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飛前的700多天、烤焦的野雞、肚上的肉肉,帶你瞭解歸零

復飛前的700多天、烤焦的野雞、肚上的肉肉,帶你瞭解歸零

10月21日,長征五號遙三火箭試驗隊在天津碼頭舉行出征儀式

經歷了700多天的艱苦歸零後,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已經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

將擇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發射任務。

“歸零”,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詞彙,背後更是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簡單地說,就是從零開始。”甚至航天系統的部分人士也這麼認為。但只是這樣嗎?

航天人最恐懼的一個詞是啥?一聽到這個詞,就會汗毛倒豎、手腳冰涼。

就三個字:

沒!問!題!

航天工作極為複雜,

脫口而出“沒問題”是最大的問題。

這背後意味著可能存在由路徑依賴導致的認知盲區。

拿神舟飛船來說:飛船重8噸,總長8m,它是由

13個分系

統組成,裝有

52臺

不同推力的發動機,飛船上的電纜總長度超過

30km

,共有

600餘臺

裝置,

10萬餘個

元器件。有多少家單位參與研製?差不多

1000家

!而太空梭有多少個零件?

250萬個!

面對這麼一個複雜的系統,誰敢隨便說沒問題?沒問題,並不意味著真的搞定了,而是意味著當事人可能陷入了一種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的境地,這才是最危險的。換句話說,

不是真的沒問題,而是看不到問題。

在載人航天早期階段,最悲劇性的事故莫過於阿波羅1號飛船。因為失火,三名宇航員在地面模擬試驗中被活活燒死。這並不是一次人為事故,不是哪位工程師粗心大意造成的悲劇,而主要是工程師對純氧方案的潛在威脅缺乏認識。

復飛前的700多天、烤焦的野雞、肚上的肉肉,帶你瞭解歸零

阿波羅1號飛船

太空中沒有氧氣,所以飛船裡就需要充填氧氣,當時的阿波羅飛船採用了1/3大氣壓力的純氧氣,這是一個很自然也很合理的選擇。但超出工程師認知的是純氧環境下,很多本來不易燃的東西都變得易燃了,一些在正常空氣中本屬於耐火材料的塑膠製品,在純氧中卻成了易燃物品,這就是路徑依賴導致的認知盲區。艙門設計也有問題,90s內絕對打不開。著火後飛船內形成負壓,短時間內無法從外面開啟。這就導致大火在短短三十秒內就奪去了三名宇航員的生命。

三十秒,三條生命

因此,為了突破認知邊界,航天探索必須能應對各種變數,這導致航天人只能用一個複雜系統提供所需的一切;然而系統自身太複雜了,

無論每個零部件如何精心打磨,你都無法保證把它們組裝到一起之後,還能夠達到預期的設計目標

。因此沒有辦法提前預判哪裡會出現風險,這就是

“薛定諤的風險”

那如何把看不見的問題暴露出來呢?簡單概括其實就是做好兩件事兒:

設計階段,

透過模擬排除可能問題;

製造階段,

透過測試排查潛在問題。反覆試驗,讓缺陷和故障充分暴露出來。

先給大家講個

真實的故事

很多年以前,有一個衛星上用的裝置,本來是繼承已經成功型號的設計,所以大家都認為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是從西安把裝置運到北京,總裝好後,放到真空罐子中做試驗。前幾天一切正常,沒想到到第七天忽然出現了故障。只好中止試驗,把裝置取出來,讓工程師拉回西安去排除故障。

折騰回西安後,工程師反覆測試,裝置完全正常,一點問題沒有啊。於是,大家又忐忑地把裝置重新運到北京,接著做試驗。然而不妙,這次到了第五天,一模一樣的問題又出現了。

這可奇怪了,在西安就行,北京就不行。這也能水土不服?後來,工程師透過非常仔細地檢查核對,終於找到為什麼了。僅僅是更換了一個電阻。雖然是繼承成熟的設計方案,幾乎什麼都沒改變,但更換了一個小小的電阻。雖然電阻值完全相同,但這個新電阻是空心的。空心電阻重量更輕,看上去更適合航天用。但其實不然,

因為在真空中,空心電阻會逐步把氣體釋放,而這會導致一個叫做低氣壓放電的現象,進而造成了故障。

放氣是緩慢發生的,所以第一次試驗需要七天才出現故障。運輸回西安的過程中,空氣重新進入電阻,所以故障現象又消失了。第二次在北京測試,就只需要五天時間。由於西安的測試環境不夠真實,測試時間也不夠長,所以問題沒有提前發現。如果不是在真實環境中測試,這個問題就肯定無法暴露出來。

找到問題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航天人還需要不放過任何微小的異常,把大問題轉換為小問題。

再講一個作者本人經歷的故事。十一月的東北,大雪紛飛,零下三十度,天氣非常寒冷。我們用一個12米的巨大天線和衛星通訊,某一天忽然系統不能正常工作了。這是一個需要立即解決的問題,但是整個系統實在太複雜了。完全可能是衛星有故障,地面又有幾百臺不同的裝置、幾公里的電纜,任何一個環節,任何一個裝置出問題,都可能導致這個故障。

大家用三天時間檢查了所有可能出問題的環節,但一無所獲。這個過程讓大家開始懷疑人生。雖然是一名工程師,但那時候早晨起床我都想先拜拜各方神仙了。

就在望向遠方的時候,我忽然靈機一動,既然介面處總是最容易出問題,但天線和衛星之間的介面,我們從沒有親眼觀察,都是透過儀器裝置讀的引數。於是決定派人繫上安全帶,爬到幾十米高的天線上去檢查。大家猜猜我們在那裡看到了什麼?就是它:

一隻烤焦的野雞

復飛前的700多天、烤焦的野雞、肚上的肉肉,帶你瞭解歸零

這隻野雞,因為天氣太冷,啄破了訊號源,也就是天線饋源的保護罩,鑽進去取暖。這和北京冬天,下雪後小貓喜歡鑽到汽車下取暖是一個道理。於是高大上的天線就變成了一個微波爐,烤熟了這隻野雞。

這不是因為這個保護罩質量不好。而是因為這個保護罩要求必須能透過電磁波,所以很難非常結實,要防止野雞等動物入侵併不容易。具體的解決方法就不贅述了。

這類問題,在各行各業中也挺常見。發現問題很困難,但是一旦發現了,好像事兒也不是很大。不過,如果想永久、徹底地解決這個問題,好像又不是那麼容易。

對於這種情況,中國航天人逐步總結出了一個方法論,叫做

歸零法

。這個方法的本質就是

放大已經發現的任何微小異常,透過反覆的追問,找到問題背後的本質原因,從而徹底解決問題。

復飛前的700多天、烤焦的野雞、肚上的肉肉,帶你瞭解歸零

說來說去,還是不懂“歸零”是什麼?這裡有個真實的故事可以直觀表達:

衛星在火箭上安裝後,發射前,要有一個操作工程師鑽進去做最後的檢查。在一次任務中,現場的監督人發現他檢查完成出來後又鑽進去看了一下,覺得奇怪。於是就追問他為什麼要再進去一次。操作工程師沉默之後承認是自己感覺腰帶剮蹭到了什麼東西。

原來是這位工程師戴了腰帶,金屬腰帶扣和衛星主發動機發生了剮蹭,這可能會導致嚴重問題,甚至任務失敗。

修理嗎?當然要修理。但是,必須多問一句:為什麼之前也都是他來操作,也戴了腰帶,怎麼就不會剮蹭呢?

原來是因為前一段他家裡丈母孃來了,家裡伙食太好,這幾個月胖了很多。

如何徹底解決問題?那就要修改工作規程,以後所有工程師都需要稱體重,量腰圍;進入現場要安檢;工作服也改為鬆緊帶的,這個崗位的人咱們就基本告別腰帶了。

出現腰帶問題不能只解決腰帶,還要再舉一反三

,去研究其它操作環節,有沒有類似的人機介面問題?操作高壓器件時會不會放電?手上的油脂會不會產生危害?需要戴什麼樣的手套?頭髮會不會掉入精密儀器?這樣一直追問下去,這個問題到此才算是徹底解決。

這就是歸零法,

不惜動員一切資源去解決一個小問題,無論問題表現為什麼具體現象,都要不停地追問為什麼?

揪出現象背後的本質,最終徹底解決問題。

這種方法由於極為有效,已經正式成為國際標準。

必須驕傲地說,

“歸零法”

是中國航天發明的一種徹底解決問題的心法。歸零之後是新的起點,歸零之後我們並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從經驗開始,從新的認知邊界出發。

1961年4月12日,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加加林返回地球時,由於有一根電纜沒能斷開,導致返回艙和服務艙無法完全分離。幸運的是,10分鐘後,高溫燒斷了那根電纜,加加林總算活著回到地面,但由於宇航服頭盔的設計缺陷,他無法順利開啟頭盔,差點憋死。幸虧當地一個哈薩克婦女帶著孫女放牛,恰好遇到他,幫助他打開了頭盔。

復飛前的700多天、烤焦的野雞、肚上的肉肉,帶你瞭解歸零

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加加林

透過這件事,航天人一定會明白,必須保證返回艙和服務艙可靠分離,航天服的頭盔必須能夠由航天員自主快速開啟。正是如此,全人類的航天事業,會在此基礎上前進一小步。全人類的認知邊界,也會因此向外拓展一大圈。

必須承認,全世界的航天人已經努力了七十年,但人類仍然沒有真正徹底地解決航天事業的風險控制問題。

根本原因在於,

以突破邊界為使命的航天人,在突破一個邊界之後,必然遭遇新的邊界。

中國航天為長五“歸零”所付出的艱苦努力,不正是為了突破一個新的邊界嗎

END

粉絲福利時間

復飛前的700多天、烤焦的野雞、肚上的肉肉,帶你瞭解歸零

這麼萌萌噠小火箭是誰設計噠?當然是上海航天星天地創客空間,一個對航天文化有著深入瞭解,又充滿藝術氣息的設計師團隊!

本期,我們將為

關注中國航天報微信公號

,並在本文中評論

收穫點贊

量第一名的粉絲

,送上上述

火箭玩偶一套

。獲獎名單將在明日推文文末公佈,請大家及時關注!

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張拯寧

圖片/中國航天報 網路

編輯/劉巖 趙聰

稽核/陳立

監製/索阿娣

復飛前的700多天、烤焦的野雞、肚上的肉肉,帶你瞭解歸零

TAG: 問題航天歸零工程師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