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鍊昇華為診斷標準,讓中醫經典更接地氣、更方便實用,乃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經方表證》的啟示

經方之難精,由來尚矣!古人尚有如此感嘆,今人又何嘗不是呢?面對古奧文辭,從小就接觸數理化的我,幾度困惑,甚至有時候想過放棄!胡希恕先生、馮世綸教授、馬家駒老師等一代代經方傳人為世人帶來一縷縷清流,返璞歸真、質樸無華解讀《傷寒》。

表證唯一是汗法   通治“定法”因自然

凝鍊昇華為診斷標準,讓中醫經典更接地氣、更方便實用,乃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經方表證》從仲景原文中凝鍊證治準繩,

如第5講所言:表裡合病的治法有三種:先表后里、表裡雙解、先裡後表。

對於太陽陽明合病而言,治法只有前面的先表后里、表裡雙解。下法是治療裡證的,對於太陽陽明合病而言,沒有先裡後表的治療,所以不能下。

讀到此段,恍然大悟!

反觀當今社會,國人體質每況愈下,正是因為清熱解毒藥與抗生素的濫用,甚至被捧上神壇。當然近年來有所好轉!

感冒初起,輸液打點滴看似平常,實則遺患無窮。清熱解毒藥加地塞米松,一瓶瓶涼水往身體裡灌……

用藥,您辨證嗎?回答是:我又不是中醫辨哪門子證啊?有病毒,抗病毒就行了唄!

表證不解表,輸些涼水,引邪入裡不說,冰伏氣機,留下宿疾隱患,如慢性鼻炎、過敏性哮喘多有此等因素。

這就是現實!諸如此例。正如胡老在《胡希恕講溫病條辨*上焦篇》中寫道:治溫病固不得死守傷寒方,但何得不遵傷寒法。是一個道理!

中醫是生命醫學。仲景自序曰:“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餘所集,思過半矣。” 可知《傷寒論》是在揭示機體抵禦疾病的自然規律、自然機制。面板、肌腠、呼吸道、胃腸道、孔竅等無不與外界相通,與外界做氣體、營養交換,新陳代謝離不開自身的出入開合。

倘若外邪來襲猶如敵寇侵入,不祛邪逐寇於外,又有何等手段呢?

六經體系不空泛   護陽存津是真銓

凝鍊昇華為診斷標準,讓中醫經典更接地氣、更方便實用,乃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傷寒論》原文第46條:“陽氣重故也。” 這裡的“陽氣”指的是津液。陽氣是無形的,需要依附於有形的津血來發揮功能。

太陽傷寒與太陽中風的區別,在“無汗、惡寒、脈浮緊”與“有汗、惡風、脈浮緩”的不同,實質是津液的虛實。

汗是津液,發汗不是目的,是手段。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是先決條件。同理有表證,津液充足,才可發汗。 《經方表證》談到“津液”的虛實,已不勝數!不再贅述。

我認為:津液是貫穿整部《傷寒論》的主線。一部《傷寒雜病論》在我看來,實際也可以看作是半部氣血津液論。有熱傷津液,陽虛生溼寒。氣有餘便是火,氣不足便是寒,此“氣”不但是功能,也含有物質,它是功能與物質的綜合。陳修園很精闢的總結了《傷寒論》為六字訣:保胃氣,存津液。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津液生化之源,源頭有活水,河水豈能幹涸?氣血津液是人體流動的衛士,其盈虧通滯關係到各個組織器官的功能發揮,故有不榮則痛,不通則痛的說法。氣血津液辨證是《傷寒論》中舉足輕重的辨證環節,可以說,沒有氣血津液的支撐,單純的六經辨證是空洞的或者說是不完整的。師仲景法,不泥其方,葉天士創立了溫病學派,我想一定是領略到仲景的原意後所受的啟發!

執簡馭繁解《傷寒》  標準亦在字句間

凝鍊昇華為診斷標準,讓中醫經典更接地氣、更方便實用,乃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西醫有診斷標準,中醫有聽說過嗎?有!答案在仲景書中。

馬家駒老師在其新著《經方表證》中娓娓道來。六經即六證,三個病位上的陰證陽證。是繼承胡希恕學術體系,其一也。三個病位的診斷標準,陰陽的診斷標準,是昇華,其二也。 “標準”一詞出現數十次,足見其凝鍊精華的程度。提綱挈領,執簡馭繁,文辭通達,通俗易懂,其三也。

如《經方表證》15頁寫道:“表證的典型診斷標準是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脈浮緊。掌握診斷標準的意義在於,臨床上見到一個患者符合表證的診斷標準,就高度提示我們這是個表證。”又如《經方表證》第28講提出:“正汗”的三個標準:遍身汗出、微微汗出、汗出後脈靜身涼。正是汗出表解,陰陽調和而病癒之象。

凝鍊昇華為診斷標準,讓中醫經典更接地氣、更方便實用,乃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作者:王光正

單位:邢臺市道口社群

TAG: 津液經方表證表證傷寒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