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娛能不能多點“活人”?我們說了不算

前幾天,潘粵明在凌晨三點發了一條微博,“想你和作死有區別嗎?”引來各路網友圍觀,有的拿他當自己的CP“代餐”,有的在評論區玩梗,感嘆一句“娛樂圈活人”。

今年以來,娛樂圈的天花板人設,非“內娛活人”莫屬。前有高分綜藝《快樂再出發》裡的“再就業男團”,後有王鶴棣和陳飛宇兩任“男友”的出圈始末,都讓“內娛活人”的標籤變得越來越熱門。

“活人”雖好,代價也不小。魏晨前陣子因為和《快樂再出發》製片人公開對線鬧上熱搜,知名內娛活人楊超越和劉宇寧也都因為在直播中的發言被“聲討”。

而且內娛向來有“挖墳黑歷史”的優良傳統,沒紅的時候當然可以自由自在做“活人”,但只要一朝成名後,過去所說過的話都會被拉出來逐一“審判”,讓人感嘆還是“AI”比較安全。

內娛能不能多點“活人”?我們說了不算

微博輿論環境不好,很多“內娛活人”選擇跑到其他平臺另起爐灶,抖音、小紅書和微博之前想要做的“內地版INS”綠洲,都在一段時間內培養出不少“內娛活人”。只是社交平臺作為和粉絲聯結的重要方式,總脫不開“營業”二字,也很難真正成為明星們的“朋友圈”。

都在呼喚“內娛活人”,但成為真正的“內娛活人”,對明星來說實在是一件高風險的事。高風險當然對應著高收益,但做個兢兢業業的“廣告AI”,就像把存款放進餘額寶,可能天花板低一些,但不容易翻車,天花板低點也就低點了。

你好,活人

“內娛活人”開始成為天花板人設,也就是這兩年的事情。

選秀消失後,內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陷入冷寂。苦於沒有樂子可看的網友們,在微博上掀起了一波“挖墳”潮,以“情感博主”楊冪和“暴躁女王”那英為代表,很多明星以前在微博上的大膽發言都被翻出來,大家紛紛感嘆“好懷念那個時候的娛樂圈,明星都是活人。”

內娛能不能多點“活人”?我們說了不算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現在很多明星的微博,已經預設是“一鍵託管”,由團隊代為釋出內容。在有作品播出的時候,有些人還會在微博上兢兢業業地官方營業一下,如果剛好處在空檔期,微博除了廣告和宣傳照,幾乎沒有任何“活人”的氣息。

“內娛活人”的定義對應的正是這些公式化營業的“廣告AI”,因此維度也比較廣。

一類是活躍在吃瓜第一線,或者是很熱衷於分享自己日常生活的明星,虞書欣、沈月、趙露思這批95後小花都屬於此類代表。另外,平時在採訪或者直播中“口無遮攔”、經常大膽發言的也屬於“內娛活人”,一般身上都貼有“真性情”的標籤。

“喜劇人”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內娛活人”。今年的三位“男友代表”王鶴棣、陳飛宇和白敬亭,都多少帶一點喜劇感。《點燃我溫暖你》播出期間,和陳飛宇有關的話題幾乎都走搞笑風,撕日曆的阿瑟一夜之間化身“搞笑男”,不僅霸榜微博熱搜,還因為和劇中人設產生了鮮明的反差感,反向助力了一波劇集熱度。

內娛能不能多點“活人”?我們說了不算

陳飛宇微博的自動回覆

“內娛活人”的核心魅力,其實是“接地氣”,這與整個輿論場的風向也有關。在一連串讓人瞠目結舌的塌房事件後,明星的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下跌,現在連追星都要“站起來”追,更別說看樂子的路人了。“冷麵男神”和“高嶺之花”已經成為過去式,只有接地氣才能得民心。

更重要的是,雖然《超級女聲》這類“草根明星”的主流上升通道已經消失許久,但大眾對於“草根明星”的需求卻並未消失。《創造101》播出期間,楊超越意外走紅的根源,正因為她是“全村的希望”;《蒼蘭訣》播出以後,王鶴棣家在樂山開炸串店的故事也被全網傳播,用來佐證“魔尊”其實也是“普通人”。

活人,也不好當

雖然“內娛活人”的人設有千般好,但並不是誰都能當好的。這是個門檻很高的人設,不亞於之前屢屢翻車的“高智商”明星人設(往期文章:明星的高智商人設,能信嗎?)。

想要當好“內娛活人”,首先是得“有梗”。《蒼蘭訣》中“長珩仙君”的扮演者張凌赫成功躋身“流量”行列,除了劇集本身的熱度之外,也離不開他在社交媒體上的活躍。

微博官方資料顯示,張凌赫8月份一共發了77條微博,遠多於在營業期的其他演員,而且他還會經常回復網友評論,每條評論都有笑點,直接坐實“內娛活人”的人設。雖然這背後不乏團隊的助力,但如果沒點“喜劇天賦”,難度還是太高了。

內娛能不能多點“活人”?我們說了不算

張凌赫:我不是假人

除了有梗之外,勤勞也很重要,“活人”的活也是“活躍度”的活,在血雨腥風的娛樂圈,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堅持直播的劉宇寧,把Vlog做成固定節目的沈月,帶300套衣服去劇組為了拍照的虞書欣,抖音日更的張凌赫……隨便拉出哪一個來,都似乎成為了兢兢業業的“內娛活人”代表。

想要做到討喜,還得保持八百倍速衝浪,能跟得上網友的熱門話題。之前丁禹兮的“一分鐘闢謠”事件,就為他拉了一波好感。有營銷號釋出訊息稱,《大理寺少卿遊》一直不開機是因為丁禹兮罷工,他一分鐘後就出現在評論區闢謠,“我沒有哈。”

內娛能不能多點“活人”?我們說了不算

馬天宇也幹過差不多的事

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內娛活人”,人設千萬不能崩,無論是綜藝、直播、採訪,還是個人的社交媒體,都得保持統一,但凡稍微“高冷”一點點,就有翻車的可能。這其實觸達到一個根本問題:硬凹是沒用的,只有明星本人的性格,才能決定TA能否成為“內娛活人”。

即便一直保持人設不崩,也有極大可能翻車。這就是“內娛活人”最危險的地方。畢竟“活人”就是得敢說,敢說就有說錯的可能。

“真性情”的明星,往往很容易陷入輿論風波。前段時間,魏晨在微博上和《快樂再出發》的製片人公開對線,就引發了不少爭議,還上了熱搜第一,在慘淡的內娛成功打造了“爆”字詞條。雖然也有人支援他跟娛樂圈潛規則硬剛,但更多的評論還是說他“情商太低”。

內娛能不能多點“活人”?我們說了不算

魏晨公開對線原文

同樣陷入“情商低”漩渦的,還有郭曉婷。前段時間她在一個採訪裡,說了好多“大實話”,比如參加了《演員請就位》,卻發現大家都是來搞人際關係的;演《冰雨火》的時候很辛苦,但播出效果卻不如預期;有些劇像是在拍廣告,自己是說臺詞的工具人……

這段採訪釋出後,評論區也呈現了很明顯的兩極分化,一部分人覺得她敢講又真實,另一部分人則直言她這是“又當又立,背刺內娛”。

內娛能不能多點“活人”?我們說了不算

郭曉婷採訪片段

因為直播時的大膽發言而引起爭議的也很多。前陣子劉宇寧直播的時候說“古裝劇不需要演技”,雖然他用詞已經相對謹慎,但仍然免不了一陣聲討。楊超越也曾經在直播裡開玩笑說讓粉絲幫她“找工作”,事情鬧大之後不得不發微博出來澄清。後來還因為在直播的時候“教育網友”,徹底宣佈“停播”。

內娛能不能多點“活人”?我們說了不算

像王鶴棣這種,走紅之後“黑歷史”被起底的,其實也有風險。很多明星在還是“小透明”的時候,都有半公開的小號,然而在他們逐漸走紅後,這些小號會先幫助他們樹立一個“內娛活人”的人設,然後再馬上快進到“被罵——關閉小號”的結局。

這種戲碼,已經不是個例。屈楚蕭和虞書欣的小號都在走紅之初為他們帶來了一些加成,但也都因為引起輿論爭議而停更。在小號關注度逐漸走高後,每一條微博都難免會被從各種方向解讀,帶來不必要的公關危機。

“能當活人”與“愛當活人”

殘酷的真相是,喜歡“內娛活人”的,好像只有想看樂子的“路人”,而對明星而言,愛不愛和能不能,似乎也並不是一件可以自主選擇的事情。

真正的粉絲,大部分都覺得自己的偶像就當個AI也挺好。畢竟現在在內娛當“活人”,代價實在有點大,“反黑”的活兒還得落回他們自己頭上。劉宇寧直播的時候,彈幕就有粉絲一直在刷:“哥你快別說了,待會又有人拿去黑你了。”

內娛能不能多點“活人”?我們說了不算

劉宇寧:我一般當場闢謠

平臺環境不行,換個環境可以嗎?例如,微博成為廣告集中地之後,小紅書敏銳地捕捉到了機會,開始主打“明星日常分享”的方向。有很多明星,都在上面分享自己的日常動態、興趣愛好,明星們在小紅書的存在感,確實有相當大的“活人”成分。

但這種感覺,也並非絕對。例如,井柏然年初入駐小紅書,直接把自己的簡介改成了“歡迎來到我的朋友圈”,更新頻率極高,還會在評論區和網友互動。不過,現在開啟井柏然的小紅書頁面,更新頻率已經驟降,最新一條釋出於半個月之前。

內娛能不能多點“活人”?我們說了不算

實際上,無論在哪個平臺,“高頻營業”都是一件困難的事,“隨便發言”的風險也是同等的,小紅書的受眾範圍越來越廣,也會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微博曾經面對過的問題。如果本質的環境不改變,任何公開平臺都沒有實質上的區別,甚至私域的朋友圈,也會有被截圖發出去的危險。

退一步去想,“內娛活人”的人設,其實只會對熱度和人格魅力有點加成,和明星的業務能力並不掛鉤。即便沒有微博賬號,平時完全在社交媒體上隱身,只要能拍出好作品,照樣能成為“全網頂流”,“神仙姐姐”劉亦菲就可以作為相當好的證明。

人設鑿得太實,也有可能影響戲路。曾經被稱為“內娛最後一個活人”的黃子韜,就已經成功地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演什麼都像本人”的演員了。

總而言之,活不活人仍然是排在業務能力之後的附屬品。作為輿論環境和明星選擇的雙重結果,“內娛AI”的現象,是由這個時代所賦予的,也被這個時代所放大。

而從風險的角度看,“內娛活人”不僅打造成本高,翻車風險也直線上升,劉昊然很早之前就在綜藝上“參透”了這個道理:“作為公眾人物,你越中庸越好,越中庸越安全。”

更何況,每個看似隨意的熱搜詞條,背後都有可能是藝人團隊的精打細算,這個標籤火了之後,誰又能說得清楚,“內娛活人”到底是真性格還是偽命題呢?

TAG: 內娛活人人設明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