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裡春秋 | 北雪:仡鄉茶事

茶裡春秋 | 北雪:仡鄉茶事

仡鄉務川地處黔北深山,生態保持良好,茶的種類很多,主要有大樹茶、老鷹茶、苔茶、高樹茶等。

仡鄉小夥子大姑娘相親,有“發茶”的習慣。姑娘和小夥相親後,雙方覺得合意,可以繼續交往,男方給女方派出的人情,當地人稱為“發茶”。第一道人情叫“頭道茶”,只發給姑娘的父母親;第二道人情叫“二道茶”,範圍擴大到姑娘的叔叔伯父;第三道人情叫“三道茶”,普發到姑娘的所有親戚。每年春節、端陽節、重陽節裡,小夥子就在媒人的帶領下,到姑娘家“發茶”。在農忙季節裡,小夥子還要到姑娘家去種包穀、擔糞、插秧、收莊稼等,接受多種考驗。

“三么臺”是仡鄉人待客的最高禮儀。婚禮上,男方接待女方來的“送親客”時,其中第一臺就是“接風洗塵”的茶席。這一臺茶席中,點心有舒食、麻餅,蒸品有泡粑、紅帽子粑,還有花生、葵花子、核桃、糠果等。茶席的飲品就是油茶。煮油茶的主要步驟是:把大米炒成淡黃色,起鍋;再把黃豆炒熟,起鍋。然後放豬油到鍋裡燒到五六成熱,把事先炒好的大米和黃豆放入豬油中,加入適量的幹茶葉,不斷翻炒,再加適量的清水。水開後,用木瓢把大米和黃豆揉成漿,加入需要的茶水。待水再次燒開後,放入鹽、米子、哨子或臘肉排骨,就可以食用了。

在仡鄉務川,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苔茶,少的四五棵,多的十幾棵,主要是自給自足。每年農曆四月十幾,仡鄉苗寨的女主人就開始採摘茶葉。茶葉經過泉水清洗後,顯得越發碧綠。在大鍋里加水、燒開,把茶葉放在大鍋中孔熟,待顏色變成淡淡的黃色,起鍋。揉搓已經孔熟的茶葉,感覺到茶葉散開不揉團,就把茶葉放在太陽底下曬乾。當綠色變成淡淡的黑色,就可以裝在蔑制的茶兜裡,一年到頭,隨時可以取來食用。

燒水泡茶是仡鄉人待客的起碼禮節。相對油茶,泡茶要簡單些:把水燒開,抓一把茶葉放入開水中即可。一杯熱熱的茶水端上來,讓人回味無窮。客人的心暖和了,主人家也不生分了。於是家裡家外,攀談起來。

以前,在仡鄉務川有“一天三頓都是茶”的說法。天不見亮時,鄉親們就開始炒油茶,用它來下包穀粑、麥粑。中午,茶水是副食,因為白天要抓緊時間勞動,沒有時間煮東西吃,舀上一碗冷飯,直接把熱茶泡上去,“稀里譁裡”吃完,痛快淋漓。天黑收工,有相對多的時間煮油茶,油茶就與紅署、洋芋之類的食物作伴。

有的地方因為茶樹長得好,成片集中,地名就叫做“茶坪”“茶背溪”。在仡鄉務川,最休閒安逸的時光,莫不過於喝茶了。我生在務川,長在務川,從小喝著家鄉的茶水成長。

現在的務川,無論油茶還是泡茶都已經升級了。專業的油茶館如雨後春筍。2015年第一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頂級比賽中,務川大葉茶以總分95。63分的成績,榮獲綠茶級特等獎。2018年8月,務川大葉茶在貴州省運會期間展示受到好評。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務川大茶葉(大樹茶)再度出山,成為一大亮點。

文/北雪

文字編輯/陸青劍

視覺編輯/彭芳蓉

編審/李纓

TAG: 務川仡鄉茶葉油茶茶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