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證實,間歇性禁食與能量限制結合,才有理想效果

身處減肥持續戰之中的朋友,可能都聽說過間歇性禁食,這種方法,也稱為輕斷食。其中,影響較大的是5比2斷食法,每週讓自己餓2天,當天只吃1餐,熱量限制在500千卡,其餘5天則正常吃飯。間歇性禁食法,爭議較多,相關的研究也不少。最近,英國巴斯大學的學者,在《科學》系列的《轉化醫學》雜誌上發表了1篇論文,透過實證研究,對間歇性禁食的效果和細節問題,給出了全新的解釋。咱們現在就來介紹相關的要點。

最新研究證實,間歇性禁食與能量限制結合,才有理想效果

間歇性禁食,曾經產生過許多的爭議。動物試驗表明,將食物攝入控制在某些時段,強制性地改變自然連續的覓食模式,可以改善代謝狀況;在人類的觀察試驗中,不同的研究結果都表明,間歇性禁食的確可以使體重減輕,並且由此改善代謝狀況。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這些結論與試驗設計有關,難以評價長期的健康收益。

最新研究證實,間歇性禁食與能量限制結合,才有理想效果

相關的研究發現,至少持續12至14個小時的營養戒斷,才能耗盡肝糖原儲備,從而引起脂類物質的氧化轉變,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在保持肌肉質量的同時,改善健康狀況。以往,曾有研究發現,糖尿病前期的男性,隔夜禁食18小時,堅持5周,可以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但是,體重減輕的效果不明顯。還有研究表明,每隔1天的12小時自由飲食與36小時禁食交替進行,可以在4周內,明顯減少機體脂肪含量。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這樣的方案,在現實生活中,到底有多少人可以堅持呢?後續的健康風險,會是什麼樣的呢?很遺憾,這個問題沒有確切答案。於是,對於間歇性禁食而言,支持者似乎只呈現有力證據,而反對者則像是在雞蛋裡挑骨頭,雙方各執一詞。

最新研究證實,間歇性禁食與能量限制結合,才有理想效果

此次由巴斯大學進行的研究,採用了隔日禁食與連續的能量限制對照的設計,試圖觀察禁食與能量限制對身體結構、能量平衡、代謝狀況、皮下脂肪組織基因表達的獨立和聯合影響。試驗的參與者,被分為3組。第1組,隔天禁食,禁食日之後,比平時多吃50%;第2組,每天的膳食都比平時減少25%的熱量;第3組,隔天禁食,但禁食日之後,有1天比平時多攝入100%的熱量。在試驗期間,參與者每天平均能量消耗為2000到2500千卡。

最新研究證實,間歇性禁食與能量限制結合,才有理想效果

試驗結果表明,沒有禁食,但限制熱量攝入的第2組,在3周內體重平均減少了1。9公斤,掃描結果顯示,體重下降源於身體脂肪含量的減少。第1組,體重下降1。6公斤,體重下降的50%源於脂肪減少,其餘部分源於肌肉質量的減少;第3組,則沒有出現明顯的體重減輕。研究結果表明,只有將隔日禁食與能量限制相結合時,才能收到減輕體重的效果,但是,需要堅持能量限制,才會真正地實現脂肪的減少。研究還發現,每天限制能量,血漿瘦素濃度的下降幅度最明顯;禁食或能量限制,對於心臟代謝及腸道激素反應沒有影響;皮下脂肪組織中的基因表達,也沒有隨著禁食而出現特異性變化。一句話,間歇性禁食不是減肥或促進健康的絕世妙招。

最新研究證實,間歇性禁食與能量限制結合,才有理想效果

間歇性禁食,對於代謝過程的影響,主要的原理是在禁食期間,動員甘油三酯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由肝臟將脂肪酸轉化為酮體,為大腦等組織供能。酮體,可以調節多種蛋白和分子的活性及表達,增強抗氧化及DNA修復功能,影響細胞的自噬作用,抑制炎症反應。但是,反覆禁食,人體會產生適應性反應,而且,禁食期間,尤其是減肥計劃實施的初期,會引起飢餓及情緒反應,導致情緒波動及注意力下降,特別是對於正常工作的人而言,這是較難堅持的過程。

最新研究證實,間歇性禁食與能量限制結合,才有理想效果

間歇性禁食,引起爭議的1個焦點,是對血糖穩定性的影響。個別研究結論認為,禁食可以提高血糖穩定的能力。但是,《英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發表的論文,明確指出,24小時禁食會影響餐後血糖的控制。《美國醫學會雜誌》的論文則認為,間歇性禁食會導致嚴重的血糖波動,引起脫水、低血壓、低血糖等風險的增加。因此,對於間歇性禁食,應該客觀看待,按照個體身體情況和需求,決定是否採用。

通常認為,如果消化功能正常,為了防止減肥後期的反彈,可以嘗試間歇性禁食;身體結實,但是,血脂較高,平時飯量較大的人,也可以考慮用這個辦法控制體重;如果平時飯量不大,體重沒有嚴重超標,則不宜採用間歇性禁食法奔向骨感目標。此外,孕婦、老年人、神經性厭食症、貪食症、胃腸疾病患者、膽石症等,不宜採用間歇性禁食方法減肥。總之,採用什麼方法減肥,要搞清楚自己的目標,還要先做身體檢查,並且聽取專業意見,不可盲目跟風。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TAG: 禁食間歇性體重減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