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讓梨的天才孔融,人生結局出乎意料,長大的他到底是什麼形象

孔融的童年,有兩件趣事流傳至今成為人們口中的美談,一是孔融讓梨的故事,眾所周知孔融是家中年紀最小的孩子,但是他不僅不持年幼而嬌橫,而是懂得禮讓年紀大的哥哥們,二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個典故也同樣來自於孔融,他自幼就聰慧過人,是有名的神童,當時一位名士就調侃他小時候很聰慧但是長大了可不一定成材,沒想到小孔融不懼諷刺,直接懟回去,說想必您小時一定十分厲害,他反應迅速又將矛頭指向對方,讓在座的賓客們都為之驚奇不已。

小時讓梨的天才孔融,人生結局出乎意料,長大的他到底是什麼形象

世人口口相傳最多的也就是這兩個故事了,那麼孔融長大後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他有沒有如那位名士所說,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型別呢?或者仍像少時那樣懂禮貌守禮儀呢?其實,長大後的孔融名聲依舊很高,身為孔子後代的他,是東漢末年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是“建安七子”之一,也就是除了曹氏父子三人之外,文學成就非常高的人之一了,但是這位聲望極高的儒士,真的仍像小時候那樣討人喜歡嗎?他最後又為何會被曹操所殺呢?

一、剛直不阿

孔融受人徵召做官以後,就暗中查訪官場亂像,那些暗地裡搞小動作貪汙的人,他都進行罷免貶職,這其中就有很多宦官的親信,當時朝野中宦官的權力很大,他的上司怕得罪這些高官,於是便責問孔融何至於此,孔融則面不改色地說出這些貪官汙吏的面目,毫不示弱,

孔融作為一個文人,性情中便多了一些文人身上的高潔傲岸,因此在官場中厭惡結黨營私的醜惡行為,自己也直言不諱聲討這些亂像,自然就為以後的被殺埋下了禍根。

小時讓梨的天才孔融,人生結局出乎意料,長大的他到底是什麼形象

二、孔融“非孝”?

很多人常常感嘆孔融小時候可謂是孝道的模範代表人物,可長大後又向孝道提出了質疑,他曾經對禰衡說,父親對於兒子,有什麼恩情呢,不過是由父母的感情所產生的;母親對於兒子,同樣有什麼恩情呢,就像把物體放在瓶中,拿出後也就分離了,這樣的言論在當時肯定是被認為大逆不道的言論,可是他的用意卻更加深刻。

當時的東漢末年,察舉制度盛行,禮教制度漸漸僵硬頹廢,名教禮法進入高度形式化和虛偽化的階段。許多人為了贏得孝的好名聲以進仕途,便想方設法為自己的孝道披上虛偽的裝飾,珍視父母之情的孔融自然看不去這種虛偽的孝道,於是便懷疑攻擊這種行為。

一個十分典型的事件就是,孔融在一次出行中,看到路邊有一個人在父親的墳前痛哭,仔細一看卻不見路人臉上有憔悴的神情,於是認為這個人在虛偽盡孝,博取好名聲,心中十分痛恨,把路人殺掉了。

而就在今天,仍有許多人認為孔融少時孝順後來變卦的行為很諷刺,實際上孔融正是在抨擊當時的扭曲價值觀,可見其用心良苦。

小時讓梨的天才孔融,人生結局出乎意料,長大的他到底是什麼形象

三、武斷殘忍

因為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多人就對孔融有了一層美好的濾鏡,以為孔融一直是一位仁厚的人,實際上,長大做官的孔融,早已不像小時候那般天真可愛了,這是十分現實的事情,孔融受到賞識後在北海做官,剛剛赴任的時候,他就強制要求全城的百姓都要出來迎接,如果不來的話就以謀反罪定,北海本來是一個百姓生活十分拮据的地方,但是孔融非但不體恤民情,還粗暴地實施強制徵稅的政策,搞得百姓叫苦連天,還有那次在路邊因為一個百姓緬懷亡夫卻沒有憔悴的神情而將其殺掉,雖然一方面體現出他對虛偽孝道的厭惡痛恨,但另一方面,不分青紅皂白便將一個生命誅殺,此舉還可以看出他的武斷殘暴。

成年的孔融在很多地方都做得有悖於少年時的行為。他自恃才高八斗,於是對人都很傲慢無禮,與小時候懂得禮讓,守禮法的乖孩子背道而馳。

小時讓梨的天才孔融,人生結局出乎意料,長大的他到底是什麼形象

四、愛好賢才

孔融十分重視和喜愛賢才,於是便經常提拔年輕人,導致他退休以後仍然門庭若市,賓客滿門,十分熱鬧,孔融也對此感到十分滿意和欣慰,他個性寬容,剛好和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相反,但是十分信任那些有賢能的人。

孔融說話很直白,身邊的賢士如果有不足的地方他會直言不諱地說出口,而別人的優點和長處,他又會毫不吝嗇地進行誇讚,因此廣大地區的名士都十分信服他。

小時讓梨的天才孔融,人生結局出乎意料,長大的他到底是什麼形象

五、總與曹操作對

如果說孔融的童年時期最主要的特點是天資聰慧,受盡矚目,而他的後半生則吧把精力用在了怎麼懟曹操這件事上,生性剛直的他看出了曹操背後的野心,以及曹操對人對事的陰險狡詐,越來越看不慣他,於是說話便口無遮攔,總是惹怒曹操,他不斷上表皇帝,發表對於分封諸侯的弊端,實際上就是暗指曹操的權力過大,威脅皇權,曹操此時愈發覺得不得不把他當回事了,孔融的危險言論使曹操害怕起來。

曹操本就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處處謹慎行事,怎麼可能會放過這個影響自己成就大業的眼中釘,於是,死神的陰影漸漸逼近孔融。

小時讓梨的天才孔融,人生結局出乎意料,長大的他到底是什麼形象

建安十三年,曹操勾結其他官吏,給孔融安上了意圖不軌犯上作亂的罪名,就將孔融處死了,並且他的家人都被株連,一代名儒就這樣成為了歷史的雲煙。

筆者認為,孔融作為文學家對中國古代文學史的貢獻是十分巨大的,而在美好的德行上也為今天的教育起到了模範作用,但是總會有人抓住片面的資料便對他的人物形象下定論,這樣是極不理智的做法,儘管是歷史中的人物,但也同我們一樣曾經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那麼更加全面鮮活的孔融的形象則需要我們認真去挖掘瞭解。

TAG: 孔融曹操孝道虛偽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