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醫基礎理論】——巴達幹篇

“三根”是指人體賴以進行生命活動的三種能量和基本物質,分別是“赫依”、“協日”和“巴達幹”。在正常情況下,三根之間互相依存,互相制約,處於相對平衡狀態,人體功能得以正常運轉。如果三者之間任何一方出現偏盛或偏衰,平衡失調,則導致疾病發生。

巴達幹

巴達幹是蒙古語音譯名稱,在蒙古語中是水和土的意思,是一種生理性黏液。從陰陽學角度解釋,它屬陰性,從五元學角度看屬於水和土,由於水是液體,土是沉重的物質,所以說起水和土的性質就是指沉重而具有寒性的液體。巴達干與中醫學的津液、寒、疲之意很相似,但其生理功能跟津液是有一定區別的。中醫學的津液指的是人體存在的所有液體,人們飲水後,水會進入胃部,透過脾的運化,可以使水中的精華上升到肺,肺則再使水汽下降,透過水道,將津液輸送到全身各個地方,最後透過膀胱排出水中的糟粕。透過以上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出,中醫學的津液是指單純的體液。而蒙醫所說的巴達幹除了人體的一種生理性黏液外,它還可以參與人的思維和意識等。在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中,巴達幹具有滋潤和調解體液的功能,也可以使身體協調、語言、思維穩定。它還可以幫助消化,滋養生精,增強意志,輔助睡眠,滋潤面板,在延年益壽和幫助人產生耐力以及堅固骨節等方面也很有幫助。協日是巴達幹存在的前提,巴達干與協日保持相對平衡的狀態。它在情志上的主要表現為:記性強、神志清醒、處事耐心。這種在情志上的積極表現會反過來對人體健康起到積極的作用。

【蒙醫基礎理論】——巴達幹篇

巴達乾的秉性

巴達幹具有寒、重、鈍、軟、黏、膩、固七種特性,這是根據它的生理功能與臨床表現來決定的,我們稱其為巴達乾的秉性。所謂的寒是與熱相對而言,熱量低則為寒的恃徵。寒是指寒源或患病時發冷、手腳不溫等現象,用熱性藥物剋制,效果顯著。寒症的臨床特性在婦科病中最為多見,女性由於自身的生理特性易患寒性疾病,臨床治療一般用那仁滿都拉(昇陽十一味丸)等藥物。所謂的重是與輕相對而言,身重而行動緩慢,言語思維遲鈍,多眠等表現均為重的特性。重是指行動遲緩,思維不靈,或病態時體重嗜睡,寒力下沉而腰部以下易患寒性疾病等現象,用藥物的輕性剋制,效果顯著。就像日常生活中,滴濺在衣物上的油漬,用普通的洗衣粉是不容易清洗的,需用輕的汽油就能徹底清除,這就是利用了輕性物質剋制重的膩性物質的原理。

有一位蒙醫專家去單位取材料的時候,打字員把油印機的油墨灑在桌子上,用抹布怎麼擦也檫不乾淨,蒙醫專家說:“油墨是重性的油,你不能單純的用抹布蘸水擦它,應該用輕性的油來擦拭,這樣不但可以擦拭得很乾淨,而且還不會破壞桌面。”打字員當時很緊張,一時想不起來什麼是輕性的油,專家繼續指點打字員:“汽油就是輕性的油,你就用汽油擦嘛。”打字員找了些汽油,很輕鬆地把桌子擦拭得乾乾淨淨。所謂的鈍是與銳相對而言的,身體動作遲緩,舌(語言)、思維活動遲緩均為鈍的特性。純是指發病緩慢,痛不劇烈等現象,用藥物的銳性剋制,效果顯著。臨床上巴達幹體質的人容易患老年痴呆症的原因就與巴達幹鈍的特性有關。

一位患者因精神受刺激,長期飲酒而出現情緒抑鬱、不飲不食、氣逆胸悶、頭昏、頭暈、心悸、晝夜不眠、不言不語、口燥咽乾、大便乾燥等症狀。這個患者當時用藥的情況主要以鎮赫依為主,治療一個多月後,患者的病情不但沒好轉,反而越治越重,最後神志模湖,臥床不起。後來經過患者家屬同意,醫生改變了治療方法,首先,以去除巴達幹粘液為主,用了寧沙勒-5味(瀉藥),其次配合火灸治療,數個療程過後患者痊癒。

【蒙醫基礎理論】——巴達幹篇

協日在體內的存在形式

巴達幹也與赫依、協日一樣,在人體內有一定的常駐部位。總體上巴達幹依賴於腦部而居於胸部,以一種無形狀態隨縱橫交錯的黑白二脈彌散於身體各處。肺、腎、脾、胃、膀胱等是其重點竄性之處,如果發生偏盛或偏衰而轉入病變狀態,也以侵害這些臟腑為主。臨床中的肺、腎、脾、胃、膀胱等臟腑的疾病多與巴達幹有關。巴達幹雖然依賴於腦和胸部,但它的寒、重等特性易處於下部。這好比人往高處走,而水往低處流的道理一樣。比如,巴達幹粘液增多引起的疾病中胃寒、腎寒、脾赫依等寒性疾病較為多見。根據巴達幹不同的存在部位及生理功能,總巴達幹又分為住靠巴達幹、腐熟巴達幹、司味巴達幹、能足巴達幹、能合巴達幹五種。

住靠巴達幹

住靠巴達幹位於胸腔中,是五種巴達幹之首,是其它四種巴達乾的基礎,協助他們保持能量和發揮他們各自的作用。它具有調節體液的功能。

腐熟巴達幹

腐熟巴達幹位於胃中,是胃“三熱能”之一,有磨碎實物、參與胃內消化的功能。胃的“三熱能”由調火赫依、消化協日和腐熟巴達幹組成。食物消化的過程首先是依靠司命赫依的功能把食物吞進胃裡,然後,依靠腐熟巴達乾的作用,把食物在胃內磨碎變成食糜,食糜在消化協日的作用下得到進一步消化。這個過程也叫食物的精華與糟粕的分解過程,是一種新陳代謝的活動。調火赫依將食物分解為精華與糟粕,食物的糟粕又分解成稠和稀兩個部分(即大小便)被排出體外,食物的精華繼續分解,分別被胃和小腸吸收,進入血液迴圈。如果胃的“三熱能”中的任何一種“熱能”發生偏盛或者偏衰,那麼他們之間的相對平衡將會被打破,人體將會因此轉入病態。有一位患者因長期食用生冷食物等原因造成自身胃內腐熟巴達幹增多,與消化協日相對平衡失調,食物消化不完全,停留在胃中,而調火赫依不能將精華與糟粕分解,最後引起不消化症的一系列的臨床症狀,如口臭、胃脹滿、呃逆、嘔吐等。

司味巴達幹

司味巴達幹位於舌部,主司味覺。舌頭的味覺功能全靠司味巴達幹來完成。

能足巴達幹

能足巴達幹位於頭部,主司眼睛等五官。具有保持五官正常的功能,並促使人對事物產生滿意和知足感的作用。

能合巴達幹

能合巴達幹位於全身的關節間,具有連線關節,保持關節潤滑,並主司關節屈伸活動的功能,與現代醫學的關節腔液很相似。

巴達幹病

巴達幹有滋生和調解體液,使身體、思維活動穩定,輔助消化,滋養正精,增強意志,產生睡眠,滋潤面板,延年益壽,產生耐力,堅固關節等功能。過食苦、澀,甜味,油膩及沉重、寒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受涼、長期不從事活動或居住潮溼環境等均能引起巴達幹偏盛性疾病。患者出現體溫下降,消化力弱,食慾不振,身心沉重,睏倦懈怠,關節鬆弛,唾液過多,多痰,嗜睡,頭昏,脈象沉弱,舌柔軟,舌苔灰白,尿色白,氣味微小等症狀。相當於中醫的“水”、“土”,存在於身體的上部,以心、肺為存在的總位,但其作用和含義更廣泛。它的生理功能為輔助消化、滋生和調節體液等。

傳承蒙醫文化 造福大連百姓

TAG: 巴達協日消化腐熟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