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武常生主任講述為何搓腳心能治慢性口瘡

很多人經常長口瘡,但並不是真的上火,甚至身體還有些怕冷;或者是血壓高、頭髮脹、臉色紅,但是腿怕冷而且打軟,夏天都要穿秋褲;抑或是牙齦腫痛、臉上長痘,其實一點涼的也不敢吃。這些情況到底是該去火還是該溫補?下面北京中醫藥第三附屬腫瘤血液科武常生主任詳細介紹:

這種上熱下寒的情況在中醫裡被認為是水火不交,是因為腎水虛了,不能牽制陽氣,陰陽失衡所表現出來的火。就是虛陽上浮,看似是火,是能量過盛,其實是虛火,和那些應該去的實火不同,不能生硬地清熱去火,而是需要補水,陰陽是要平衡的,水補足了火就不浮越了,虛火也就下去了。這種人不適合吃去火藥,至少要邊補陰邊去火,中成藥的知柏地黃丸就是這個方意,如果不吃藥,可以透過穴位貼敷補水,就是腳底的“湧泉”穴達到引火下行的目的。

湧泉穴是腎經的“井穴”,所謂井穴,就是經絡發源地的意思,刺激腎經的發源地,就等於助長腎水,腎水充足了,虛張聲勢的火也就降下來了。

可以到藥店買吳茱萸,吳茱萸本身有刺激性,經常用在外敷上。腳掌前1/3,屈足時出現人字紋中央凹陷處,就是湧泉穴。每天臨睡前將10克左右的吳茱萸研磨後用清水調勻,將吳茱萸糊敷於此處,之後用紗布或者膠布固定,第二天醒來後揭去,晚上再敷,連續三天。

中醫講,這種辦法可以引火下行,或者叫引火歸元,總之是將上浮的虛火引下來。即便不敷藥,每天臨睡前,用手摩擦湧泉,擦到發熱為止,堅持十分鐘,也有類似效果。

TAG: 吳茱萸引火虛火腎經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