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豆花秋,唧唧秋蟲語豆花

作者:平川

時序到了九月,福嶼早市的菜攤上,悄悄的便多了彎月似的扁豆。

在我初中時的菜園子裡,南牆的內側,曾經就有一排留給豆秧攀爬的竹架子。春天,架子上爬的是豌豆,最常做的就是豌豆粥,有一種特別的清香,而且對脾胃氣虛、食納欠佳者有益。

扁豆是暮春後種下的。

閩地沿海的夏天多雨。扁豆的豆蔓沿著亂石壘就的矮牆攀沿,很快就長成了一片綠陰。

扁豆開花,意味著美好的暑假即將結束。

雖然架上的豆蔓顏色

深翠

、逼人眼目,紅紅紫紫的扁豆花也開得豔麗,但種豆少年的心裡,卻莫名地有了一種不一樣的心境。

01

看到菜攤上的扁豆,總會讓我想起年少時的那段經歷。

散文:豆花秋,唧唧秋蟲語豆花

不知為何,我總喜歡將花期、花色相近,同屬豆科、蝶形花亞科的胡枝子與扁豆聯想到一起。

如果看到胡枝子,會讓你想到嫵媚的秋野,那麼,婆娑搖曳的扁豆花,則透漏著一種質樸、恬淡的鄉村田園的氣質。

明人王伯稠在《秋日過子問郊居》詩中寫道:

“映竹緣溪三兩家,陰陰樹影日將斜。翩翩黃蝶穿疏蓼,唧唧秋蟲語豆花。”

樹影陰陰的向晚時分,竹林掩映、溪流環繞著只有兩三戶人家的村子,黃色的蝴蝶穿過溪邊稀疏的蓼花,

翩翩起舞,豆花架下,蟲聲唧唧。

這是

寧謐、恬淡的一幅野村

秋日圖

啊。

朱橚的《救荒本草》按部編目分類,分草類245種、木類80種、米穀類20種、果類23種、菜類46種。

扁豆之於今人,只是餐桌上的一味尋常菜蔬。

而朱橚偏

將山扁豆、胡豆、蠶豆、山綠豆、野豌豆等豆科植物排在一起,都放在米穀部。

散文:豆花秋,唧唧秋蟲語豆花

這既是反映了它們之間的親緣關係,更是強調豆類對於農人的重要性,饑荒之年可以作為糧食,讓窮苦百姓渡過難關。

人稱“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曾在《陶隱居本草》中說:“藊(扁)豆,人家種之於籬垣,其莢蒸食甚美”。

汪曾祺也說,

“扁豆花是最具平民色彩的花。”

細細品味他們的話,大抵都是想說,扁豆有著樸實的平民底色與

鄉村氣質

吧。

02

豆花不僅有田園的氣質,也是秋天的標記。

豌豆是荷蘭人帶到中國來的,因此豌豆在中國又被稱為“荷蘭豆”。古人說的豆花,差不多都不指豌豆,而是指扁豆花。

永泰先賢張元幹有一首詩,說豆花初秀雨,散暑空,洗出秋涼。張元幹是永泰嵩口鎮月洲村人,晚年,他自稱蘆川老隱,寄情山水,一定看了很多扁豆花。

還是那位王伯稠,尤其喜歡這扁豆花。

散文:豆花秋,唧唧秋蟲語豆花

他在一首《涼生豆花》的詩中寫道:

豆花初放晚涼悽,碧葉陰中絡緯啼。貪與鄰翁棚底話,不知新月照清溪

王伯稠是江南崑山人,明代中晚期詩人,擅長樂府古詩與絕句,是備受王世貞盛讚的四十子之一。後人評價

王伯稠的詩,多用“

清空閒遠”四字以概之。

他在詩中寫道:

豆花初綻,夜涼如水,在爬滿碧葉的豆棚下,詩人與鄰家老者閒話家常,不知不覺夜已深沉,新月轉移,把溪水都照亮了。

清空閒遠

的詩風依舊。

扁豆還有一個古老的名字,叫扊扅(yǎn yí)豆。

扊扅,

是古代的

門閂,如彎月

般上翹。

扊扅豆這個暱稱,大抵是源於它的形狀。

清人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

稱扁豆:

“新苞總角,彎莢學眉”

蛾眉之意,

也是說扁豆的形狀,

這名字要比

扊扅豆來得

雅緻。那麼嫵媚的花兒,怎麼能比作

扊扅呢。

散文:豆花秋,唧唧秋蟲語豆花

九月

(農曆八月)

,是扁豆花的月令。

舊時文人,常將扁豆開花並且結實的九月,稱為豆花秋。宋人林景熙寫

豆花秋

:“水寒荷葉老,蟲響豆花秋”,既蕭素又豐盈,正是晚秋應有的況味。

03

蟲響豆花秋。

萬物蕭條的晚秋,偏偏扁豆長得葳蕤繁茂,蔥蘢滿架。一簇簇紅紅紫紫的花兒,像一隻只振翅欲飛的蛺蝶,挨挨擠擠,熱熱鬧鬧,花沒完沒了地開,莢沒完沒了地結。

宋人翁森在《四時讀書樂》中寫道:

昨夜前庭葉有聲,籬豆花開蟋蟀鳴。近床賴有短檠(qíng,燈)在,對此讀書功更倍。

在詩中說:

昨夜聽到庭院裡的落葉聲,看到籬笆外的扁豆花,在夜色裡靜靜綻放。蟋蟀的鳴聲,帶來晚秋蕭瑟的薄涼。幸好床邊有一盞小燈,在這樣寂寥、寧謐的秋夜裡讀書,是觸手可及的幸福。

吳其濬寫扁豆花,也是將它與秋蟲聯絡在一起:

散文:豆花秋,唧唧秋蟲語豆花

“觀

其矮棚浮綠,纖蔓縈紅;麂眼臨溪,蟄聲在戶。新苞總角,彎莢學眉;萬景澄清,一芳搖漾。”

清代浙江平湖人達夫(戈守智,字達夫),曾經畫過一幅《秋艇載詩圖》,畫上題詩曰:

“一路長吟與誰和,豆花村裡草蟲啼。”

達夫的好友,

浙派篆刻開山鼻祖、西泠八家之首丁敬,認為達夫的這句詩,“

深得唐詩三昧,當與南村素心人共相欣賞”。

這裡說的南村素心人,或許出自陶淵明的詩《移居二首·昔欲居南村》: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從前想遷居南村,並不是因為那裡的宅地好,是聽說那裡有很多心地樸素的人,樂與他們朝夕共處。

丁敬很喜歡

達夫“

豆花村裡草蟲啼

”一句。於是,

在自己七十一歲時,專門刻了一方印,印文便是這七字。其實,達夫的這一句,也不是他的“原創”,明顯是借鑑了宋代魏野的一句詩:“豆花深處草蟲鳴”。

散文:豆花秋,唧唧秋蟲語豆花

唧唧秋蟲語豆花。

這些文人為什麼總是喜歡將它們聯絡在一塊呢?

昨日豆花籬下過,忽然迎面好風吹。這好風,便是秋日的涼風。涼風裡一定夾雜著唧唧蟲聲。扁豆花與秋涼、蟲聲纏在一起,心裡原本很多上火的事兒,也看得淡了,變得遠了。

大抵文人們都是認為,有了豆花還得有蟲鳴,才稱得上有聲有色,才能體現出最美、最

遠、最淡泊的秋意吧。

【版權宣告】本文作者:平川,來源“解道”。

TAG: 豆花扁豆扁豆花達夫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