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陳皮:所謂“陳化”,就是做時間的朋友

電影《一代宗師》裡有句臺詞:“做羹,要講究火候。火候不到,眾口難調;火候過了,事情就焦”。

這裡的“火候”,是做人做事的度量,也是時間的度量。所謂恰到好處,就是火候到了。

老李認為,這道理放在新會陳皮上,也非常適用。

一個“好”的陳皮,是要經過歲月的“火候”陳化,色香味才能恰到好處;一個“不好”的陳皮,火候不過或者過了,往往讓人口感異樣,口舌焦躁。

有些讀者朋友說在網上入手了一些新會陳皮,喝完容易上火。其實陳皮本來就是“中性”,並無“上火”一說,問題出在陳皮的“陳化”上。

新會陳皮:所謂“陳化”,就是做時間的朋友

新會柑(拍攝於2022年6月3日)

這時候肯定會有讀者問,新會柑皮的“火”,是什麼?

這裡說到的“火”,就是新會陳皮的主要揮發性成分,例如檸檬烯、萜品烯、蒎烯、石竹烯、對傘花烴(容易被氧化成百里酚、香芹酚)、松油醇、β-月桂烯、2-甲胺基-苯甲酸甲酯,還有甜橙醛、法尼烯、異松油烯等。

所謂陳皮“陳化”的實質,就是上面涉及的烯類、醇類、苷類等物質,經過氧化反應,變成酚類等物質的過程。透過長時間氧化的陳皮,這些內含物會變得更加醇厚,味道更加醇香。

所以,對陳皮陳化這一過程來說,“時間”就很重要了。

在這一點上,用烹飪中的“老火慢燉”來比如陳化,道理是一樣的。

新會陳皮:所謂“陳化”,就是做時間的朋友

新會柑皮(新皮)

陳化時間不夠,陳皮本身的“火”就無法去掉,也就無法充分發揮其“和”的效果。

當下,不少商家為了追求利益,以人為加速的辦法加快“陳化”,以加溫、加溼的工藝“加速陳化”柑皮,這時候就好比一道需要“慢燉”的膳食,用“爆炒猛火”烹飪,所謂欲速則不達,烹飪的火候過了,陳皮也就“焦”了。

陳皮富含揮發油,在經過加熱加溼後,成為外焦裡嫩的老陳皮。這種新會陳皮裡面透過加速工藝處理的陳皮,食用後的一個特性就是人會上火。本應該是去燥所用的陳皮,變成“火上澆油”之物,實屬不應該。

陳化之於陳皮,就是以“時間”為“火候”的烹飪,更是一個以“年”為計算單位的慢火熬製的過程,所謂三年為陳。

老李一直強調,一個好的新會陳皮,“三分看果品,七分靠陳化”。

新會陳皮:所謂“陳化”,就是做時間的朋友

曬柑皮

一個不經過“陳化”(三年五年為一個階段)的柑皮,是不具備任何陳皮的“作用”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陳皮不就是一個果皮”的結論,一定程度上對於“只放不陳”的柑橘皮來說,的確如此。

“陳化陳皮”當然也不是簡單地把陳皮擺放在一個地方,柑皮自己就會陳化,而是需要一定溫度、溼度、自身含水量等等條件下,柑皮發生的從物理到化學變化的過程。

所以,如果你自己摘了一個柑,開了皮,但放在一個溼度、溫度都不夠使其陳化的環境中,那就是等於把食物放在鍋裡不去烹飪。

新會陳皮:所謂“陳化”,就是做時間的朋友

6月採摘的柑胎

最後要說的是,新會陳皮的陳化,無論是南北,首要注意的,都是“防黴”,這也是掌控“火候”的一門功夫。

用科學的說法,就是控制其含水量的異常情況。如果沒有恆溫恆溼的環境,那麼只能透過“曬”來控制溼度。陳皮至佳的陳化環境就是溫度26℃左右,相對溼度50%左右,如果可以長期保證陳皮處於這樣的溼度和溫度,就可以達到持續陳化的效果。

如果讀者朋友們家庭中難以達到至優的環境條件,就需要改變思維,防止至差的情況出現,畢竟陳化可以緩慢一些,但一旦陳皮蛀蟲或者發黴,就是不可逆轉的結局了。

許多朋友理解的“陳化”就是把陳皮放好,密封儲存好,就可以讓陳皮自身氧化陳化,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陳化”一詞對消費者的誤導。

新會陳皮:所謂“陳化”,就是做時間的朋友

曬陳皮

所謂“三分看皮,七分靠陳”。

陳皮的“陳化”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陳化把握到位的柑皮,即使“產區”不及核心的柑皮,也可以變得十分優質。相反,如果是不注重陳化的柑皮,哪怕是來自最最最核心產區的柑皮,最後的陳化結果都只會是“一般般”。

總的來說,學會“陳化”,不要焦急上火。

好比做一個享受和時間共處的人,那你就會是時間的朋友。享受自己的每一天,該來的自然會來。所得,所不得,皆不如心安理得活得最快樂。不必糾結當下,也不必太擔憂未來,人生沒有無用的經歷,只要我們一直走,天一定會亮的。

TAG: 陳皮陳化柑皮火候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