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好好補補?這3類穴位一定要記住

中醫書友會第295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

導讀

:腧穴的功能作用就是穴性,它是客觀存在的,穴性既是對腧穴主治作用的概括,也是決定腧穴主治範圍的前提和基礎。腧穴好比中醫治病的藥物,藥物有藥性,有各自的主治病證,而腧穴也有自己的主治病證。本文摘取了有補益強壯作用的穴位分享給讀者。(編輯/王超)

腧穴的功能作用即“穴性”

作者/王啟才

1.強身保健穴

人體具有強壯作用的穴位有關元、氣海、中極、臍中、中脘、膻中、百會、大椎、身柱、命門、風門、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腎俞、膏肓、足三里、太溪、復溜、湧泉、神門、內關、血海、三陰交等。

如果用於強身健體、抗衰防老,一般多采用關元、氣海、腎俞、足三里、湧泉、三陰交穴位按摩或施灸的方法。按摩可每日1~2次,每次每穴5~10分鐘;艾灸可每日或2日1次,每次每穴5~10分鐘。如果用於治病,則應根據不同穴位,選擇指壓、面板針、艾灸及拔罐等方法。

2.補氣穴

所謂補氣,就是補益人體的陽氣以及六髒六腑之氣(如肺氣、心氣、脾氣、胃氣、腎氣等)。氣海、關元、中脘、膻中、肺俞、心俞、脾俞、胃俞、腎俞、命門、足三里等穴就具有補氣的作用。

肺氣不足者,常常少氣懶言、久咳、氣喘、出虛汗、易感冒,可選用氣海、關元、膻中、肺俞、足三里;

心氣不足者,常感氣短、心慌、驚恐,並有失眠,可選用膻中、心俞、足三里;

脾胃氣虛者常有不思飲食、腹脹、腹瀉、水腫、肢軟無力、遺尿、脫肛、內臟下垂等,可選用氣海、關元、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

3.補血穴

人體具有補血作用的穴位有氣海、膻中、膈俞、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膏肓、足三里、絕骨、血海、三陰交等。

中醫學認為:人體的血液由食物中吸收的精華部分變化而成,所以,補血穴大多數同脾、胃、肝這幾個消化臟器有關。同時,補氣可以生血,許多補氣穴也具有補血功能。凡是患有貧血症的病人,都可根據自己的發病情況,選擇上述有關穴位,運用艾灸法或面板針叩刺來升高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以糾正貧血狀態。

如屬飲食低下、營養不良引起的貧血,可選用血海、三陰交、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施灸;

如屬氣虛血少,可選用氣海、膻中、肺俞、脾俞、足三里等穴施灸;

如因造血機能障礙所致貧血,則可選用膈俞、血海、心俞、肝俞、脾俞、膏肓、絕骨、足三里施灸。

TAG: 足三里氣海膻中腧穴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