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的區別在哪?

人類目前共有四代空間站,中國要建設的是一個相當於第三代空間站水平的天宮空間站,總大小在80-100噸級,有潛力擴充套件實驗艙成100+噸級,預計在2022年完成,壽命十年,亦可透過維護延期。

相比而言,它比起目前420噸級的第四代空間站國際空間站的確要小一圈,但天宮對於我國而言已經是最佳方案。

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的區別在哪?

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的區別在哪?

國際空間站的建設比起和平號複雜許多,它需要的組合部分更多,功能要求更強。可以從建設過程明顯看出,桁架質量甚至超過了普通艙段。自從1998年11月20日俄羅斯發射第一個主要艙段曙光號起,一直到今天仍在進行建設過程,主要建設過程由美國的太空梭計劃完成。由於大型結構的使用,它絕大部分建設甚至只能由太空梭完成,然而太空梭極其昂貴,平均每15億美元一次任務!

時至今日,國際空間站已經成長為一個寬109米、長73米、高20米、重達419噸、內部容積916立方米的空間巨無霸,相當於一棟七層樓高的小型體育場。自從2000年11月2日首次載人任務以來,它已經連續保持了19年載人飛行,駐紮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被叫作遠征隊(Expedition)成員,每批保持在6位。目前國際空間站還有每年8次左右貨運對接和4次左右載人對接,一個批次的宇航員停留時間大概半年左右。

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的區別在哪?

20年來的運轉,國際空間站完成了數不清的科學實驗,為人類科技進步和航天技術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它是人類載人航天的最高技術體現,也孕育了各個國家的各種載人航天相關器具,例如美國的太空梭(載人/貨運)、龍飛船(貨運)、龍-2飛船(載人)、天鵝座(貨運),俄羅斯的進步號(貨運)和聯盟號(載人),歐盟的ATV(貨運),日本的HTV(貨運)。它的特殊環境也促使了國際上關於天文觀測、對地遙感、航天醫學、植物育種等多方面技術的快速進步,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科研平臺。目前它依然處在很好的運營狀態,除役時間在逐漸延期。

我國天宮和國際空間站為什麼設計方案不同?

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的區別在哪?

對於我國而言,選擇建立一個第三代空間站已經足夠完成絕大部分任務目標。長期保持3人在軌執行,用現有的長5(重型建設工作)、長7(天舟貨運飛船)和長2F(神舟載人飛船)火箭即可支撐,價效比顯然要高很多。如果順利,2020年開建,2022年就可建成並投入不亞於10年的運營。

實際上,天宮空間站方案也很靈活。在執行中,天宮空間站將同一個光學艙段共軌飛行。該光學艙是一個十幾噸的大型巡天望遠鏡,在很多指標上都接近甚至超過哈伯太空望遠鏡,視場角是哈勃的300多倍。這種方案減少了對望遠鏡的干擾,同時如果望遠鏡出類似哈勃曾經的質量問題時,也方便維護升級。

同時,核心艙還保有備用對介面等,如有需要可以將天宮空間站進一步升級成更大版本。這些設計理念是非常先進實用的。

我國航天依然處在追趕階段,有太多地方需要花錢,即便再怎麼多快好省也要避免航天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天宮空間站保持一個超高性價比建設和運營方案,對於我國是最優解。

TAG: 空間站載人貨運天宮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