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入籍”中國,經歷了什麼?

咖啡“入籍”中國,經歷了什麼?

咖啡“入籍”中國,經歷了什麼?

上海市釋出的2021年《上海咖啡消費指數》顯示,上海共有咖啡館6913家,數量遠超紐約、倫敦、東京、墨爾本等城市,冠絕全球。

近年中國咖啡市場每年約有20%的增長(遠超世界2%的增長率),其中有不斷融資擴張的Tims、Manner;也有跨界進入咖啡賽道的中國郵政、同仁堂、狗不理;還有給咖啡開發各種新喝法,加料調味,做成像奶茶或者雞尾酒飲品……

一時之間,感覺中國到處都是咖啡,誰都在做咖啡,而且一家比一家花樣多。

咖啡,怎麼忽然就成風口了呢?

咖啡“入籍”中國,經歷了什麼?

中國咖啡地理

咖啡進入中國的故事,還得從1892年,雲南楚雄、大理、麗江交界的大山深處,一個交通不便、鮮為人知的彝族村落

朱苦拉

開始說起。

那一年是清朝光緒18年,法國天主教傳教士

田德能來到朱苦拉村傳教,帶來了一些咖啡種子。為了能夠喝上咖啡,他在當地栽種了一小片咖啡林,也將咖啡的種植、研磨、衝煮方法帶給當地村民。

這種新奇的提神飲品,吸引了當地村民品嚐。至今,當地彝族村民維持著喝咖啡的習慣,方法是將咖啡磨粉後,倒入大壺煮沸即喝,粗獷豪邁。

雲南朱苦拉村,

是中國最早種植咖啡、中國人最早喝到本土咖啡的地方。

這片咖啡林目前共有13畝1134株,其中有24株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咖啡“入籍”中國,經歷了什麼?

雲南朱苦拉村,海拔1400米,位於北緯26°,適宜咖啡生長

不過,我們喝到的雲南咖啡,其實只有一小部分源自朱苦拉村的樹種。1914年,生活在中國邊境的

景頗族人,將咖啡引種到雲南瑞麗,作庭院觀賞之用,

後來1952年雲南農科院熱帶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的人員發現了這批咖啡樹,將其種子帶到保山潞江壩栽種

,進而成為雲南咖啡的主要栽培種,成就了聞名天下的雲南小粒咖啡。

這裡就需要說明一下咖啡的品種和種植條件。咖啡樹是

茜草科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咖啡豆是咖啡樹結成的果實裡的種子,咖啡果需要透過晾曬、水洗之類的方法剝離果肉,獲得的種子再經過烘焙,才成為我們日常所見的咖啡豆。

要想出品好的咖啡豆,就像好大米、好水果一樣,對種植環境要求很高。

咖啡樹生長需要晝夜溫差大,乾溼季明顯,有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這樣的地方多分佈在北迴歸線至南迴歸線之間的高海拔地區——以此劃出了

“世界咖啡帶”

,衣索比亞、巴西、哥倫比亞、越南,還有我國雲南都在其中。

咖啡“入籍”中國,經歷了什麼?

“世界咖啡帶”示意圖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

2013年02月

咖啡“入籍”中國,經歷了什麼?

雲南普洱的咖啡田

當地政府在咖啡田和茶園推廣生態還林政策

給予咖農補助,鼓勵還原、保持原始生態地貌

市面上的咖啡豆主要有兩大類:

阿拉比卡

羅布斯塔

。阿拉比卡風味豐富、有花果香,但比較嬌貴,不耐高溫、對病蟲的抵抗力低;羅布斯塔產耐高溫、對病蟲抵抗力強,但風味、品質通常不及阿拉比卡。

雲南小粒咖啡屬於阿拉比卡,其中包含常被打造成精品咖啡的波旁、鐵皮卡,甚至近年還開始種植瑰夏。另外,雲南小粒很大一部分是卡蒂姆,屬於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的雜交種,相對頑強但風味一般,因受到雀巢的投資和大力推行,保山、德宏、臨滄、普洱和西雙版納已成雲南五大卡蒂姆產區。

海南的興隆、福山也盛產咖啡,不過由於低海拔、溫度高,這裡產的主要是羅布斯塔。這裡廣泛使用“糖炒”的方法烘焙咖啡豆,與南亞、東南亞的咖啡種植和加工技術淵源深厚。

臺灣的東部山區,如嘉義、南投、花蓮、臺東等地,也是咖啡的優質產地。臺灣整體的咖啡產量不是很大,但風味多變,而且在烘焙、加工上頗有心得。

咖啡“入籍”中國,經歷了什麼?

咖啡豆的品種大類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

2013年02月

不過,中國的咖啡種植業也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譬如由於缺乏標準化的加工、質量不穩定,許多莊園出品的咖啡豆無法在國際體系中進行評定,或者出於咖農與國際市場有資訊差,急於脫手,導致低價成交等等。

而且,種植咖啡樹週期長、利潤低,不如種蔬菜來得掙錢和穩定,像雲南保山的“中國咖啡第一村”新寨村,比起光靠賣咖啡豆創收,透過咖啡產業帶動當地旅遊,是看起來更可行的一條道路。

不過隨著雲南咖啡交易中心、重慶咖啡交易中心陸續成立,資訊差減少,地方政府和業界也在輔導咖農提高種植質量,中國的咖啡種植業算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咖啡“入籍”中國,經歷了什麼?

雲南國際咖啡交易中心,咖啡師正在培訓

咖啡“入籍”中國,經歷了什麼?

中國當代的咖啡浪潮

咖啡業在中國其實經歷過好幾次發展浪潮,才成為今天的模樣。

晚清至民國,中國部分地區對外開放,與西方的貿易往來較多,咖啡在上海、南京、廣州迎來發展,後來由於戰亂之類的原因中斷,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太大起色。

到了80年代,正逢改革開放熱潮,中國人大舉到深圳這樣的東南、東部沿海打工,速溶咖啡作為提神、補充能量的飲品大行其道。

咖啡“入籍”中國,經歷了什麼?

邁入21世紀,中國的城市化、現代化發展已有一定成果,鮮煮咖啡隨著星巴克、上島咖啡等連鎖品牌的入駐開始流行,咖啡附帶著休閒、享受的屬性,咖啡館往往是公共空間,是時尚的商務洽談、聚會聊天的場所。

近10年,咖啡走向精品化,手衝咖啡的興起就是一個標誌。獨立、小而美的咖啡館在大街小巷蓬勃生長。2017年,星巴克在上海開起全球第二家“臻選”烘焙工廠。

咖啡“入籍”中國,經歷了什麼?

此外,隨著城市高速發展、生活節奏加快、第三產業蓬勃,都市人對於工作提神的需求越來越高,走平價、快捷路線的咖啡品牌不斷融資、擴張,像是瑞幸咖啡、KFC咖啡,乃至如今農夫山泉、蜜雪冰城都開始做咖啡。上海的咖啡店冠絕全球,也是這一時期的發展。

咖啡在中國發展至今,大眾已經培養出了一定的喜好和認識,但說到怎麼喝咖啡的問題,中國網際網路上常見兩種爭執:

一種秉持“咖啡原教旨主義”,主張喝咖啡就應該純粹,喝咖啡的本味,或者尊崇咖啡的傳統喝法,頂多可以加奶,花裡胡哨的調製絕對不行,不能拉低了咖啡的格調和品味,否則就不是“真正”在喝咖啡。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咖啡歸根到底是大眾飲品,愛怎麼喝怎麼喝,既沒必要崇洋媚外,也不用為了他人喝咖啡的方式較真。

咖啡“入籍”中國,經歷了什麼?

目前看來,在中國比較行得通的路子,是後者。咖啡在中國想要獲得廣大的受眾,首先得口味能夠廣為接受。意式濃縮、美式、手衝要想好喝,不僅對咖啡出品質量的要求高,而且享受咖啡也一定的門檻——就跟品茶一樣,好咖啡也是要“品”的。

反觀茶飲品行業,市面上最炙手可熱的茶飲品,莫過於經過各種加料、調味的奶茶了。

咖啡市場在過去半年裡出現的各種爆款,與奶茶有點異曲同工:生椰拿鐵、桂花拿鐵、絲絨拿鐵、黑糖厚乳咖啡……也有以健康為噱頭的中藥咖啡、含酒精的調製咖啡。

要麼夠大眾、夠甜、好喝,要麼夠新奇、有趣。

咖啡“入籍”中國,經歷了什麼?

咖啡“入籍”中國,經歷了什麼?

西安高新區有個創業咖啡街區,以咖啡元素、咖啡文化為載體,街區的咖啡店提供創業沙龍、孵化培訓,舉辦課堂、讀書會等等。

咖啡“入籍”中國,經歷了什麼?

西安創業咖啡街區

賣咖啡的模式和我國發達數字經濟和配送業務相結合,也在不斷拓展,像是超即溶咖啡、咖啡機器人、自動咖啡、咖啡O2O模式等等,不斷地把新鮮咖啡送達生活中的每一個場景。

咖啡“入籍”中國,經歷了什麼?

上海,中國工業博覽會上的咖啡製作機器人

咖啡“入籍”中國,經歷了什麼?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機器人咖啡店

百花齊放、蓬勃增長的咖啡賽道,還引得不少原本與咖啡無關的企業紛紛入局,像是最近很火的中國郵政咖啡,天津狗不理包子旗下的高樂雅咖啡,中石化旗下的易捷咖啡等等。

跨界賣咖啡,正成為中國咖啡市場的新風口。

咖啡“入籍”中國,經歷了什麼?

廈門的中國郵政咖啡

從第一顆咖啡種子落地中國,已經過去了100多年,直到近二、三十年,咖啡業才在中國以迅猛之勢發展。有研究機構估計,中國咖啡業產值到了2025年將突破1萬億元,意味著中國的咖啡市場極富潛力。

未來,屬於中國的咖啡會是怎麼樣?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1] 《世界咖啡學》,韓懷宗, 中信出版社,2016-12

[2] 雲南小粒咖啡,黃俊雄、呂玉蘭,地方名產,1998

[3] 全球咖啡店最多的城市竟是上海,瑞幸們要內捲了?,雷達財經,2021-11-07

[4] 海南咖啡,王青,《中國國家地理》,2013-02

咖啡“入籍”中國,經歷了什麼?

中國國家地理影片號

大美中國,山河錦繡

更多精彩影片在這裡

本文創作團隊

撰文:

蒼狗

設計:巍巍

圖片:圖蟲

話題

你愛喝咖啡嗎?喜歡喝什麼樣的咖啡?

咖啡“入籍”中國,經歷了什麼?

海南咖啡 咖啡中的“少數派”

咖啡 取自『豆』中的精華

咖啡因 興奮的回憶錄

TAG: 咖啡雲南咖啡豆中國喝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