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茶交所資訊丨中國茶復興迎來機遇期,國際化發展癥結何在?

陸羽茶交所資訊丨中國茶復興迎來機遇期,國際化發展癥結何在?

鴉片戰爭前,林則徐的“以茶制夷”

清朝道光年間,一箱箱的鴉片從廣東十三行流入中國內地,白銀大量流失。朝廷的大臣們開始爭論“以茶制夷”是否可行。

“以茶制夷”,雛形出現於唐代,至明朝時已基本成熟,而清朝更是在入關後運用得淋漓盡致。

北元與明朝雖然勢不兩立,但雙方都有各自想要卻沒法得到的貨物,因此,朱元璋抓住這個突破口,實行茶葉國有化,透過壟斷茶葉,管制茶葉貿易,逼迫蒙古人只能用戰馬和明朝官方交易。

明朝“唯茶貴,他物賤”的貿易格局,透過茶葉打通對外交流渠道,事實證明,他們成功了。

清軍入關後,滿族控制茶葉資源,並以此吞併蒙藏聯盟,將經濟疆域變為實際疆域。

陸羽茶交所資訊丨中國茶復興迎來機遇期,國際化發展癥結何在?

清代茶葉廣告

清朝統治者沿襲明朝“以茶制夷”策略,於1728年同沙俄簽署《恰克圖條約》,組建中俄貿易市場。

1762-1785年,每年有48萬公斤茶葉從恰克圖鎮輸入俄國境內。

18世紀末期,沙俄的一些馬匪劫掠清朝邊境後又藏匿在俄國境內,乾隆勃然大怒,從1785-1792年,三次下令關閉恰克圖市場,致使俄國皮毛生意遭受打擊,損失500多萬盧布。

最致命的是茶葉禁運,俄國人不得不花費更多的價格去購買茶葉。沙皇也不得不低頭認錯,將肇事者以及包庇者一同抓捕,請求乾隆重開茶市。

最終,恰克圖市場於1792年重新開放,乾隆僅僅靠茶葉就逼得沙俄就範,這也是為何清廷在鴉片戰爭爆發前夕仍然篤信茶葉能壓制外番。

陸羽茶交所資訊丨中國茶復興迎來機遇期,國際化發展癥結何在?

鴉片對國人的毒害

19世紀三十年代,為逼迫洋人停止輸入鴉片,朝廷各級官員上書要求斷絕茶市,逼迫西方就範。

但林則徐認為此舉不妥,促使西方聯合起來對抗中國,後果不堪設想。

1839年,鄧廷楨、關天培等人到虎門進行收繳,僅僅收到了5箱鴉片。第二天,林則徐提出以茶葉換鴉片的政策後,收到了煙土1150箱。林則徐最終透過茶葉收繳兩萬餘箱鴉片。

在這一階段,“以茶制夷”策略大獲全勝。

茶葉確實能使英國短暫妥協,因為茶葉在英國社會已經普遍流行併成為生活必需品,所獲財富佔英國國庫10%,佔東印度公司商業利潤90%。

但是,茶葉主要產地還是中國,為了成本考慮,英國商人對長期維持和清廷相對友好的關係並不樂意。

陸羽茶交所資訊丨中國茶復興迎來機遇期,國際化發展癥結何在?

清朝時期出口的茶葉

在茶葉流行前,英國底層男性普遍混跡於咖啡館或者酒吧。但是茶葉風靡英國後,啤酒銷量下降,男人們不再因為酗酒而怠工。

三十年代的貿易衝突使得英國人不得不為自己考慮後路。

1834年英國成立茶葉委員會。茶葉委員會駐印負責人從廣州帶勞工、茶種到印度。幾萬棵樹苗只剩55顆可用,植物學家全部種植在阿薩姆地區。

經過3年培育,在1839年已經實現規模化生產。大量現金流入印度促進阿薩姆種植園擴張,英國也逐漸從茶葉進口國變成茶葉出口國。

英國擺脫茶葉牽制後,清朝的“以茶制夷”策略也逐漸失效,失去一切能壓制英國的最重要砝碼。

陸羽茶交所資訊丨中國茶復興迎來機遇期,國際化發展癥結何在?

1875年鮑耶爾斯基拍下了陝西省的主要茶葉交易市場—漢中府

TAG: 茶葉以茶制夷英國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