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到了今天,我們知道“立頓”,卻很難說出中國的茶葉品牌?!

中國的茶葉歷史淵源已久,自絲綢之路一來,中國的茶葉被帶往世界各地,乃至清朝末期,

僅上海一地就出口了44.5萬擔茶葉

可到了2019年,資料表明,中國向印度進口了1。3萬噸茶葉,合計人民幣2。2億元。明明中國種植茶葉歷史

超過3千年,而印度不到200年,

茶葉界怎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為何到了今天,我們知道“立頓”,卻很難說出中國的茶葉品牌?!

一切的起源要從一場偷盜說起

1840年之前,

中國茶葉保持著獨一無二的優勢,靠著出口茶葉獲得豐厚外匯。外國方面也自然虎視眈眈,盯上了茶葉這塊還未被劃分的大蛋糕。當時的中國政府對於茶葉管制很嚴格,如將茶葉帶出國,是要受到終身禁入的懲罰的,然而這並沒能阻止茶葉的外流。

1848年,在武夷山腳下,來了兩人,一主一僕,聲稱要購買大量的茶樹及種子。

為何到了今天,我們知道“立頓”,卻很難說出中國的茶葉品牌?!

茶莊的主人對此深信不疑,十分熱情地從茶樹種植到最後的炒青一一介紹,而這一切被在後面一言不發的商人記載在本子上,他們離開的時候,帶走了大量的茶種和兩萬棵茶樹苗。

這個商人的名字叫做——

羅伯特·福均

,一個地道的英國商人,也是茶葉間諜,受著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委託將中國茶樹以及技術帶到當時的英國殖民地印度種植。利用印度廉價的勞動力和廣闊的低廉的土地,加上中國茶樹種植,

茶葉界的歷史開始重寫。

為何到了今天,我們知道“立頓”,卻很難說出中國的茶葉品牌?!

從茶葉界的神壇跌落,轉向外界進口茶葉

羅伯特·福均把他在中國所獲得的訊息和技術全部告知了東印度公司,而在經歷了多次的試驗之後,他們終於從印度

種植出了本土的茶樹

,並且毫不遜於中國。再利用當時英國工業化的生產技術,將茶園種植打造為規模化生產。

也就是在中國被迫簽下一份又一份的不平等條約,飽受內憂外患之時,

印度的茶葉產業做得風生水起

為何到了今天,我們知道“立頓”,卻很難說出中國的茶葉品牌?!

自通商口岸被開啟的三四十年間,儘管中國的茶葉也在出口,且數量不少,但那不過是藉助了對外通商的紅利而已,是一場短暫的迴光返照,就如同康乾盛世一般,

是一剎那的光輝,之後便是黯淡

隨著外商的不斷湧入,外國低廉商品對於中國本土商品也有了嚴重的壓迫,加之賦稅的高昂,茶葉作為高檔農作物,也自然受到了衝擊,不少茶園因此關閉。1890年,印度茶葉佔了全球茶葉的一半,

1921年,中國茶葉出產量只有8.79%。

為何到了今天,我們知道“立頓”,卻很難說出中國的茶葉品牌?!

工業革命和傳統工藝的博弈

這種局面有一個很大的推手,

那就是工業革命的開展

,在中國還在借用傳統的手工茶藝技術時,印度利用英國提供的技術支援,開辦茶葉工廠,大批的機器加入了茶葉生產製造中,越來越多高品質、高生產效率的製茶工廠在印度形成。當時的中國茶廠可以說是缺乏工業技術的支援,

但為何到了今天我們知道英國的立頓,卻少有說得出口的本國茶葉品牌?

隨著經濟的發展,對技術和農業的扶持,我國的茶葉產業也有了迅猛的發展。2018年我國茶葉

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產量為世界第一

,遠超印度。

為何到了今天,我們知道“立頓”,卻很難說出中國的茶葉品牌?!

但這隻能說是茶葉大國,稱不上是茶葉強國,好比中國製造,生產和出口,中國一直都不遜色,可以在世界上稱上名號。

我們缺的是一個品牌,

一個如同景泰藍工藝般,提起就能立馬想到的拿得出手的品牌。很可惜,目前中國還未形成一個。

前幾年的小罐茶的廣告打得鋪天蓋地,一系列精美的“大師”手工製造的茶葉也不過是為了炒作茶葉價格而弄得噱頭,敗壞了茶葉代表的中國品格,“謙遜”“溫潤”“真誠”等。中國茶葉以百萬級產業居多,達到上億級別的企業少之又少。就連掛牌中國香港的天福茗茶在2019年營收也

只佔有1%的茶葉市場

,而英國立頓品牌光紅茶一項營收額

就高出中國茶葉總出口額21.75億美元。

這個資料很扎心,但值得從中汲取教訓。

為何到了今天,我們知道“立頓”,卻很難說出中國的茶葉品牌?!

TechNavio公佈的資料,2018年全球十大茶葉公司,中國不在其中

千萬家中國茶葉抵不過英國一個立頓品牌

中國出名的好茶並不少,如碧螺春、鐵觀音、正山小種、大紅袍等,不但品種繁多,而且品質高。但正如我們知道這些茶葉品種一樣,

我們很難叫出一個茶葉品種裡響噹噹的品牌,

也就是這些出色的好茶都是“有名無姓”。人民日報曾發文表示《破除“千萬家茶企不及一家立頓”窘境》。要想打破當前的茶葉

"只大不強"

的怪圈,需要從以下幾點著手:

1、要破除國際上對於我國茶葉低端的陳見,先突破自身

國際上對於中國茶葉的不認可,除開一部分是

對於中國製造的不信任

,還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國茶葉中的

農藥殘留成分高於國際標準

,截至2018年達到一級茶葉認可的中國茶葉只有總產量的7%,2012年的GP報告中稱購買的九種中國茶葉中每份至少含有3種農藥殘留。

為何到了今天,我們知道“立頓”,卻很難說出中國的茶葉品牌?!

對於

追求自然健康

的外國人群來說,含有超高的農藥殘留的中國茶葉自然而然也就被剔除在外了。茶葉本身代表的就是一種自然生態,

喝茶是追求健康的一種象徵

而殘留農藥很明顯貶低了這一行為。

提高生產技術去降低茶葉中的農藥成分成為重中之重,企業需要改變生產意識,減少對農藥驅蟲的依賴,也應

降低農藥濃度

,避免長成的茶葉中含有過量的農藥。為加快實現這一目標,政府方面也該提供相應的扶持,包括

資金上的傾斜以及技術上加大研發投入

為何到了今天,我們知道“立頓”,卻很難說出中國的茶葉品牌?!

2、工藝、宣傳上的改進,而非單純的高價格及區分品類

“百年立頓”並非口感更佳,而是英國講究它的工藝。英國人喜喝下午茶,他們偏好優雅和精緻,而中國茶葉往往

遵循傳統

,在茶葉口感上要求嚴格,但設計工藝上較為簡單,而且價格不菲。

市場上來計算茶葉價值,對於名貴茶葉猶如對待紅酒一般嚴苛,精確計量它的年份、葉芽的完整度、香氣等。而

立頓的價格則較為低廉

,在價效比上完勝中國茶葉。這樣的立頓很難不開啟市場,

再加上官方各種廣告植入

,立頓這個品牌已經深入人心。

為何到了今天,我們知道“立頓”,卻很難說出中國的茶葉品牌?!

中國茶葉要想進一步做成屬於國際上認可的品牌缺少廣告宣傳也是不行的,“酒香也怕巷子深”。

高品質、原生態、適中的價格再加上精心宣傳,形成一個屬於中國茶葉自己的品牌,

這樣的中國茶葉必然會成為茶葉“強國”,得到國際的認可也是

指日可待

的事情了。

TAG: 茶葉中國立頓農藥印度