為查體發現頸動脈斑塊就吃上了阿司匹林。

這種做法是否正確?

體檢發現頸動脈斑塊就吃阿司匹林?

早在167年前(即1853年) ,法國人夏爾·弗雷德裡克·熱拉爾用水楊酸與醋酸合成了乙醯水楊酸,第一個合成了穩定的乙醯水楊酸鹽即後來被命名的阿司匹林,可惜在當時沒能引起人們的重視。45年後的1898年,德國化學家菲霍夫曼再次合成了這種乙醯水楊酸鹽,並用它為自己的父親治療風溼關節炎,療效極好;翌年即1899年,由德萊塞介紹到臨床,並取名為阿司匹林(Aspirin),故人們將1899年3月6日的這一天,定為它的誕生日,德國製藥業巨頭拜耳為阿司匹林申請專利後開始了大規模生產,這種小小的白色藥片的產量令人吃驚,為無數人解除了痛苦,成為人類醫藥史上的三大經典藥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解熱、鎮痛和抗炎藥。

阿司匹林這種百年老藥, 在抗栓治療方面累見建奇功。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釋放反應,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而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因此,阿司匹林廣泛應用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

20年來,國際上先後進行了10餘項心肌梗死(MI)的抗血小板治療臨床試驗,結果均顯示心肌梗死後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顯著減少其後的病死率、再梗死率。因此,所有無禁忌證的患者不論有無明顯症狀均應常規服用阿司匹林。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只要沒有禁思證,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此後應當長期服用阿司匹林100mg/d。

體檢發現頸動脈斑塊就吃阿司匹林?

但是,阿司匹林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助於預防血栓形成,也有可能增加出血風險(如消化道出血、腦出血等),用藥時一定要權衡利弊。

有一項研究蠻有說服力,在研究中, 3350位中年男女志願者分為兩組,一組每天給予一定劑量的阿司匹林,另一組則對比服用一種“虛擬藥丸” (就是不含特殊治療藥物的“假藥” )。經過8年的臨床觀察發現,這兩組人患心臟病和中風的機率沒有太大差別,引起死亡的原因也都基本相同。然而,服用阿司匹林的那一組發生嚴重內出血的比例為2%,這一比例在另一組為1。2%。

臨床用藥的基本原則是獲益大於風險。因此,健康人每天這樣服用阿司匹林會有出血危險,因此不支援這種做法。我們的建議是,對於低危人群,危險評分10分以下者,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中危人群首先要改變生活方式,例如減肥或者戒菸,若仍降不下去,才需服用阿司匹林,對於高危人群,20分以上者則必須服用阿司匹林。

而有頸動脈斑塊的人應該吃阿司匹林嗎?如果動脈斑塊很大,導致頸動脈狹窄超過50%,這些人可考慮服用阿司匹林。如果斑塊很小,沒有形成明顯狹窄,並且不合並冠心病和腦血管病,一般無需吃阿司匹林。

因此,阿司匹林雖好,也不能盲目使用。

體檢發現頸動脈斑塊就吃阿司匹林?

規範使用阿司匹林,應當注意以下五個要點:

該用就用

一項統計資料讓人擔憂,我國冠心病和腦梗死患者阿司匹林使用率還不到15%,遠低於美國的95%以上!因此,必須強調在所有適應證的患者中,都應使用阿司匹林。

避免濫用

要特別提醒大家,阿司匹林是藥品,不是食品,也不是保健品,不提倡健康人群未遵醫囑濫用此藥。

合適的劑量

小劑量100mg/d (75-150mg/d)阿司匹林長期服用,能夠獲得相對最佳的耐受性和療效,增加阿司匹林的劑量(>150mg/d)並沒有增強其抗血小板的功效,不良反應反而增加;而劑量過小(

足夠的療程

如無禁忌證阿司匹林需終生服用,遺憾的是很多患者往往半途而廢,造成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的頻發,令人痛心。

規避不良反應

研究表明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主要發生於上消化道,選擇最佳的腸溶劑型或合用質子泵抑制劑、胃黏膜保護劑都是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的好辦法。

TAG: 阿司匹林服用水楊酸斑塊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