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風虎韻齊魯行」陳華卿專欄|虎年話“虎”

「虎風虎韻齊魯行」陳華卿專欄|虎年話“虎”

文|陳華卿 編輯|燕子 圖片|網路

「虎風虎韻齊魯行」陳華卿專欄|虎年話“虎”

金牛奮蹄騰雲去,玉虎乘風人間來。時光荏苒,辭舊迎新,還沒來得及感受“時光如梭”,虎年又到了。咱們齊魯大地,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那我們就虎年話“虎”,談談齊魯的“虎文化”吧!

說到齊魯,必談孔聖。《禮記·檀弓下》記載: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於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在聖人心中,老虎成了苛政的代言。老虎何其辜?始作俑者,是那些殘暴無道的執政者啊!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也有關於“打虎”的記載,最為著名的,當屬山東大漢武松了。說是武松回家省親,途徑景陽岡,在明知山上有虎,還連喝十八碗酒,且執意上山的情況下,打死吊額金睛大虎,為民除害的事蹟。如果事情屬實,距今也有一千多年了,可武松打虎的英雄事蹟被編成了快書,在齊魯大地上廣為流傳。現在,陽穀縣的景陽岡上似乎還不時傳來陣陣虎嘯。

在古老的齊魯大地,虎文化深入民心。在百姓心中,老虎似乎並沒有那麼可怕,反而成了一種象徵。象徵著威猛與權威,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虎虎生威”、“生龍活虎”呢?所以,人們帶著對“虎”的崇拜,給小孩子做了一雙雙“虎頭鞋”。那用細熟線在靈巧的手藝下,凝聚著父輩或祖輩們的期望,繡出了一個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老虎頭。孩子們蹣跚學步,踉踉蹌走向親人們所希望的道路。

不光是“虎頭鞋”,還有“老虎饃”。所謂的“老虎饃”,指在春節前夕,就是“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 ”的時候,用白麵和黃面摻和的發麵,蒸熟的老虎形狀旳饃饃。“老虎饃”通體泛黃,黃裡透白,眼睛用黑豆,鬍鬚用剪刀剪幾下,虎紋用黑麵粘上去。而且,蒸“老虎饃”還有些許規矩,就是在鍋裡蒸的時候,虎頭一定向南,寓意“老虎下山,減病消災”。我曾問母親,要是人都不得病,不是更好嗎?母親笑著說,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得病的?

在我的家鄉,還有小孩穿“老虎衣”的習俗。名字好聽的“老虎衣”,就是用黃黑相間的“洋布”做的連體褲,當然,棉衣的話還要縫上個帽子。穿上“老虎衣”是很威風的,好像自己真的變成了大老虎。我小時候也有一身這樣的衣服,是母親特意為我做的。記得那時候,只要虎衣在身,就想老虎附體,有一股“跳躍騰挪”的衝動。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很懷念的。生我兒子的時候,我也曾和母親開玩笑,讓她在給孫子做一件“老虎衣”,母親說她忘了怎麼做的了。還感嘆說,現在會做衣服的女人,太少了。是啊,商店超市裡,什麼樣的好看已發沒有?還有得著自己親自做嗎?我一時無語了。

無論是“老虎鞋”,還是“老虎衣”,都凝聚了親人們的多少愛和期望啊!可也就是這些期望,才給了孩子們無盡的力量,推著他們向前走,向前走!其實,不只是齊魯大地,在華夏大地,“虎文化”一直都在延續,沒有停步。因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

「虎風虎韻齊魯行」陳華卿專欄|虎年話“虎”

「虎風虎韻齊魯行」陳華卿專欄|虎年話“虎”

作者簡介:陳華卿,男,鄆城作家協會會員,現就職于山東鄆城實驗中學,語文教師。喜愛寫作、音樂、書法。人生信仰:只要活著,就要歡樂,不忘初心,做生活的有心人。筆耕紙田三十餘年,用心書寫生活,記錄內心情感。

壹點號心夢文學

TAG: 老虎齊魯大地夫子母親陳華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