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與孝道有著相通相貫的關係

在中國文化中,“孝”是最基本的倫理。作為中國人,我們都尊崇著孝道,一旦背棄了孝道,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因為孝道不僅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更具有社會性的道德倫常規範。

作為一箇中醫人,我的理解是,中醫與孝道有著相通相貫的關係。實踐中醫,即是實踐孝道。

一、何謂“孝”

根據目前學界的研究,在金文中,“孝”字上半部很像一個頭發稀疏、彎腰駝背的老人,年少之人以頭承老人手行走或年少之人攙扶老人行走,就構成了“孝”字。這顯然與《說文解字》所謂“子承老”、“善事父母”之義是相吻合的。因此,“孝”字特別是它所立足的“孝行”肯定是與“善事父母”直接相關聯的。

孝的根本精神是“報本反始”,即一種受恩思報、得功思源的感恩戴德之情。顯然,這是天地之間的正能量。感恩有益於身心和諧,這已經是學界的共識。那麼,孝道表面上看是一種倫理原則,進一步說,孝道其實有益於人的身心健康。

二、孝與中醫

“孝”與中醫相關。因為於中醫而言,孝是一種思維方式。孝道對中醫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它是醫學研究與實踐的內在動力。為什麼呢?因為遵守孝道,所以才會“尊生貴體”,進一步發展出“醫乃仁術”的觀念。

醫聖張仲景曾被“舉孝廉”,這其中即有“孝”的思想。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一書的序言中說,學習中醫之後可以“上以療君親之疾”,這個思想體現出來的就是孝道,而仲景的這個孝道思想長久地影響著後世的中醫人。

三、“醫乃仁術”的依據即是孝道

中醫是一門關乎仁愛的學問,俗話說“醫乃仁術”,即是此意。因為是仁術,所以對中醫人有了一定的要求。

“醫乃仁術”是如何來的呢?我認為,是透過邏輯推演而來的,它的邏輯根據即是孝道。

孝是不證自明的,《孝經》明言,孝是“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孝之本義即是敬祖愛親,愛血緣之親。在此基礎上,把孝道引申為博愛,正如孟子所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醫與孝道有著相通相貫的關係

中醫是仁術,學習中醫的人也必然是遵守孝道之人。比如明代醫家李天成說“吾濟於人者,若濟吾母”。這樣說來,從孝道推及人道,從尊老推及中醫,這即是推己及人,是換位思考。作為中醫人,行醫治病,施藥救人,這被社會廣泛認為是施仁愛於他人的一種職業,而且,中醫人自身透過行醫治病,亦可以實現“泛愛眾,而親仁”的人生理想。

中醫內涵天地之道,作為中醫人,既能學習中醫以悟道,實踐中醫以行道,又能借中醫以行孝道——這實在是極為幸福的一個職業。(董洪濤)

TAG: 孝道中醫仁術醫乃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